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雾霭还像薄纱似的笼着村子,奶奶的吆喝声就先穿过薄雾而来。
“熬油茶咯——”
没一会儿,吴婆婆拎着新晒的春茶,茶叶还带着阳光的干爽气;杨奶奶端着刚炸好的糙米,油香混着米香直往人鼻尖钻;张伯伯则扛着捆干赤柴,笑着说“土灶烧这个最出味儿”。就这样,这碗侗乡黑油茶最关键的原材料,被满村的热络凑齐了。
厨房很快热闹起来。张伯伯把赤柴塞进土灶,火苗“噼啪”舔着灶膛,铁锅渐渐暖得发烫。杨奶奶坐在小板凳上,捧着竹筛细细筛茶,用指尖轻轻拨走混在春茶里的细枝,嘴里念叨:“春茶要筛干净,熬出的油茶才不涩,就像过日子,得把细枝末节捋顺了。”吴婆婆也没歇着,她把黑芝麻倒进石臼,握着木杵慢慢碾磨,芝麻的醇香随着杵声一点点漫出来。奶奶则在木柜里翻找干笋和熟玉米,干笋是去年冬天晒的,嚼着脆;熟玉米是自家种的,咬着甜——都是熬油茶的老搭档。
等铁锅冒起热气,奶奶先把茶叶倒进去,“刺啦”一声,茶香瞬间炸开,裹着热油的香气飘满屋子。接着撒上碾好的芝麻,翻炒几下,再“哗啦”一勺凉水浇下去,热气“腾”地往上冲,伴着一阵滋滋响,等声响歇了,就把干笋、熟玉米和米豆腐都丢进锅里。锅里的油茶“咕嘟咕嘟”煮着,我扒着门框往里瞅,香味勾得人直咽口水,我忍不住喊:“奶奶,什么时候能喝呀?”屋里的人都笑了,吴婆婆伸长脖子望着锅:“快了快了,闻这香味就知道,今天这锅准好喝!”
奶奶握着长柄木勺,慢悠悠搅动着锅里的黑油茶,茶汤浓稠得能挂住勺。先给每个人盛上一碗,我捧着烫手的粗瓷碗,喝一口先暖了喉咙,再嚼到脆生生的干笋、甜丝丝的玉米,最后是满口芝麻的香,浑身都热乎了起来。邻居们坐在院子里,你一句我一句聊着天,碗沿碰着碗沿,都是笑意。
李娇娇摄
这碗黑油茶,是我们侗家人的日常,更是邻里间的牵挂。它熬着阳光的味道,裹着乡亲的心意,把大家的心紧紧连在一起。我盼着它能一直熬下去,从奶奶的土灶,到我的手里,再传给后来人,让这份黑亮的醇香,能飘得更远,让更多人知道,在我们村里,有一碗藏着乡情的黑油茶。
(作者 新晃县扶罗镇中学小记者 龙采霞 指导教师 陈姗姗)
编辑:王诗蕾 实习 苏雅萱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