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院校传真 > 详情

2025年全国航空装备制造与维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成员大会举办

2025-10-28 12:43:15 来源: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赵常霖 李伟 刘嫄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赵常霖  李伟  刘嫄)近日,全国航空装备制造与维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理事成员大会在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举办。本次大会以“聚力·赋能·共赢”为主题,旨在总结共同体成立以来的工作成效,共商未来发展大计,进一步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为我国航空装备制造与维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与智力支撑。来自全国各地的航空制造龙头企业、维修保障单位、高水平大学、职业院校、科研机构及行业学会协会的代表、专家学者、技术骨干等百余人齐聚一堂,共襄盛举。大会由长沙航院党委书记朱国军主持。

1.jpg

大会现场

论坛开幕式上,长沙航院院长刘喜宾致欢迎辞,对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院在航空人才培养、产业学院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科技开发、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他表示,承办此次盛会是对学院办学实力的肯定,更是鞭策,学院将持续依托共同体平台,抢抓机遇,深化产教融合,培育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成就学生出彩人生,服务产业升级,共同书写航空装备制造与维修行业共同体发展的新篇章!

2.jpg

长沙航院院长刘喜宾致辞

装备部某处张处长讲话。他认为,共同体不仅是深化产教融合、推进科教融汇的生动实践,更是提升航空装备保障能力、推动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他希望,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深化合作内涵、拓展合作领域,推动校企合作从项目式协作向体系化融合转变,着力构建长效共赢的合作机制,促进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更紧密对接,让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的需要。

湖南省教育厅职成处处长彭文科致辞。他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航空装备技术正朝着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加速演进。这对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赋予了产教融合共同体更为重要的使命,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共同体坚持育人为本、深化机制创新、聚焦技术赋能、突出示范效应,为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全国航空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执行秘书长、中航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杨卫兵致辞。他建议共同体从深化“四业融合”、聚焦前沿领域、完善标准体系三个方面发力,构建一个以产业链需求为引领、行业标准为规范、企业实践为支撑、职业发展为目标的开放性育人系统,积极组建“揭榜挂帅”攻关团队,开展联合技术攻关,加快制定航空装备维修职业资格认证标准,推动中国航空制造与维修标准“走出去”,提升国际影响力。

5720厂党委书记陈文春代表理事长单位作共同体2025年度总结报告。报告总结了共同体2025年以来取得的成效,存在的不足,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思路和建议。他表示,通过创新平台机制、深化产教融合,共筑创新平台高地,共同体的协同效能进一步提升,合作实效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他提出,共同体后续从以下方面推进工作,一是通过强化机制建设,构建开放生态;二是通过优化培养体系,提升人才质量;三是通过深化技术协同,增强服务能力。通过多方多维发力,全方位整合产学研资源,调动企业市场主体和学校办学主体的双重积极性,引导社会多元力量深度协同参与,构建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产教融合平台。

会议上,举办了3个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为共同体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长沙航院与中国航发商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共建航空发动机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协议。长沙航院与湖南省低空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湖南麓谷城市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框架协议。未来,校企双方将在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构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课程体系,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为区域培养更多适应性强的航空维修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

3.jpg

校企签约仪式现场

共同体以航空产业实际需求为引擎,针对行业和企业的关键性和前瞻性问题,开展研讨交流。会上,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氢动力、仿真与教学化数字化负责人、未来动力总体研究部副部长肖为作主题为《低空经济下的绿色通航动力发展》报告,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通航动力产品事业部执行副部长胡烨鑫作主题为《低空经济背景下的通航动力产业发展》报告,长沙航院航空机械制造学院院长杨丰作主题为《航空装备制造与维修产业技术技能人才的供需分析与培养实践》报告,来自企业、行业、学校的专家围绕低空经济、通航产业、航空人才培养等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剖析,对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资源共享存在壁垒、人才培养衔接不畅等问题,提出了科学又富有前瞻性的建议,为下一步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据悉,全国航空装备制造与维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于2023年10月,由5720工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沙航院牵头,联合高水平大学、航空企业、科研机构和职业院校93家单位共同组建全国航空装备制造与维修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2025年新加入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市亚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目前,成员数量已达到107家。

据悉,2025年,秘书长单位通过建立“月度主题系列活动”机制,开展低空经济、产业导师等专题研讨,促进了成员单位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同时,组织开展“行业大走访、大调研”专项行动,深入走访70余家重点单位,形成两份重要行业调研报告,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产教融合实践方面,共同体完成首批226名产业导师评聘,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356个,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余项,开发行业企业标准10余项。通过“以赛促学、订单培养、军民融合”三驱育人体系,培养出包括世界技能大赛冠军在内的大批优秀人才,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人才保障。

本次年会,还举办了湖南省航空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25年工作会议暨“AI+专业数字化升级”论坛、2025年航天航空专业委员会年会暨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们围绕航空制造与维修高端技能人才短缺、航空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等问题,积极建议献策。产教融合共同体 2026 届毕业生(长沙航院)供需见面会暨校友企业招聘会供需见面会同日举办,多家共同体单位参加,为学生高质量就业提供了良机与岗位。

大会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与热烈掌声中完美收官。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航空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通过此次大会,各成员单位将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动航空装备制造与维修领域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突破,共同构建更加繁荣的产教融合生态体系,共同谱写航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编辑:黄权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