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个案例意味着一种示范,一种创新代表着一种未来。为了积极总结新时代湖南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先进经验,全面展示改革创新成果,2022年12月,在湖南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教育报刊集团联合主办了湖南省首届基础教育创新案例推选活动,活动由湖南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中南教育智库具体承办,最终选出 50 个案例,其中区域类 20 个、学校类 30 个。这些案例体现了湖南基础教育领域不断涌现的创新做法,代表了湖南基础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改革的矢志追求与不懈探索,展示了湖南教育系统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思考与智慧、成果与成效。
探索县中崛起路径 破题高质量发展
一、问题与背景
普通高中是基础教育的“出口”,也是高等教育的“入口”,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公共教育政策等多方因素的影响,近些年来不少地方县域普通高中优秀教师和学生不断流失,导致县中教育质量不断下滑,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县中发展困境”,浏阳也有类似现象。2019 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2021 年“两会”提出要振兴县域普通高中教育,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旨在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2022 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为促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自 20 世纪九十年代,浏阳市实施高中翻番工程以来,2018 年在实现普及高中目标的基础上,浏阳普通高中得以长足发展;在生态论、系统论与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坚持将推动普通高中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与整个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新格局同频共振,致力于探索推进县域普通高中内涵式、多元化、特色化发展,构建了“三个保障释能、三个策略塑品、三个导向构局”的振兴县中、促进县中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实现了从“县中塌陷”到“县中崛起”的华丽蜕变。
二、主要举措
浏阳域内共有普通高中 19 所(公办 13 所、民办 6 所),省示范高中3所,长沙市示范高中 8所,在校学生 32806 人,在职教师 2523 名。浏阳系统思考,因校制宜,着力打造以“省级示范领衔,长沙示范为主体,其他高中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湘赣边领跑、全省先进、全国知名的县域高中教育群,蹚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的县中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一 ) 三个保障 , 精心聚力 , 释放 “ 县中崛起 ” 新动能
政策保障 , 增强县中发展动力 。浏阳非常重视高中教育,以打造全域优质普通高中为总揽,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议教,邀请市人大、市政协定期视察教育,确保教育在政策上优先支持、在项目上优先铺排、在资金上优先保障。2017年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出《普及高中教育》议案,切实解决高中阶段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每年召开全市高中教育工作会议,四大家领导均出席会议。浏阳在全省率先实行“区域划块、指标到校与片区内竞争相结合”招生方案,20 多年坚持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100%分配至各初级中学,尊重人才涌现的区域差异性、均衡性,规范民办高中招生程序,形成了公、民办高中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经费保障,提高县中办学实力。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多元保障机制,每年高中办学经费投入增幅在5%以上,高中翻番工程、标准化建设、债务化解等有序推进,自 2017 年按生均 1000元的标准拨付高中公用经费,实现了高中教育轻装上阵,良性发展。遵循“四保一提”原则,出台《浏阳市“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科学高效推进高中项目建设。近五年,共计投入资金 2.42 亿元,新改扩建高中阶段教学楼等项目共计 28 个。
师资保障,激发县中队伍活力。市领导每年坚持带队前往北师大、华东师大等部属院校招贤纳士,设立湖南师大专场招聘,面向全国引进名优特教师、紧缺型骨干教师,为教师队伍优质发展注入新动能。近三年累计补充高中教师 508 名。加大教职工科学配置和跨区域调配力度,妥善解决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的短缺问题。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选优配强老中青梯次合理配备的校级班子。推进教师身心健康“十个一”工程,开展“工会四季”活动以及大龄青年联谊相亲、外地教师家乡行等活动,提升职业幸福指数。
(二)三个策略,精准发力,培塑 “ 县中崛起 ” 新品质
智慧教研策略 , 增进工作效能 。市教科所制定了高中教学教研、常规管理等 4 个指导意见,实现教学调研全覆盖、多途径、反馈快,大力倡导基于问题、情境导向的任务群大单元教学和深度学习。组建本级高中名师工作室 20 个,长沙市名师工作站 4 个,省级网络名师工作室 1 个,辐射引领高中教师综合素养整体提升。建立“平台+主体+主题+活动”教师网络研修、教研训一体化培训模式,开发各类教学案例、课件、视频、练习设计资源中心。推进湘赣边教研共同体建设和在线教研工作,开展湘赣边八县市(区)高中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和高中教学质量监测等工作。
高效课堂策略,实现精准教学。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全市高中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实现万兆主干、千兆进校、百兆到班;深化智慧教育云平台和“人人通”空间应用,打造更多“智慧五育”新场景。建成资源应用中心和大数据决策与指挥中心,全市高中共有 648 个班级、2138 名教师、33319 名学生使用希沃、智学网、学科网、市资源库等大数据精准教学和个性化指导。10 所高中建成“网络校联体”主讲教室,通过校际间教学教研活动助推高中教育城乡优质均衡发展。
开放办学策略 , 赋能发展提质 。推动县中结对共建,通过派驻干部、交流教师、共办班级、联合研训等方式,实现管理互通、资源共享、教学共进、特色共建,如一中与六中结对共建。推进“名校带新校”,完善与市外名校共建机制,长郡、雅礼等省会名校与浏阳经开区、浏阳二中等合作办学,为县中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启动“高校带高中”,密切高中与高等院校合作,聘请长期性教学顾问,注重综合性系列指导,如三中尝试与国防科大联合培养国防科技创新人才。促推国际学术交流,一中等在友好学校创办“孔子课堂”,通过师生互访、教学交流,吸纳先进理念,拓展国际视野。
(三) 三个导向 , 精确着力 , 构建 “ 县中崛起 ” 新格局
多元育人导向,落实三全机制。将“无改革、不浏阳”的精神融入到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坚持课程育人,强化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创新推进省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市委书记、市长亲自主讲思政课,带动近 30 位镇街党政正职进校园思政授课;各高中书记(校长)把思政课搬进秋收纪念馆、王震故居等,助推培根铸魂。坚持文化育人,鼓励各学校挖掘自身文化底蕴,建成一批特色校园文化项目。如一中的“嗣同文化”“耀邦精神”教育,田中的“田家炳精神”教育等。坚持全方位育人,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开发一批家庭教育精品微课,实施家庭教育“八个一”工程,开展“千名教师大家访”活动。
特色立校导向 , 县中各美其美 。为了引领县中立足自身资源优势,明确办学定位,打造办学特色,浏阳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推动全市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每所高中都自己的特色,如管理特色方面,有一中的温润教育和社团管理、田中的心力教育、长郡·浏阳的智慧教育、新翰的生涯规划、唯美的精致教育等;课程特色方面,有三中八中九中的国防教育、二中海量阅读、五中田中科技创新、四中体艺教学、六中儒学教育、十中武术及桥牌等;文化特色方面,有十一中的红色研学、唯美的审美教育等,县中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形成了万紫千红的大花园。
增值评价导向,以入口看出口。实施“以入口看出口”“从起点看变化”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式,制定了《浏阳市高中学校质量评价方案》,积极探索分类评价、增值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力破“五唯”顽疾,有效减轻师生学校压力。每一所学校都有发展的动力,都能“跳起来摘到桃子”,没有出现县中一家独大的状况。以湖南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引导各高中科学实施“选课走班”,将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促进“五育”融合。拓宽多元升学渠道,积极引导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杜绝“炒作升学率和高考状元”等与“十不得一严禁”相违背的现象。将规范办学行为、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情况,作为评价县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进一步提升办学品位。
三、成效影响
浏阳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保持领先态势,每年学考全科合格率超过 99%,高考质量连续 15 年领跑长望浏宁四县市(区)。2018-2022 年向全国高校输送优秀毕业生 42884 人。这些都是浏阳普通高中对标对表新形势新定位,推动县中高质量发展呈现出的新亮点。
通过多年的累积和发展,浏阳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特色办学步履铿锵、教育教学质量高位攀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 98.1%,高中教育从“规模化”向“内涵式”优质发展,从“有地位”向“有品位”特色发展,每一所高中都成为了最好的自己,县中百花齐放春满园,已然成为浏阳教育的亮丽名片。
近三年,高中教师 3375 篇论文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96 项教科研成果获长沙市级以上奖励。近五年,全市高中生共有 616 人次获国家级奖励,2000 余人次获省级奖励,5000 余人次获长沙市级奖励;在科技创新竞赛中,全市高中生共有 11 项成果获国家级奖励,15 项成果获得国家专利,96 项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145 项成果获长沙市级奖励。仅 2022 年高中生获得国家级荣誉 12 项、省级19 项、长沙市级 46 项,13 所县中办学成果(特色)被省级以上媒体报道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