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基础教育 > 三湘校园 > 详情

“十四五”非凡教育答卷·校长笔谈 | 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龙检罗:帮扶与自强中谱写教育新篇

2025-11-26 15:53:49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龙检罗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事业高质量完成了“十四五”收官。湖南教育报刊集团、中国教育报刊社湖南记者站特联合推出《“十四五”非凡教育答卷》大型报道活动,为高标准谋划“十五五”发展、锚定教育强国建设十年目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帮扶与自强中谱写教育新篇

——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纪实

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校长 龙检罗

“十四五”时期是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怀铁一中”)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特别是在省委省政府启动大湘西地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帮扶工作以来,我校在百年名校长沙市雅礼中学对口帮扶委托管理下,开启了“借梯登高”的发展新征程。

当我们回望这段不平凡的岁月,看到的不仅是教育质量的显著提升,更是教育生态的重构与新生。

一、困境破局:帮扶春风注入武陵山区

2024年初秋,当我以校长的身份与雅礼中学帮扶团队踏入怀铁一中校园时,既感受到湘西山城的质朴气息,也触及到基层教育者目光中的焦灼。彼时的怀铁一中正面临着武陵山区学校的典型困境:优质生源持续流失,骨干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硬件设施陈旧,校园文化缺乏凝聚力等等。

面对挑战,校领导班子深入调研后达成共识:教育振兴不能仅靠外部输血,必须构建内外联动的造血机制。由此,“融雅而立、与雅共生”,最终实现“淡雅成章”的发展战略应运而生。这一战略既包含了对雅礼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更承载着铁一人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核。

二、体系重构:打造“四维一体”的教育生态系统

在雅礼中学的指导下,我们以“四维一体”教育体系建设为抓手,推动学校发展从规模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四大维度如同四根支柱,共同撑起了怀铁一中的教育新生态。

(一)立德树人: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我们创造性地提出“怀德雅正、求索创新”的育人目标,构建起“三全育人”工作体系。通过实施德育工作月例会制度、恢复传统评语制度、创新“德育活动化”模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2024年秋季学期,我们精心策划的“三节一会”校园文化品牌精彩亮相:体育节上,近3000名师生共赴青春盛宴;学科节中,跨学科融合项目惊艳全场;艺术节期间,千人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响彻云霄;年终总结表彰会更是树立起崇德向善的价值标杆。

党建工作成为立德树人的强大引擎。学校探索“党建+”模式,通过“党建+双师双带”“党建+示范课堂”“党建+师德师风修养”等机制,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创新。“红蕴书香”品牌持续深化,以“党建红”引领“书香浓”,以“书香浓”助推“育人优”,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二)课堂革命:从“同课异构”到“绿色课堂”

针对传统课堂效率低下的痛点,我们以“绿色课堂”建设为突破口,核心是“以生为本”,推动教学方式深刻变革。通过推行“活动+思维”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

2025年4月,学校成功举办首届学科节暨教学开放周活动,与雅礼中学联合开展的“同课异构”教学展示成为焦点。两校教师围绕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同一课题,展现跨校教研的深度融合。

语文课堂上,针对《装在套子里的人》这一授课内容,怀铁一中教师曾琳娜运用批判性阅读范式,通过“文本细读-对比分析-概念迁移”的三阶思维模型,将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升华至哲学范畴;雅礼中学教师邓郭欢则立足人文主义教育观,借助“人性光谱”理论打破传统扁平化人物解读。数学课堂聚焦《直线与平面垂直》,怀铁一中教师龙从文巧妙从旗杆影子、折纸实验等生活实例切入;雅礼中学教师肖雄借助四棱锥模型,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定理解决空间几何问题的能力……

(三)师资建设:三维培养体系破茧成蝶

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着学校发展的上限。学校构建“三维培养体系”:实施“青蓝工程2.0版”,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首创“铁一讲坛”,搭建教师展示平台;推行“三阶赋能”模式——组织教师赴雅礼跟岗研修,开展名师工作站跨校教研,深化文化理念浸润育人。

2025年5月,雅礼中学驻怀铁一中名师工作站开展观摩研修活动,工作站站长刘昭文以“大处规划双向奔赴;细处落笔有的突破”为主题,汇报了近一年帮扶成果。“专题讲座+互动研讨+长效共建”模式获得省教育厅、长沙市教育局等各级领导的高度认可。

(四)资源共享:从“借智借力”到“长效共建”

我们打破校际壁垒,构建起多元资源共享机制:与雅礼中学建立“资源双循环”机制,实现教学案、课件、习题、试卷等教学资源的实时共享;与周边学校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组团式发展,开展联合教研、培训、贯通培养等深度合作;与省市教科院建立“科研协作体”,承担多项省级、市级课题,开展集成化教研活动。

2025年年初正式投入使用的AI智习室,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科技风景线。这两间未来感十足的自习室配备先进AI学习系统,以“自主学习”理念为学生打造高效、便捷、个性化的学习空间。符频老师在AI智能学习课堂上围绕函数的周期性和对称性两大核心性质展开示范教学,结合动态可视化和交互式练习,助力学生深入理解抽象概念。

三、涅槃重生:在坚守与创新中蜕变

经过两年不懈努力,怀铁一中实现脱胎换骨的蜕变:

——清晨的教室里,站立朗读,琅琅书声取代了此前的沉寂,学生自主学习蔚然成风;

——午间的办公室里,备课小组正在激烈辩论教学方法与策略;

——黄昏的运动场、文化广场和劳动基地,体育、社团活动和学生劳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夜晚的实验室里,教研团队仍在攻关省级课题……

此外,学校修缮室外停车场、实现“人车分流”、迁移门口垃圾站、安装田径场户外显示屏、增设羽毛球场地和乒乓球桌,食堂改为自营、为楼宇命名、建立班级图书角、开展毕业生“捐一本好书”等活动,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品质。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无数教育人的默默坚守。保洁阿姨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校“要把每一块地面都擦得亮堂堂的”;青年教师产假未结束就提前返岗“不能耽误孩子们的成长”;后勤师傅开发出设备报修管理系统“教育是大家的事”……师生的精神面貌、学校的育人环境令人欣喜。

四、未来已来:在融合创新中走向卓越

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历史交汇点,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教育帮扶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在融合中创新,在传承中超越。面向未来,我们将重点推进三大工程:

(一)智慧教育升级工程

积极响应国家“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号召,投资打造“AI+教育”智慧校园,建成全市首个高中AI实验室。开发智能诊断系统,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构建虚拟教研平台,推动跨区域教研常态化;建设数字孪生校园,实现教育教学全要素数字化管理。

(二)育人方式创新工程

深化“五育融合”实践,构建“1+X”课程体系:1是基础性课程,X是拓展性课程。重点打造“铁路、沅水文化”校本课程群,开发非遗技艺、生态农业等特色课程。创新实施“成长银行”评价体系,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转化为可量化的数据资产。

(三)教育生态优化工程

牵头成立武陵山区教育发展共同体,构建“1+N”帮扶网络。实施“银龄教师”计划,返聘退休优秀教师发挥余热。建设“教联体”,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构建“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支持”的全方位育人格局。

立足新的时代方位和历史使命,学校紧扣“建教育强校”与“以教育强校”双轮驱动,推动怀铁一中成为区域发展的核心支撑力和人才集聚新高地。

回望来路,我们坚信: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塑造完美模具,而在于点燃生命火炬。当帮扶星火点燃自强火焰,当传统积淀邂逅现代文明,怀铁一中正在书写着武陵山区教育振兴的动人诗篇。前路或许依然漫长,但我们已经看见:远方的地平线上,教育的曙光正在喷薄而出。

编辑:曹鑫宇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