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基础教育 > 详情

立德树人 躬耕教坛|汨罗市长乐中学“霸蛮”师者胡珍:21年“陪守”的教育长跑之路

2025-11-25 16:52:52 来源:汨罗市教育体育局 作者:谢宗尚 谭雄虎

编者按:汨罗江畔人文深厚,素以“素质教育”闻名。在素质教育综合改革进程中,汨罗市涌现出一批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教育工作者。为此,中国教育报刊社湖南记者站、湖南教育新闻网联合汨罗市教育体育局特别推出“立德树人 躬耕教坛”系列报道,深入展现汨罗教育人如何传承屈子求索精神,如何在平凡岗位上践行师德规范、创造不凡业绩,如何用爱心和责任点亮孩子们的未来,同时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坚守教育初心,恪守高尚师德,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汲取前行力量,共同谱写汨罗素质教育的新篇章。

湖南教育新闻报道 通讯员 谢宗尚 谭雄虎

凌晨五点,万籁俱寂,在长乐镇的一角,一盏灯准时亮起。胡珍轻手轻脚地起身,换上跑鞋,扎进沉沉的夜色中。10公里晨跑——这雷打不动的“清晨仪式”,她已坚持了十多年。“运动时我能忘掉烦恼,也能规划一天的教学工作,”她笑着说,“别人叫我‘霸蛮人’,我挺喜欢这个称呼。”“霸蛮”,在湖南方言里是坚韧不拔、敢拼敢闯的意思。而胡珍的“霸蛮”,不仅刻在每天清晨五点的奔跑轨迹上,更浸润在她担任班主任21年的每一个日夜中。

教育的“长期主义者”:用“陪守”定义师者之心

“带班如治家,我的核心就两个字:‘陪守’”。胡珍的“陪守哲学”近乎“执着”:每天清晨到班,早午餐都在学生身边解决;每节课下课铃响后一分钟,她必定出现在学生身边;班上需重点关注的学生若临近上课还没回到“视野范围”,班干部们便会自发前去“寻人”。

“陪守不是监视,是陪伴。”她边说边从抽屉里掏出一包零食,“看,这是我和孩子们的‘共享库存’”。课间时分,她与学生分食薯片、聊趣事和游戏,也在这份亲近中敏锐捕捉孩子们的情绪波动。有一次,一个女孩因为家庭矛盾情绪低落,胡珍在课间分零食时察觉异常,当晚就去家访,陪她聊到深夜。“班级违纪少了,不是因为我严厉,而是他们知道,我一直都在。”

这份“陪守”甚至延伸至假期。在她的影响下,学生的周末晨练、晚间阅读的“自律”视频也会主动发给胡珍,她的手机里存着几千条学生的视频。“连阅读坐姿不准确,我都会在周一进行指导,”她眨眨眼,“孩子们说我比‘打卡APP’还精准!”

f89b80ddfd66e82fd06a530f693644bd.jpg

班级“管家婆”:善用其心,成就其才

胡珍的班级荣誉墙上,几乎挂满了“第一名”。问及秘诀,她神秘一笑:“班干部是我的‘神队友’。”她坚持班干部队伍稳定优先,每月召开班级表彰会,评选优秀班干部、进步之星,奖励可叠加,“当然,班上劳动委员是最常上榜的,我的理念是‘万物皆可为我所用’。班主任要做的,就是当他们最坚实的后盾,让他们有底气去管理。”

同时,她也精通“激励艺术”:学生进步了,她自掏腰包发放奖品;学生情绪低落,她写小纸条塞进笔袋;家长群里的每一条信息,她都认真回复。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却成了孩子们成长路上最温暖的“加油站”。“我老公叫我‘管家婆’,”她哈哈大笑,“但管得高兴,管得值得!”

提到班上的孩子,胡珍眼里立马闪烁出亮光。那个住在长乐镇江背村的男孩,父亲在广东打工,从小缺失母爱,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性格孤僻,爷爷见过他曾用手捏死过家中的鸡。一个夜晚,胡珍去他家家访,家在村深处,车子无法直达,必须徒步穿过一片湿滑的泥泞水田。她脱下鞋子,赤脚踩进冰冷的泥巴,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前行。爷爷奶奶见到她时,老泪纵横:“胡老师,您是这么多年来,第一位如此关注我孙子的老师。”

回校后,胡珍开始了漫长的“心灵修复工程”。她把自己儿子没穿过的新衣服、新鞋子悄悄送给他,语气自然得像家人:“这衣服我儿子穿小了,你穿着正合适,别浪费了。”“我要是多个儿子就好了。”“老师最爱吃橘子,你家树上的橘子熟了么?”过两天,他抱着一兜金黄的橘子塞到胡珍怀里:“老师,您最爱吃的橘子。”胡珍接过橘子,眼眶湿润了,漫长的心灵修复工程,慢慢结出了最甜的果实。

后来,她发现他手巧,便极力鼓励他参加市里的航模比赛,一路陪伴指导,男孩竟一举夺魁。从那个曾用手捏死家中鸡的孤僻少年,到站上领奖台的航模冠军,胡珍用陪伴与信任,让他重新相信了自己。

家与校之间: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生命教育

“我是家中长女,却曾是个‘缺席’的女儿。”谈及家庭,胡珍的笑容里染上一丝愧疚。二十多年来,她总是披星戴月,出门时父母未醒,归家时二老已入睡。

命运的警钟在今年敲响。父亲身体不适,最初以为是心脑血管问题,辗转汨罗、长沙多家医院后,最终被确诊为鼻咽癌。“那一刻,天旋地转。”作为家中的“老大”,弟弟远在广州,妹妹也有家庭要照顾,她毅然扛起了所有责任。她成了医院和学校之间的“摆渡人”:白天坚守课堂,激情授课;夜晚在病床前,握着父亲的手,伴他入眠。“父亲做化疗,我握着他的手说:‘您当年教我走路,现在我陪您闯关’。”她红着眼眶却语气坚定,“同事和校长的支持让我挺了过来,我一节课都没耽误。教室里还有五十多个孩子在等我,我不能倒下。”

这场关乎生命的考验,让她对“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凡事发生必有利我。这不是让我们变得坚硬,而是让我们学会在坚强中,更温柔地去爱。”

“每一件事情对了就是得到,错了就是学到,人生就是不断去体验、去坚持。”回首二十一年的班主任生涯,胡珍说:“我自认为是一个很幸福的人。”她用“霸蛮”的毅力,践行着最温柔的陪伴;她用“管家”的细致,守护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她用“长女”的担当,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另一重含义。她是一位真正的教育“点灯人”:不在瞬间燃烧,而在岁月中持续发光,照亮孩子前路,也点亮自己的教育人生。就像她每天凌晨五点的奔跑,胡珍的教育之路,没有终点,只有前方。

编辑:曹鑫宇 实习 曾令怡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

热稿排行

cn/common/js/wxshare.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