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杨柳)当屏幕上的游戏角色在枪林弹雨中精准射击时,这个少年不曾想过,有一天自己会将同样的专注与钻研的精神用于守护千里江河。从沉迷网络的“网瘾少年”到湖南省“年度影响力大学生”,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22级芙蓉班的彭逸然,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一场关于青春与理想的逆袭。
游戏少年的觉醒时刻
初入大学时,彭逸然是老师眼中的“特殊案例”,身为班长,组织能力突出,却没有目标,整日与游戏为伴,是名副其实的“网瘾少年”。但在辅导员何蕾眼中,这个少年打游戏的指尖流淌出计算机的天赋。“他使用办公软件得心应手,信息检索快人一步,还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何蕾老师察觉到,彭逸然具备参加信息素养比赛的潜力。
于是,在何蕾老师的鼓励和推荐下,彭逸然报名参加了湖南省信息素养大赛和首届乡村振兴直播大赛。令人惊喜的是,他跨专业一举拿下了湖南省首届乡村振兴直播大赛一等奖。这是彭逸然第一次踏上大学生比赛的舞台,也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你能找到游戏中的bug,就一定能找到水工隧(涵)洞的病害”,工程经济课上杜宇老师的这句话,带来了彭逸然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那时的彭逸然在两款游戏中发现了游戏漏洞,利用当时的AI识别算法训练识别模型,在游戏里面达成了识别即自动瞄准的功能。杜宇老师看到了他的才华,推荐他去面试学校智慧管养团队,开启了水工隧(涵)洞检测的全新征程。
从此,教室最后一排的常客主动坐到了讲台前,键盘上飞舞的手指从操控游戏角色转向编写检测算法和程序。当智慧管养团队向他敞开大门时,这个曾经在虚拟世界驰骋的少年,第一次触摸到了真实的使命。

洪水和检测中的生命叩问
2024年夏天,彭逸然跟随学校智慧管养团队一起去湖南华容县团洲垸抗洪救灾,堤坝上,摆渡车在洪水中艰难前行,一位老奶奶看着浑浊的水面哽咽地说:“那就是我家。”洪灾现场,老人的泪水和孩童的哭喊交织成网,紧紧缠绕住彭逸然的心。“那一刻我明白了,水利工程不只是混凝土和钢筋,而是千家万户的生命线,未来我一定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投入到水利灾害防御中!”这个信念,如同一颗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在一次水工隧(涵)洞志愿检测中,彭逸然目睹了老一辈水利人在恶臭、泥泞的涵洞中弯腰半蹲、甚至爬行作业的艰辛。传统检测的艰苦与游戏中流畅的界面形成强烈对比,却点燃了他更炽热的火焰:“我要用科技让水利人直起腰杆,要让智慧检测守护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家园。”

用“智眼”守护江河安澜
“智眼诊隧”,成为彭逸然全新的“游戏ID”。他和团队历时近两年,从洞庭湖抗洪到九峰水库抢险,从常德农田灌溉到邵阳乡村检测,他们走访了8个地区,35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经过上百次测试,最终研发出了适用于大中型和小型水工隧(涵)洞的智能检测车,并成功应用于5座水库、2个灌区、2条堤防工程,服务时长312小时,有效解决水工隧(涵)洞自动化巡检难题。在一次又一次的志愿服务的足迹里,彭逸然见证着科技如何改变传统水利的样貌。

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舞台上,这个曾经迷茫的青年目光如炬:“守一寸洞,安一方民。我是彭逸然,立志用智慧检测技术,在国家水网版图上插旗布防,守江河无恙!”10分钟的陈述背后,是80G的技术沉淀;银奖证书里,藏着无数个与星辰为伴、挑灯夜战的夜晚。
彭逸然先后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银奖2项、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国家级银奖、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大赛职教赛道创意组省级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如今,荣获湖南省“年度影响力大学生”的他依然保持着用代码解决现实问题的习惯,只是现在的“战场”,从虚拟的游戏世界转移到了广袤的江河大地。
彭逸然的故事印证着,最动人的游戏剧情,永远是用专业所学在现实世界写就;最辉煌的胜利,是为守护万家灯火而战。当青春与时代同频共振,每个迷途的追光者都能成为照亮别人的灯塔。这是彭逸然的故事,也是这个时代给予勇于蜕变者的最好馈赠。
编辑:王轶诺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