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赵菡 杨洋)近日,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宣传统战部邮箱收到一封特殊来信——10月15日,溺水被救者感谢信跨越千里寄达。信中不仅详细回溯了今年6月台风“蝴蝶”过境时,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教师陈奕琳在海南月亮湾海滩的生死救援,更以“与死神赛跑”的真挚表述,让这段时隔四个月的救援故事在秋日校园掀起暖流,成为师生热议的焦点。

感谢信原件
10月致谢传暖流:台风天生死救援再获赞誉
6月10日台风“蝴蝶”过境时,月亮湾风大浪急,两名游客被离岸流卷向深海。附近摊主符持、饭店经营者符永林、前救生员范植冒险将人救回浅水区时,其中一名溺水者已失去意识。正在附近游玩的陈奕琳见状立刻上前:“我学过专业急救,让我来!”她跪蹲沙滩,清理异物、俯身吹气、交叉按压,口中精准计数“1001、1002……1030”,十多分钟持续施救后,溺水者终于恢复呼吸。待120接手,她便默默离场。
“陈老师是心怀大爱的英雄!”被救者及家属经多方打听确认了陈奕琳的身份后,在10月写下这封感谢信。而此前9月,当地政府已公示陈奕琳见义勇为事迹,如今结合这份新鲜致谢,更让师生真切感受到身边榜样的力量,也让“教师救人”成为校园近期最暖心的话题。

文昌市公示陈奕琳见义勇为事迹
救人善举有溯源:学校培训体系显硬核
陈奕琳的沉着施救,绝非偶然——背后是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应急救护培训体系的“硬核支撑”。就在收到感谢信前不久,9月28日至29日,学校刚刚为3300余名2025级新生开展了为期两天的“CPR(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应急救护技能培训,通过“理论+实操”的模式让新生掌握核心救命技能——这正是学校应急救护教育常态化推进的缩影。

3300余名新生全员参加应急救护技能培训现场
作为湖南省红十字会授牌的湖南省红十字智能化应急救护培训基地,近年来学校深化与湖南省红十字会的会校合作,坚持“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铸魂育人,搭建起“内容-师资-教学-考评”一体化体系,为推动中国红十字会精神在高校落地生根积极探索可参考、可借鉴的范式样本。组织保障上,成立会校合作工作领导小组,会校双方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构建起“会校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校红十字会牵头抓,各处室单位共同抓”工作格局。经费保障上,坚持“预算单列,优先保障,专款专用”原则,每年拿出数百万元用于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提供稳定的经费保障。设施设备上,学院投入数百万元,建成2000余平米的“湖南省红十字智能化应急救护培训基地”,涵盖应急救护、职业安全、消防逃生、反诈防身、心理调适等五大功能分区,配备省内高校一流的自动体外除颤器(AED)、救护训练模型、AD训练机、自助考核系统等智能化培训设施设备,为开展大规模培训提供了有力保障。师资体系上,要求体育与健康课教师、养老护理等专业课教师及校医考取救护师资格,组建起一支20余人的专业化师资队伍。激励约束机制上,师生参加应急救护培训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学业评价、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纳入必修课和人才培养方案计算学分,做到“人人参训,个个过关”。教学体系上,将应急救护知识纳入4个学期体育课程,利用军训、社会实践等渠道,通过理论讲解、视频演示、模拟实操开展培训,培训已覆盖师生12000余人次,累计开展培训26期,实现“在校师生人人参训、个个持证”,领证率达100%,学校成功入选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何维,中国红十字会中国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可,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王斌、湖南省副省长蒋涤非先后来校调研,对学校全员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并积极服务周边园区、街道、学校的做法给予高度肯定。

湖南省红十字智能化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学习e站
应急救护更是学校“四习五技”素养教育的核心模块 ——“四习”(文明礼貌、遵纪守信、劳动卫生、读书健身)养习惯,“五技”(应急救护、消防逃生、心理调适、职业安全、反诈防身)强本领,其中“CPR+AED +气道梗阻急救”为必学内容。如今新生刚完成应急救护培训,教师救人的感谢信便寄到,这不仅是对学校培训成果最生动的现实印证,更让“人人懂急救、个个能施救”的理念在校园深入人心。
榜样力量促升级:生命安全教育再深化
陈奕琳见义勇为的事迹,是学校“用爱温暖世界”办学理念的鲜活实践,是近年来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真实写照,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范例。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始终将生命安全放在教育首位,而此次救人善举,也成为推动生命安全教育“深度升级”的契机,这次升级更是与“以爱育人”的民生实事紧密结合。
眼下,学校正以“教师救人”这一热点为抓手,多维度深化教育成效:一方面,计划通过主题班会、事迹分享会等形式,让陈奕琳的救援故事成为“活教材”,成为学校思政课生动案例,引导师生树立责任担当;另一方面,依托“四习五技”素养教育体系,进一步扩大应急救护教育覆盖面、创新培训形式,确保教育效果落实落地。
值得关注的是,学校将应急救护培训中传递的“博爱”精神,延伸到志愿服务与帮扶工作中:组织师生在周边社区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活动,普及急救知识;学生每年参加无偿献血1000人次以上;构建“四助一体”帮扶助学体系,2025年预计发放奖助学资金1000余万元,惠及5600余人次,对特困生实行“三免一补”(免学费、住宿费、教材费,补餐费),为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餐;在校园内提供初级免费诊疗服务,2025年截止9月30日,发放免费药品金额2.3余万元,惠及师生2289人次。
未来,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将持续完善应急救护体系,让生命安全教育与爱心帮扶相辅相成——既通过培训筑牢校园生命安全防线,又通过民生实事传递温暖,为平安校园建设、高素质人才培养,乃至社会“急救知识普及”与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贡献高校力量。
编辑:王轶诺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