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记者 曹鑫宇
如何突破学校劳动教育的发展困局?10月17日至18日,由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娄底市师资培训中心联合主办的“劳动教育提质增效研讨暨结对活动”在娄底市星星实验学校圆满落幕。
本次活动以“长娄携手育新人,劳动赋能向未来”为核心主题,聚焦校社家协同育人视角下跨学科劳动教育课程的一体化构建与实施,全省各地州市劳动教育教研员、长娄两地结对学校负责人及中小学劳动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探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路径。
签约结对:区域协同破壁垒
湖南湘江新区博才白鹤小学与娄底市星星实验学校正式签约结对、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大桥小学与娄底大科小学正式签约结对……活动期间,共有长沙市天心区桂花坪小学等7所长沙劳动教育特色学校,与娄底一小等7所娄底城乡学校正式签署结对合作协议,长娄劳动教育教师研训共同体正式启航。
“长娄结对是区域协同推进劳动教育的创新尝试。” 湖南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黄恭福希望,14所结对学校以签约为起点,构建常态化、项目化交流机制,让合作真正 “活” 起来、“实”下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长娄范式”,为全省劳动教育提质增效提供样本、贡献智慧。
记者了解到,根据结对协议,双方学校将建立课程共建、师资交流、实践基地共享的常态化互动机制,通过校际深度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我们期待在博才白鹤小学的帮助下,结合实地调研的校情基础,打造依托地方文化资源的星星实验学校特色劳动课程体系,助力学校劳动教育系统化推进与内涵提升。”作为娄底学校代表,娄底市星星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李雄杰对双方的合作满怀期待。
全方位范例:系统化方案落地见效
“我们到底该如何设计学校的劳动教育?”为帮助各地各校系统性厘清劳动教育发展中的种种困惑,本次活动从专家讲座到区域和学校经验分享,从课例展示到线下实地参观,涵盖了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区域层面推进、学校落地实施各个方面,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全方位的指导。
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姜平以《劳动教育课程理论深耕与五育融合新范式》为题,为参会者提供前沿理论指引;长沙市开福区教育局、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小学等单位负责人,则围绕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式主题活动设计等主题开展微讲座,系统分享长沙在劳动教育领域的先行经验。
课例展示环节更成为活动亮点。长沙市天心区桂花坪小学教师舒茂林带来的《桂子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娄底市星星实验学校教师刘敏呈现的《匠心制香囊,非遗永流芳》,将劳动教育与传统文化、现代科技巧妙融合,展现出多元育人路径。课后,与会代表围绕课例展开深入评课议课,并聚焦“人工智能+湘味劳动教育”等热点议题分组研讨,进一步明确跨学科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策略。
“针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理论碎片化、政策脱节化、关联逻辑断裂化问题,我们历经15年研究,终于构建起‘理论-政策-实践’贯通的跨学科劳动教育体系,首次实现劳动教育从政策到理论与实践的系统转化,开创了校社家协同与跨学科深度融合的常态化实施路径。”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员张颖奇介绍,这次活动正是研究成果的转换与落地,后续还将推广到全省。
“这次真的是太值了,平时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都可以在课程安排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岳阳市岳阳楼区劳动教研员陈茜表示,此次培训不仅解决了大家平时的困惑,更让校社家协同育人的跨学科劳动教育理念在心中落地生根。
编辑:曹鑫宇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