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星区地处湘中腹地。这里,涟水孙水两江交汇,这里,娄星氐星双星辉映,共同孕育和守护着这一片秀美和繁华。娄星教育便是在这片秀美繁华的土地上不断茁壮成长,这一点从我们四年来的新年贺词就可以看出:从《播种阳光》的初心启程,到《翘首未来》的殷切期盼,从《温暖相随》的深情守护,到《静水流深》的稳健前行,每一篇新年贺词都见证着我们对教育的思考和探索,也勾勒出娄星教育砥砺前行的奋进姿态。
一、我们坚持用“三个视野”审视教育
一个是时代视野。我们正处于一个风云激荡、民族复兴的美好时代,而教育是强国建设之根本、民族复兴之基石。党中央已经确立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在这个宏伟目标的指引下,我们怎样做才能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华丽转身——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为核心,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基础,以注重涵养学生的健康心态为保障,来做好娄星教育。
一个是人生视野。一个人的一生也就几十年,而孩子们在基础教育成长的时间长达十五年。我们要求每一个学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多地培养一些让孩子们在人生成长过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譬如正直善良的品德,持之以恒的毅力,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的心理指引。让孩子们能够在今后的人生中直面困难、刷新自我,不断提高获取幸福的能力。
一个是职业视野。我们经常反思,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变成一个点灯人,去点亮每一个老师的心灵之光,让他们从心底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变成所忠诚的事业。这样,我们每一位老师就都会有足够的爱心、沉静的耐心和完美的智慧去引导、去激发、去点亮孩子的心灵之光。让每个生命的独一无二,都会偶遇恰如其分的因材施教。
二、我们坚持用“三个满意”评判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始终是我们坚持的目标。怎样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这个宏大而抽象的目标细微化、具象化?这是我们持续思考并最终豁然的一个命题。我们在实践中将这一目标细分为“三个满意”。
一是让老师满意。那就是将教师的发展与幸福摆在首位,让教师拥有职业的尊荣。我们在推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无论是毕业分配的“考试选岗”,还是调动交流的“凡有所请、皆如所愿”;无论是评先评优、晋级晋职的一线倾斜,还是为教师成长搭建广阔平台,都始终坚持以公平的制度去管理人,以温暖的底色去托举人。
二是让学生满意。我们严格落实“双减”政策,始终以扎实行动践行素质教育。从思政课堂上的思想启迪,到劳动实践中的汗水挥洒;从科技教育中的创新探索,到体育美育中的全面发展,每一个环节都精心打磨。我们以“阅读、科技、锻炼、劳动”为四大支点,精心培养孩子们的内驱力、钝感力、行动力和自制力。我们坚持“四个养成”:以品德养成、习惯养成、兴趣养成、方法养成,让孩子们在校园的成长时光里为自己的一生奠基。
三是让家长满意。娄星区以小财政办大教育,近五年投资12个亿,一步步改善办学条件;阳光招生平台的建立,让入学流程公开透明;“四防”措施的完善,织密校园安全防护网,守护学生健康成长。如今,娄星区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最安全的地方是校园,最满意的民生实事是教育。“优质均衡”不再是写在纸上的黑白文字,而是写在每一个孩子脸上的欢快笑容。
三、我们坚持用“三位一体”推进教育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孩子身上时就会发现:从纵向角度看,孩子要么在学前教育,要么在学校教育;从横向角度看,孩子要么在校内,要么在课外。因此,从大教育的角度看,加强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纵向衔接,做好幼小衔接是关键;加强学校教育和校外培训的横向衔接,坚持学习和兴趣并重最重要。
因此,我们分别成立了学前教育协会和校外培训协会,通过统一组织、统一管理来统一理念、统一标准。而就学校教育而言,我们以“一校一特”为抓手,要求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站在教育规律和生命成长的底层逻辑上,去探索行之有效的发展之路:既要有明晰的方向、坚定的理念,也要有框架的搭建、路径的延展,还要有举措的实施,以及润物无声的不懈坚持。
去年12月底,我们举办了第二届中小学校长论坛。在校长论坛上,万宝芙蓉学校的“芙蓉花课程”、振翩学校的“三色策略”、娄底四中的“心育导航,全面育人”、娄底七中的“特色引领,质量立校”、茶园建农学校的“建学启智,农劳育人”等办学特色赢得了普遍赞誉。此外,全区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正在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和完善自己的发展特色,譬如“未来三小”“爱满四小”“大家五小”“五雅吉星”“大美大科”“美德先锋”“幸福华达”等。
四、我们坚持用“三个转变”实现突围
在教育功利性的心理动机造成社会心态的普遍焦虑中突围,一直是我们重点思考和推进的方向。实现“三个转变”,是我们对现实作出的积极回应:一是让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二是让教育者向培养者转变,三是让应试者向接班人转变。
我们连续两年开展了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和骨干校园长“国培”研修,2024年又开展了全区中小学校管理“大观摩、大学习、大提升”活动和优秀校园长“名校跟岗”教育管理学习交流。这些活动,既有“请进来”,也有“走出去”;既有研习探讨,也有观摩互动。我们希望,通过这种立体化的学习交流,切实推动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最终推动教育强国的宏大理想转变为每一个学校的生动实践,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细水长流的习惯养成。
我们以“名校跟岗”“青蓝工程”“轮岗交流”“送教下乡”等项目为引擎,激活教育内生动力;我们高举“名师育娄”旗帜,鼓励各校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我们深信:未来不是既定的结局,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它的塑造;参差不是主线的分支,每条线都可能写出新的章节!作为教育者,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去发现孩子们的潜力,并朝着他们潜力指引的方向去持续发力!这样,在育人实践中,我们才能乐见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我们全力打好“双减”“五项管理”“课后服务”组合拳:篮球联赛的活力身影,文艺汇演的精彩呈现,科普周的奇妙探索,韶山红色研学之旅的深刻感悟,都在为孩子们的成长积淀;“校长喊你来跑步”成为寄宿制学校流动的风景,“乐享成长、赋能未来”的“双减”成果汇报展演让我们惊喜地看到孩子们的全方位成长。仅在2024年,娄星学子就在湖南省中小学艺术展演中揽获 7 个一等奖,在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中斩获 16 枚金牌。
五、我们尝试用“三星联动”描绘未来
这个“星”,既是娄星教育的“星”,也是星光闪耀的“星”。“三星联动”指的就是打造“星课堂”、推出“星学堂”、启动“星计划”。
用最轻松的方式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一直是我们不断探索、试图突破的方向。去年,我同教研室、仪电站、教育股的负责人一起商量,我们能不能用五年的时间编写出符合娄星实际甚至适合中部地区的教案?我们能不能让我们的老师变成通用教案的撰写者?我们能不能搭建平台上传优秀的本地常态课教案供同行分享?这就是我们构思的“星计划”。
受此启发,教研室马上出台了《娄星区推进中小学校本教研及“星课堂” 建设行动方案》,我们试图通过践行这一行动方案,培养 “星教师” ,建设 “星课堂” ,再结合“一校一特”的不断完善,适时推出“星学堂”,用 3~5年时间,构建完善的校本教研体系,树立一批教研标杆,打造区域教育品牌,推动娄星教育迈向更加闪耀的未来。
(作者系娄星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晖)
编辑:曹鑫宇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