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院校传真 > 详情

湖南工程职院“经纬新织”团队:精准赋能,助力龙山土家织锦破“茧”成“蝶”

2025-07-07 16:31:48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李岚 陈红梅 陈芸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李岚 陈红梅 陈芸)7月5日,一封承载着满满感激的感谢信从龙山县叶氏民族工艺有限公司送达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中,该公司对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设计学院“经纬新织”龙山非遗活化“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给予了高度赞誉与诚挚感谢。三下乡期间,该团队深入企业一线,针对土家织锦产品开发中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下、市场创新匮乏等瓶颈问题,量身定制并有效实施了一系列解决方案,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高校青年学子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的智慧,以及积极投身社会服务、助力文化传承的责任担当。

精准聚焦:两年困局,一朝洞察

团队在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时,企业老板叶丽萍满脸愁容、焦急万分地倾诉道:“我们的设计师苦干两年,稿子却始终无法落地,自身又缺乏数字化技术,效率实在太低了。”原来,这家一心致力于土家织锦传承的企业,在产品设计进程中陷入了重重困境。一方面,设计周期冗长、效率极为低下;另一方面,产品样式过于传统,市场适应性严重不足。针对企业面临的这些难题,“经纬新织”团队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迅速制定了详细而周全的解决方案。队员们不仅对现有设计流程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梳理和优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提升效率方法,还紧密结合市场趋势分析,在产品设计理念和图案创新方面为企业注入了全新的思路。

专业赋能:方案落地,燃眉得解

面对企业“手绘效率低、数字技术缺”的迫切需求,团队迅速反应,精选适配的数字化设计软件,并量身定制了详尽的培训计划。 团队成员王烟、刘嘉琪等同学化身耐心的“小讲师”,采用“理论讲解+ 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设计师和生产骨干倾囊相授。培训内容紧密贴合企业实际需求,从软件基础操作到进阶功能运用,从手绘稿精准扫描导入到数字文件的快速修改优化,队员们都逐一进行耐心拆解指导。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技能,她们不仅准备了丰富多样的案例和练习素材,还在互动过程中不厌其烦、手把手教学。直至深夜十点,整个工坊依旧灯火通明,沉浸在热烈而专注的学习氛围中。学员们全神贯注地聆听讲解,积极动手实践,遇到问题及时向“小讲师”们请教,而“小讲师”们也始终耐心解答,确保每一位学员都能跟上培训进度。

成效立显:校企合作,共谱新章

精准帮扶成效显著,立竿见影。在团队开展的高强度、务实培训中,仅用一天时间,企业设计师便迅速掌握了关键的数字工具操作技能,设计思维也实现了极大拓宽。企业负责人叶丽萍激动不已,紧紧握住团队成员的手,由衷赞叹道:“你们的专业程度远超我们想象!短短一天,就让我们掌握了这么多实用技能。照此下去,以后设计出图效率肯定大幅提升,产品也能更快推向市场。”叶氏公司在感谢信中,再次对团队给予高度肯定,盛赞其“耐心指导、倾囊相授、无私奉献”,并表示团队提出的解决方案极大地提高了图案设计效率,成功解决了困扰企业已久的难题。同时,企业满怀期待地表示,希望未来能与团队有更多合作机会,携手推动土家织锦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本次实践活动是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设计学院青年学子深入践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的生动写照,也是“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目标的典范案例。“经纬新织”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高校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为土家织锦这一“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他们的助力下,龙山土家织锦必将破“茧”成“蝶”,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编辑:谭尔豪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