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卿前进 摄影 余欣泽 谭冀俊)“《湖南教育》杂志创刊至今多少年了?”“以下哪个是新闻版的栏目?”“哪些重大典型报道是由《湖南教育》推出的?”……为纪念《湖南教育》杂志创刊75周年,7月8日晚,编辑部精心策划的“成长ba-我与《湖南教育》的故事”线下交流会在乐之书店温情启幕。编辑部全体成员和30多位教师读者,在乐之书店充满书香的氛围里,欢聚一堂,交流教育经验,共话教育情怀。
活动以“快问快答”游戏拉开序幕,有关《湖南教育》的历史、栏目构成等,在一问一答间,更加清晰。接下来,编辑部团队成员的自我介绍,进一步加深了编者和读者之间的了解。
“主编说”环节,《湖南教育》主编赖斯捷,为大家简要介绍了杂志75年来的办刊史与发展历程,着重强调了杂志始终坚持的办刊宗旨:作为全国唯一一种由毛泽东同志两次亲笔题写刊名的教育期刊,《湖南教育》始终坚持政治家办刊、教育家办刊、出版家办刊,坚持立足教育、服务教育,致力于打造成为全国教育期刊的行业标杆。
随后,针对读者关心的问题,赖斯捷以“两篇文章的产生:一篇新闻,一篇论文” 为切入点,分享了好文章的诞生过程。在谈及新闻采写时,她讲述了赶往邵阳山洪暴发一线采访的经历,感慨道:“记者就是当新闻在前面的时候,你可以忘记其他的事。”回忆起一位在乡村坚守30多年的老教师,她不禁哽咽:“这些老师虽非名师,但其坚守与付出,值得我们用心记录。”此外,她还从三审三校、大样、清样、蓝本等方面,介绍了论文的产生过程,强调好论文需反复打磨。
最后,她代表编辑部,向参加见面会的读者表达感谢:“是你们的文字,带我们走进教育教学一线,让我们在更大的场域,深刻感受和理解真实的教育。”
分享结束后,交流会进入编辑、记者与读者面对面交流答疑环节。
“作为一线教师,我想知道怎么提高学科类论文发表率?”
“提升文章质量是硬道理。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选题要精准,聚焦教育热点;二是切口要小,深入挖掘;三是要有新意,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作为一个老通讯员,我想知道如何提高新闻稿件的质量?”
“好稿件是改出来的。要注意两个常见的问题,一是逻辑不清晰,二是详略不得当。好的新闻要有明确的逻辑线条,要主次分明,要有好的故事和细节作为支撑。”
……
交流会在热烈的讨论中接近尾声。来自湘潭市一中的语文老师龙琳感慨道:“我第一次在《湖南教育》发表文章是在20年前,与《湖南教育》有着不少的渊源。这次见面会,让我们更清楚《湖南教育》的定位,见识到一支年轻优秀的编辑、记者团队,也让我们感受到《湖南教育》对广大教师朋友的关心支持和对教育的用心用情。”
编辑:余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