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基础教育 > 市县联播 > 详情

【先声新闻】6年18位老师接力送教,不让一个“折翼天使”掉队

2023-12-05 13:45:58 来源:湖南省教育新闻网 作者:湖南教育新闻网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记者 余杏

衡东县新塘镇十几个村的崎岖山路上,时常会走来一群这样的特殊教师:她们除了要教好自己班级的孩子外,还要送教因为身体残疾、不能正常来上学的孩子。六年多来,新塘镇先后有十八位老师,风雨无阻地行进在乡间小路上,为十多位“折翼的天使”送上知识,送上温暖,送上爱。

新塘送教上门活动掠影 (3).jpg

爱的“接力赛”

“妈妈,你在哪里?怎么还不回来?难道你不知道我快毕业了?怎么还不多陪陪我?……”2023年的一天晚上,正送教归来、坐在出租车内的衡东县新塘镇芙蓉学校老师夏婵娟,突然接到了儿子满肚委屈打来的电话,她自己也情不自禁地湿润了眼睛……

这样的情景,夏婵娟也记不清有多少次了。不是她不想多陪陪自己的孩子,而是因为她还肩负着重任:和陈利华、刘玉两位老师一起,负责给一个听力一级、言语一级残疾的孩子送教。

“刚开始时,他因为跟我们新来的老师不熟悉,又听不见我们说什么,本身个子又高,力气又大,闹起脾气来,我们几个人拽都拽不住他,只能跟照顾他的姑姑进行交流……”夏婵娟说。

后来,夏婵娟她们为此专程去找了送教4年的曹燕云老师,摸清了这个孩子的基本情况。大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一起重新完善了教育方式、方法。为了消除孩子对新老师的隔阂,曹燕云牺牲休息时间,多次专程陪同夏婵娟她们一起,共同进行送教。

“在一次又一次的送教中,我们陪他打篮球、踢足球、做手指操、做游戏、画画……,慢慢地,他非常期待我们去送教,只要一看到我们去了,就非常高兴。”夏婵娟高兴又自豪地说,时间充裕的时候,她们还带他到学校新建的篮球场去打篮球,到足球场踢足球……在街上碰到了,孩子还会用肢体语言,热情地跟她们打招呼。

给“折翼孩子”的惊喜

“我正在里面做家务,孙子就急急忙忙拖着我的衣服往外走,原来孙子眼尖,大老远就看见送教上门的文老师又来了,迫不及待地拖着我出去迎接呢!”这是发生是新塘镇湘广村残疾贫困生小杨家感人的一幕,三位老师教育扶贫的爱心接力,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原来,小杨同学是单亲家庭,听力、言语一级残疾,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到学校接受教育。为践行教育扶贫政策,新塘完小教师谭长清主动承担了这个孩子的送教上门任务。

“小杨,看看,老师又你带来了什么?”每次去送教上门,考虑到该孩子的家庭非常贫困,谭长清除了带好精心准备的教具,还常常捎上孩子喜欢的食品和学习用品,小杨同学看到后,或者跳起好高,或者一路小跑,兴奋地紧握着老师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脸上露出天真的笑容和好奇的眼神。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转眼到了初中阶段。爱的接力棒传到了新塘镇芙蓉学校老师文俊的手里,后来又传到了现在的陈连升老师……

“老师们太负责了,不管严冬,还是酷暑,六年多来,这些老师风雨无阻,都会按时来辅导我的孙子,一直没有间断过,我真是好感动!”……小杨的家长由衷地感谢道。

有一种爱,叫“静待花开”

“也真怪,我在家里教她系鞋带,其实也很简单啊,可她就是不听,甚至根本懒得动,不理我;可你们来了,她学习蛮积极,好认真,也真是奇了怪了……”智障儿童小陶同学的家长,一脸疑惑地向前来送教的宋伏英老师诉苦。

“如何与智障儿童沟通,是送教中最大的难题。一个简单的动作或者发音,对于普通孩子,可能只需要教上几遍就可以了,但对于这个特殊孩子来说,或许十几次都换不来一次积极有效的反馈。”为此,宋伏英必须精心备课,并与家长一起协商,一起制定教育方案,形成合力。

“要打开孩子的心扉,不仅要细心、有耐心,更要有一颗无私的爱心。经过几年的相处,我发现这个孩子进步大,而且情商好高,每次看到我们来了,马上搬出凳子给我们坐,然后自己掏出笔和本子;我们要走了,她是送了又送,送出好远还不愿回去,让我们好感动!”宋伏英说。

然而,送教之路并不轻松,因为孩子们住得非常分散,山区道路的崎岖,加上几十公里的来回,路又远又危险,为了自身安全、也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宋伏英还联合邓云桂、罗卫红、文武锋、龙小娟等几位送教上门的老师,结伴组成了一个送教上门小组,互帮互助,鼓励前行。即使再苦再累,大家都没有半句怨言。

“身体健全、身心健康的人,可能很难体会到这些‘折翼天使’内心的痛苦和渴望。”衡东县新塘镇教育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罗树泽介绍说,2023年度,在全镇477名不同类型的贫困生中,身有残疾、需要送教上门的就有10人。为此,该镇从2017年开始,六年多来先后派出了十多位老师,进行送教上门,接力参与。

“我们要坚决做到不让一个残疾生掉队,保障他们有同等接受教育的权利,让孩子们真正体验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罗树泽说。

编辑:余杏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