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个案例意味着一种示范,一种创新代表着一种未来。为了积极总结新时代湖南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先进经验,全面展示改革创新成果,2022年12月,在湖南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教育报刊集团联合主办了湖南省首届基础教育创新案例推选活动,活动由湖南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中南教育智库具体承办,最终选出 50 个案例,其中区域类 20 个、学校类 30 个。这些案例体现了湖南基础教育领域不断涌现的创新做法,代表了湖南基础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改革的矢志追求与不懈探索,展示了湖南教育系统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思考与智慧、成果与成效。
走教, 是一场互促共进的 “ 双向奔赴 ”
——株洲荷塘区关于乡村学校紧缺学科走教工作的探索与创新
一 、问题与背景
荷塘区位于株洲市东大门,荷塘区教育局下辖黄塘小学、仙庚学校、明照小学、龙洲小学、太阳小学5所乡村学校,占全区中小学校总数17.2%;乡村在校学生共1808人,占全区中小学校学生人数4.16%;教师共125人,占全区中小学校教师人数5.32%。如何保障乡村学校从“开齐课”到“上好课”是当前荷塘教育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当务之急。
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辖区5所乡村学校虽都按国家要求开足、开全了课程,但薄弱学科、艺体课程基本上形同虚设,都是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如:太阳小学是六年一贯制学校,现有242个学生、16位教师、 一个年级一个班,由于师资紧缺,学校里面的音乐、美术、体育教师常年缺口,都是由语数老师担任。因为教师专业不对口,导致学校文娱活动基本不开展,就算开展也属于自娱自乐型。这样一来,乡村学生在专长方面的天赋很难得到挖掘和发展,对学生成长不利,对学校长远的发展不利,导致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
为了尽快解决乡村学校紧缺学科专业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荷塘区教育局根据上级有关工作部署,结合本地实际,经过多次研究,确定了“让教师沉下去,让质量升起来”的一沉一升的“走教”模式,力求盘活现有师资力量,破解师资短缺难题。
二、 主要举措
在荷塘区,走教是在不影响双方学校编制、课时、工作量的基础上开展的,是为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资源不足而设置的。申请走教的教师必须在不影响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完成走教任务,接受走教的学校必须管理好来校走教老师的教学秩序,不影响本校的课时安排,从而达成双方相互约束、相互影响、相互成就的目的。
( 一) 以乡村学校教师需求为导向,高位推进。
为了让走教工作更贴近荷塘教育实际,区教育局组织相关股室和相关人员进行多次调研,充分了解乡村学校、教师、学生的需求,制定了《关于做好荷塘区教师“乡村支教、走教”有关事项通知》《关于做好荷塘区教师“乡村走教”工作日常管理与考核评价的通知》等制度,为走教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实施的过程中,区教育局根据学校申报、区教育局审核来确定全区走教岗位,由各乡村学校根据本校教师紧缺、薄弱学科的实际需求,上报走教岗位需求数量,区教育局组织各学科教研员进行评估,确定每所学校的实际紧缺和实际需要。
2022年,5所乡村学校向区教育局申报了35个走教教师的需求,涵盖中小学13个学科。通过区级专家团队的评估,最终审核了25个走教岗位。
前期累计收到39名教师报名,区教育局根据“示范引领”“能力业绩”“教学荣誉”三个维度制定了《荷塘区“走教”教师评选计分表》,最终确定了21位教师参与走教工作,其中,市级学科带头人7人、区骨干教师5人,获得省、市赛课一等奖的教师16人,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 二) 以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为宗旨,齐头并进。
太阳小学是辖区内学生最少的乡村小学,由于师资紧缺,有些课程难以开齐。区教育局安排了美术、音乐、体育、科学、英语5个学科5位教师通过走教的方式到该校承担学科教学任务,与该校教师一起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学生活动。“这样的模式太符合乡村学校的实际了。乡村学校规模小,老师编制少,很难开全开足课程。走教工作不仅专业性对口,还是持续性对口支援模式,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该校校长余艺说。
走教工作的顺利推行,保证了乡村学校紧缺学科和薄弱学科的课程实施,不仅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了和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还让乡村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有了更好的示范引领。在走教人员的遴选过程中,荷塘区明确规定:走教人员需是近两届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或近五年内取得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赛课区级一等奖及以上荣誉、具备指导培养青年教师能力、符合农村学校紧缺学科要求。可见,参与走教工作的教师均是区域内出类拔萃的翘楚,是送到乡村学校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
“以前的美术课,老师都是要我们自己临摹课本上的画,现在不同了,美术课上不但有老师教我们如何画画,老师还在课堂上带我们去学校外的田野采风,鼓励我们发挥想象,大胆创作。”黄塘小学四年级学生易可欣兴奋地说。欧阳海晏作为株洲市小学科学学科带头人,在她的科学课上,她把科学课程与农村资源整合,让孩子们走出课堂到大自然里观察植物、动物,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得知识。
每周三、周五,教师李倩都会去太阳小学进行美术课走教,每次两节课连上。第一课时侧重理论知识与技法,第二课时关注当堂实践操作与指导。因为走教老师的到来,美术课堂不再是孩子们自己随意临摹,老师除了系统地教画画的技巧,还教学生手工制作、剪纸、粘土画画等,培养了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和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个学期下来,太阳小学的学生进步明显,创意无限,李倩正筹划着给乡村学校的孩子举办一个画展,她由衷感叹:如果能够早点来走教,孩子们的艺术素养提升会更快!
( 三) 以区域教师队伍建设为目标,互促共进。
区教育局要求乡村学校以走教课堂为载体,通过校本教研、师徒结对等方式共研讨,共行动,共成长,实现“师师互动、教研互助、资源共享、均衡发展”。 “我们学校一个年级一个班,学科教研活动很难开展。自从区初中语文教研员文佳老师到我校走教工作以来,她除了承担一个班的作文课教学外,还坚持组织每周一次的语文教研活动,让我校语文学科教育教研能力有了专业化的引领和提升。”仙庾学校校长朱墩颖说。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走教教师与走教学校的教师结成“一对一”师徒结对模式就是“授人以渔”,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走教教师均是市、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其中还有区级教研员、城区学校的校级管理者等,他们可以从学校管理、教师培养、校本教研、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帮扶,有效激发各学校的办学活力。
为保证走教工作的有效性,严格做好走教工作的过程管理,根据《荷塘区“走教”教师考核细则》,由派出学校和走教学校共同对走教教师在走教周期内按照“课堂教学”“指导青年教师” “指导教研组或学科活动” “业务讲座”等方面进行考核。区教育局要求走教的老师提前一周从教学方案、课件准备、学校把关等几个方而做好准备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坚持要求紧跟学科教学进度,确保给乡村学校送教学方法、送教学理念、送教学技能。学校要求与之结对帮扶的老师坐在教室后面听课,在听完课后,他们会填写区里统一下发的听课记录表,这不仅是对听课老师的要求,更是区教育局对走教教师工作的考核方式之一,以确保该项工作取得实效。
“我每次上课前,都会精心准备。与我结对帮扶的老师会认真听课,认真记录。在听完课后,她会主动与我交流教学困惑,交流所思所得。我们一起反思课堂情境的有效性、知识点的落实、学科素养的培养、作业如何设计……在与她的结对帮扶中,我感觉自己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市级学科带头人帅慧娟说。自开展走教工作起,她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参加此项工作,对区教育局出台的有关管理制度、考核内容十分熟悉。比如,课堂教学要求按每周2节课或4节课的走教频次,在两年之内完成总课时量达到160课时的走教任务;在走教学校每学年进行专题讲座至少1次;走教教师与走教学校的教师结成“一对一”师徒结对,帮助走教学校的教师提升业务能力及课堂教学水平,只有完成以上工作任务的,且走教学校及走教教师所在学科教研员给予了良好及以上评价的,才能说明自己的走教工作是合格的,同时也会认定为有1年的乡村教学工作经历。在她看来,走教,既是为乡村学校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又是为优秀教师提供“走出去”的平台,更是一场互促共进的“双向奔赴”。
三、 成效影响
( 一) 形成完善的走教模式体系,促进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
一年来,荷塘区通过组织实施教师走教工作已形成了完善的走教模式体系。这不仅保证了各乡村学校课程的“开齐开足”,更是实现了薄弱学科与紧缺学科从“无”到“有”再到“优”的转变,最大程度上满足了乡村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2022年,在全区学科素养检测中,辖区5所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都有了不同程度地提升,其中,黄塘小学的学生素养检测进步显著,名列全区前列;全区乡村学生在省、市、区级获奖230人次,获奖比例从5.2%提升到了38%,更多乡村孩子登上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 二) 形成有效的教师培养体系,助推乡村学校师资队伍水平不断提高。
“徒弟不出门,师傅送上门。”这是荷塘走教工作的写照。走教工作充分发挥了示范辐射作用,改变了过去的教研模式,将教研重心下移,面向乡村,为研训一体化教研模式找到了新思路。走教教师到课堂上、师生中了解乡村学校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课改中的困惑,把调研、教研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发挥典型教师传、帮、带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有效促进送教和受教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新课程改革和教育均衡发展。2022年,5所乡村学校教师参与省、市级各类赛事获得100多余项教学荣誉,其中省级获奖比例从0%提升至22%。
( 三) 形成全面的区域交流体系,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
走教工作是对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在乡村学校有限的教师编制人数下,有效化解了薄弱学科、紧缺学科严重缺少教师的矛盾,最大程度实现了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让乡村孩子享受到了和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资源教育,形成“全区教育一盘棋,城乡学校一条心,办好教育一个目标”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同时,拥有农村学校工作经历是评职晋级的必备条件,走教工作也使得更多的城市教师拥有了农村教育教学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