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郑平 唐保华 李勇)10月23日下午,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自然资源学院组织召开“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专题研讨会,围绕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环境地质工程、岩土工程技术、钻探工程技术等5个专业及3个专业方向开设的数字制图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展开深入研讨。本次研讨会特邀教务处副处长龚亮和李海霞、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赟教授和李彬彬老师担任指导专家,自然资源学院院长唐保华、党总支书记李勇,各专业主任、副主任及AutoCAD、MapGIS、ArcGIS、工程制图与识图、建筑构造与识图五门课程的专兼职授课教师均参会。本次研讨会由自然资源学院副院长郑平主持。

会议伊始,唐保华发表致辞,对参会专家表示欢迎与感谢,并明确了学院课程改革的总体任务与具体要求。他强调,课程改革是推动教学质量提升、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关键举措,专业教师必须紧密结合自然资源产业发展与教学实际,深度产教融合,系统推进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的全面优化。
在专题研讨环节,与会人员围绕“数字制图类课程的课程思政设计”展开深入交流。大家就当前课程思政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进行了系统梳理,4位专家分享交流了先进做法、成功案例,并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自然渗透体现自然资源相关的行业、专业及岗位的职业精神、工匠意识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详细指导,为数字制图类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与方法。
针对“数字制图类课程改革”议题,与会专家与教师从多个维度展开讨论。一致认为当前课程内容与行业技术发展存在脱节,亟须推动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对接;在课程设置上探索试行“五合一”,将AutoCAD、MapGIS、ArcGIS三个专业软件及相关制图与识图课程优化融合成1门数字制图课程;教学内容重构上倡导以产教融合为导向,引入地质勘查、矿山生态修复等真实生产项目与任务,以绘制提交生产成果图为导向,实施教学内容模块化、项目化;并推动工作手册式、活页式等新型教材的开发与使用,增强教材的实用性与灵活性;根据专业方向与学生认知规律,科学设置课程时序与学时分配;计划建设不少于60个动态教学案例,覆盖多专业场景,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会上进一步明确课程负责人与团队成员职责,推动形成结构合理、协作高效的教学创新团队。
会议最后,李勇在总结发言中强调,要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确保课程改革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他号召全体党员教师强化改革担当,提升创新本领,主动投身课改一线,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本次研讨会标志着自然资源学院“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进入深化落实阶段。下一步,学院将系统梳理研讨成果,形成具体实施方案,推动数字制图类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与团队机制等方面的全面升级;并以此为契机,带动辐射学院各专业课程体系及专业课程改革,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编辑:黄权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