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小记者站 > 详情

【衡阳县站】杨柳学校:稻草“舞”新韵,渔鼓“唱”传承

2025-10-24 12:33:14 来源:湖南教育报刊集团小记者 作者:刘传

湖南教育报刊集团衡阳县小记者站(小记者 刘传 黄雅琪)“快看!稻草扎的龙真的‘活’了!”“渔鼓的鼓声一响,感觉故事都要从筒子里跳出来啦!”10月22日,衡阳县杨柳学校迎来了两位特殊的“老师”——稻草龙制作技艺传承人肖平老师与衡阳渔鼓表演艺术家刘丰华老师,他们带着本土非遗技艺走进校园,传承非遗。

活动开始,肖平老师的稻草龙制作课堂就点燃了大家的热情。只见他手中的干稻草,经过筛选、捆扎、编结,再缀上彩绸、安上龙眼,短短半小时,一条威风凛凛的稻草龙便“诞生”了。“龙身要扎得紧实才稳,龙尾要留些松枝才灵动。”我们围在肖老师身边,学着将稻草捋顺、打结,虽然手上沾了草屑,额头冒了细汗,但当小组合作的“迷你稻草龙”立起来时,成就感瞬间满格。

肖老师笑着对小记者说:“咱们衡阳的稻草龙,扎的是丰收的盼头,舞的是咱老百姓的精气神,你们可要把这份‘土味浪漫’传下去!”

随后的衡阳渔鼓表演,更是让校园里回荡着独特的韵律。刘丰华老师手持渔鼓筒、简板,一开口便自带韵味:“说杨柳,道杨柳,校园里来了老艺人……”他用衡阳方言演绎着本土故事,渔鼓筒敲击出“咚咚”的节奏,简板“嗒嗒”伴奏,生动的情节让我们听得入了迷。表演结束后,刘丰华老师手把手教我们握渔鼓、打节奏,“手腕要放松,力道要均匀”,跟着老师的口令,我们也敲出了简单的节拍,虽然不够熟练,却格外开心。

刘丰华老师告诉小记者:“衡阳渔鼓唱的是家乡事,只有让孩子们喜欢,这门手艺才能代代传。”

同学们纷纷表示,这次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仅让他们近距离接触了稻草龙和衡阳渔鼓,更让大家感受到了本土传统文化的魅力。他们也会把这次的所见所闻写下来、讲出去,让更多人知道咱们衡阳的非遗故事,让文化根脉在校园里慢慢发芽、长大。

杨柳学校德育处主任邹怡在接受小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仅让孩子们近距离触摸到了本土非遗的温度,更在他们心里播下了传承的种子,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家乡文化的根脉,未来成为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与创新者,让衡阳的非遗故事在校园里持续活下去、传下去”。

(作者 衡阳县杨柳学校小记者 刘传 黄雅琪 指导教师 谭长燕)

编辑:小记者平台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