湖南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王懿 谢雅君 肖紫微)近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生态文旅学院“旅承者”文化振兴实践团奔赴湘西龙山县惹巴拉古寨,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走进大山,深入对话三位非遗传承人——木叶吹奏大师彭茂森、咚咚奎技艺守护者彭继蓉、土家织锦代表性传承人刘代娥,聚焦非遗文化在数字时代推广传承的现实困境,用青年智慧与新媒体技术为古老技艺注入新活力。
深扎田野,聆听非遗守护者的时代之困
实践团成员们冒着炎炎烈日,深入寻访了三位非遗传承人。在惹巴拉古寨里,一片小小树叶在彭茂森的唇齿间流淌出万千旋律,悠扬婉转;彭继蓉用灵巧的手指赋予竹管以生命,咚咚奎清亮之音响越时空;刘代娥的织机里,斑斓丝线在经纬交织中诉说土家族千年的故事。
然而,在惊叹于技艺之美的同时,实践团成员们也敏锐捕捉到传承人们面临的诸多困境:传播渠道单一,受众群体局限,年轻一代关注度不足等。如何让深藏于武陵山脉的瑰宝走出大山,拥抱更广阔的世界?
数字赋能,青年智慧解传承之锁
围绕以上问题,“旅承者”团队成员迅速行动,利用新媒体技术赋能价值,帮助解除困境。他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选定木叶吹奏这项极具听觉感染力但推广相对薄弱的非遗项目作为突破口,教授彭茂森开通了抖音账号直播间。从设备调试、直播流程策划、互动环节设置,到宣传预热、直播技术保障,师生们分工协作,精心实施。在团队的努力下,彭茂森成功开启了他的首场抖音直播。
镜头前,彭老师从容吹响木叶,《木叶深深》《唱支山歌给党听》《咉山红》等经典曲调悠扬流淌,瞬间吸引了数百名在线观众。实时互动区好评如潮,观众纷纷点赞留言:“天籁之音!”“第一次看到这么神奇的演奏!”“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好声音!”这场跨越地域限制的直播,让深山里的非遗之音首次通过数字浪潮,传递到无数异地陌生人的耳畔与心田。
步履不停,青春力量续写振兴篇章
“开通直播只是第一步,”实践团指导老师王懿表示,“后续我们将持续协助彭老师解决直播遇到的问题,并计划将经验复制到咚咚奎、土家织锦等项目的数字化宣传推广中,探索线上展示、非遗研学等多元路径。”
此次湘西之行,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生态文旅学院的青年学子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不仅是非遗文化的倾听者、记录者,更是利用新媒体技术赋能文旅,运用专业知识赋能乡村振兴的践行者。当千年非遗遇见工程青年手中的数字之翼,一曲传统与现代交融、传承与创新共振的华美乐章,在湘西山脉深处深情奏响,为非遗文化的赓续与乡村文化振兴注入了澎湃的青春动能。
编辑:谭尔豪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