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记者谭尔豪 黄佳莉)面向企业真实生产项目的赛题,毫厘之间定胜负的加工技艺……湖南省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372名来自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各个专业的学子同台竞技,年轻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吴梓毓开赛仅34分钟便以满分成绩完成比赛,最终以巨大优势获得此次比赛一等奖,他兴奋地告诉记者:“努力终有回报,这次获奖让我更有信心面对未来的挑战。”
中职学校能教好学生吗?这些学生能否拥有好出路?……面对社会对中职学校的种种疑问,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以“党建+德育”的工作思路为指引,探索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五自三阶”德育课程体系,为学生成长铺就“专属赛道”。
破局:从“刚性管理”到“柔性育人”
2024年,长沙中考放榜后,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迎来报名热潮。早上7点,学校校门还没打开,门外就已经排起400多人的长队。像这样的火爆景象,近几年都会在学校上演。
学校“招生热”的背后,是学生、家长对学校育人成果的高度认可。但在过去,学校也面临过一系列的育人难题。
“曾经,学生违纪事件时有发生,学生科变成了学校最忙的部门,每天忙着到处‘灭火’。”学校党委书记周树明坦言,社会上存在不少认为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差、自制力弱的刻板印象,虽不能以偏概全,但的确有一部分学生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养成了不好的行为习惯。
“事实上,以前我们更多的是要求学生不能做什么,却较少指导他们应该做什么。”作为一名拥有多年育人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周树明认为,中职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培养和塑造的关键阶段,但学校的管理措施中往往是禁止性的“管”多,倡导性的“育”少。
为此,学校做了大量分析和调研,发现当前中职学校普遍存在育人理念上的偏移:一方面,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前提下,部分学校为了追求就业率,将学校当“工厂”,将学生培养成“机器”;另一方面,部分学校过度强调“分数为王”,将中职教育推向应试的旧窠。在周树明看来,“这两种极端状态其实存在共性问题,那就是忽视了教育中‘人’的因素”。
学生在智能制造实训室里实操
如何扭转“管多育少”的局面,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学校以课程体系建设破局,探索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五自三阶”德育课程体系。
其中,“五自”包括道德自觉、学习自信、身心自健、气质自雅、技能自强五大板块,分别对应德、智、体、美、劳的要求。每个板块有针对性地开展固定活动,践行“五育并举”的校本范式,提高课程育人实效。
“三阶”则是指以年级为单位,将德育课程分为三个分层递进的阶段。“高一年级为规范性德育阶段,重点在认知自我、行为养成;高二年级为发展性德育阶段,重点在明确目标、个性发展;高三为境界性德育阶段,重点在超越自我、追求卓越。”学校校长刘永红介绍,学校以课程形式设计、整合全部德育工作或活动,建立有序列、有层次的德育系统。
德育课程体系框架的搭建,为“三全育人”的落实提供了有效的路径与平台。以“道德自觉”模块为例,学校打造了“湖湘思政大讲堂”、“五色”研学、“电亮青春”志愿服务等一系列品牌活动,为学生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我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在学校的理想信念教育下,学生张程恩将社会责任感根植于心。去年8月27日,张程恩和朋友在小区打篮球时,突然发现一户居民家的阳台着火,冒出滚滚黑烟。张程恩第一时间跑去架空层取出灭火器,一提、二拔、三握、四压,他用教科书式的操作成功将火扑灭。“我参与过学校开展的消防知识培训与消防演练,能在保障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用正确的方式灭火。”张程恩告诉记者。事后,张程恩所在的龙庭社区还专门为他举办了“社区最美消防小卫士”表彰会。
从“刚性管理”到“柔性育人”,一大批像张程恩这样的学生在校园实现全面发展。学校组织的调研显示,自“五自三阶”德育课程体系实施以来,学校的管理效能和学生综合素养持续提升。近5年来,学校学生获得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国家级奖项10项、省级奖项超50项,在省级“文明风采”活动中获奖30多项,获奖数量位于全省中职学校第一梯队。学校入选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会改革试点院校,“义务维修”志愿服务项目入选全国中学生志愿服务示范项目,以学校师生为原型的原创情景剧《骄杨淑柳》《追光者》登上市级舞台。
筑基:从“团队新手”到“教学能手”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学校德育计划的实施最终要落实到班主任身上。”学校党委班子深刻认识到,要提升学校德育工作质效,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从学校班主任队伍的情况来看,80%的班主任教师年龄在25—35岁,是一支名副其实的“新手团队”。如何让班主任团队整体水平得以提升?学校把目光投向了“赛”上。
“年轻具有的优势是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精力充沛,但也有其劣势,比如经验不足、阅历不深、理论功底不扎实等。”在学校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丁敬文看来,班主任能力比赛不单单是一项比赛,更是班主任专业化成长的舞台。2023年,学校以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班主任能力比赛为契机,通过加强班主任业务能力培训、组建名班主任工作室等措施,为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提供保障。
班主任廖争艳便是在竞赛中成长的代表之一。从市赛到省赛再到国赛,廖争艳在备赛的同时不断强化专业技能,最终在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班主任能力比赛上获得二等奖。“如果没有这场竞赛,我也许至今还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对挑战性的工作犹豫不决。”比赛结束后,廖争艳感慨道。
“参加竞赛并非‘为赛而赛’,而是要‘以赛促教’,依托大赛完成德育资源库的基本建设。”丁敬文介绍,近3年,学校班主任团队共完成涵盖爱国主义、行为习惯、劳动教育、心理健康等内容的60项班级活动设计方案和关于理想信念、家校沟通、突发事件等内容的近100项情景模拟及教育反思案例。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机械装配实训
既要“能赛”,又要“会教”。为此,学校建立“传帮带”机制,帮助更多“团队新手”成为“教学能手”。
班主任朱腊英的成长之路,正是学校培养年轻班主任的缩影。初任班主任时,朱腊英对班级管理一度感到迷茫。在此期间,很多老教师主动和朱腊英交流经验。让朱腊英印象最深的,是资深班主任江勇给她的帮助。“江勇老师经常告诉我,班主任工作既要‘深爱’,也要‘严管’。什么时候该对学生严格,什么时候该对学生展示爱,都是有技巧的。这对我的班级管理工作影响很大。”朱腊英坦言。如今,有着7年教学经验的朱腊英也从一名“小白”成为两名年轻班主任的“师父”,她在工作中将自己积累的经验倾囊相授。
为进一步帮助班主任队伍成长,学校成立以资深教师李冰为首席名师的名班主任工作室,每两周组织一次管理育人案例分享,以“输出”倒逼“输入”,加强班主任之间的沟通交流。此外,学校还组织开展德育专题培训、心灵成长训练营、班级管理难点工作交流会等,不断更新班主任的教育理念。
据统计,近年来,学校通过“传帮带”机制培养骨干教师80余人,立项1支省级教学创新团队、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2支省级专业教学团队、4支市级高水平教师团队和3个校级名师工作室。学校教师在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中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1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项30项;在教学设计和说课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2项,在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项,实现“以赛促教”改革全覆盖。
赋能:从“动力不足”到“主动成长”
向上成长动力不足,对技能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因“学历自卑”陷入迷茫……这是不少中职学校学生共同面临的问题。
“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我们要让学生找到专属于自己的赛道。”周树明告诉记者,针对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学校“广搭舞台”,帮助学生“人人出彩”。
“中考后,我的自信心跌落谷底。”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易裕杰坦言,当年,他的中考成绩虽超过了普高线,但距离理想的学校还有一定距离。经家人介绍,易裕杰进入了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学习。从入学起,他心里便憋着一口气,将“年级第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让易裕杰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学习中,他遇到一个知识难点,迟迟解不出答案。趁着下课,易裕杰找到了任课老师左英,左英耐心地给他讲解完,但他仍然不能理解。“左老师没有任何不耐烦的情绪,而是反反复复地为我讲解。”在易裕杰的记忆中,左英前后讲解了5遍,直到他弄懂为止。老师的认真负责,让易裕杰非常感动。每次考试,易裕杰都稳居年级专业第一,班主任更是鼓励他在课余时间进入学生会锻炼。2024年,易裕杰凭借优异表现获得国家奖学金,朝着憧憬的院校更进一步。
课堂内,教师们耐心细致,倾囊相授;课堂外,学校则把“活动育人”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让学生实现“主动成长”。
5月26日下午,一场温暖治愈的心理游园会在学校智能之光广场盛大举行。此次游园会的主题是“靠近你,温暖我”,设“友情大富翁”“人际宇宙”等11个活动。学生可根据兴趣参与不同的活动,在一次次的温暖教育中,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近年来,学校打造了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社团节“四节”平台,并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目前,学校已开设32个学生社团,并专门将一栋教学楼改造成学生社团活动中心,设有控制技术、电子设计与应用、机器人应用技术等技能社团活动室,以及舞蹈室、读写室等多个社团教室。学生社团每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由指导老师组织活动,为学生的校园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丁炎城便是在技能社团中实现了自我成长。入学不久,丁炎城在班主任的推荐下进入技能社团,备战技能竞赛智能制造设备技术应用赛项。“此前我从未参加过技能竞赛,这激发了我内心深处对挑战自我的渴望。”丁炎城清楚,专业所学与赛项要求有所区别,并且自己缺乏大型比赛经验,只能更加用心投入备赛弥补差距。“比赛前夕,除了吃饭和睡觉,我每天待在实训室的时间都超过15个小时,一边练习实操技能,一边强化理论学习。”凭借努力,丁炎城和团队成员一路过关斩将,顺利入围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最终和团队成员排除万难,获得二等奖。
学校开展校园篮球比赛
“技能竞赛上的成功证明了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走好技能报国之路的决心。”丁炎城信心满满地说。因出色的表现,他还被评为长沙市“新时代好少年”。
漫步于校园,“让每一位孩子在自己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的石刻被放在最醒目的位置,这既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学校引领学生成长的精神坐标。“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五自三阶’德育课程建设,为学生成长铺就‘专属赛道’。”周树明坚定地说。
原文刊发于《湖南教育·职业教育》2025年5月D刊
编辑:王溶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