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基础教育 > 三湘校园 > 详情

“十四五”非凡教育答卷 | 湘钢一中教育集团:从“一校独优”到“多校共荣”

2025-11-17 17:34:47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蒋灿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事业高质量完成了“十四五”收官。湖南教育报刊集团、中国教育报刊社湖南记者站特联合推出《“十四五”非凡教育答卷》大型报道活动,为高标准谋划“十五五”发展、锚定教育强国建设十年目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湘钢一中教育集团:从“一校独优”到“多校共荣”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通讯员 蒋灿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之一,家门口上好学是城乡居民的一大期盼。

以此为出发点,为满足老百姓对优质公平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湘钢一中急百姓所急、痛百姓所痛,率先突围。

2015年,湘钢一中率先与湘潭市十二中开启集团化办学,成为市直教育系统改革的“先行者”;2022年又将湘潭市第七中学纳入集团化办学范畴。十年来,湘钢一中始终将“小我”融入教育强国的“大我”,通过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实现了从“一校独优”到“多校共荣”的跨越式发展。

市十二中学生人数从800人增至近4000人,拥有教职工279人,成为该市目前最大的公办初中,2020年起连续5年荣获湘潭市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一等奖,2023年获批该市唯一一所全国义务教育实验校;市七中也从58人增至400人,实现办学条件与质量的根本蜕变……

一系列成果印证了集团化办学模式的生命力,满足了越来越多的家庭家门口上好学的民生需求,湘钢一中教育集团社会美誉度和满意度与日俱增。

十年集团化办学之路,湘钢一中始终坚持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将党中央教育政策贯穿教育教学始终,确保办学目标不偏离、办学宗旨不动摇。

首先,政策护航,凝聚多方合力。集团化办学的成功离不开政策支持与部门协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现场办公,破解十二中、七中改造难题;市教育局等各局通力协作,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土地等保障;编委、人社等局大力支持,以创新改革精神打通人事编制禁锢。

其次,深度融合,打造“命运共同体”。集团化办学的核心在于“真融合、深共享”。湘钢一中将初中部整体迁入十二中,教师全员下沉、文化全面渗透,构建了“师资互通、管理同步、课程共建”的一体化机制。十二中教师与钢一中本部同培训、同考核,确保教学质量同频共振;各校区育人理念、教研教改、人事劳资等均由集团统筹,实现资源高效配置。这种“亲密型”融合模式,让薄弱校快速焕发生机。

最后,以文化人,传承教育家精神。优质教育的核心是“人”。十年来,钢一中教职工以“奉献、共享、担当”的精神,将“三园”文化、师德师风辐射至成员校。湘钢一中百名教师扎根十二中教学一线,十名教师助力七中教学;集团无条件拨付80万元支持十二中扩班。这种文化浸润,让集团校从“形合”走向“神合”,真正实现优质基因的辐射与传承。

为应对老百姓对优质公平教育的期盼,今年湘潭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打造基础教育优质品牌系列政策,湘钢一中将以“一体两翼”为基础,不断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在建设教育强市、打造基础教育优质品牌新征程中再立新功。

一是扩容提质,构建“大集团”格局。将以“高中本部为主体,十二中、七中为一翼,联盟校为另一翼”的新模式,并逐步向小学延伸,构建K12贯通培养体系,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学段。

二是创新机制,激活发展动能。探索“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等多元路径,通过教师轮岗、课程共建、智慧教育平台共享等方式,打破校际壁垒,建立动态评价机制,促进成员校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辐射全域,助力优质均衡。响应“教育强市”号召,将集团化办学经验向全域推广,通过结对帮扶、远程课堂等形式,缩小区域差距,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

编辑:曹鑫宇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