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通讯员 覃业彦 毛斌田
在湖南省石门县特殊教育学校,“90后”教师莫艳,用青春、爱心和专业,为一群特殊的“折翼天使”撑起一片希望的天空,在特殊而平凡的三尺讲台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人生。
相遇之初:从不解到坚定
2018年,莫艳从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系毕业,怀揣着憧憬来到石门特校。然而,现实的挑战超乎她的想象:学生分辨能力弱、自理能力差,有的无法表达,甚至伴有情绪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莫艳一度彷徨,人们对特教学校的异样目光更让她感到压力。
爱人朱智超同样是石门特校的教师,他耐心开导莫艳,分享工作经验,帮助她逐渐适应了特教工作,找到了自身价值。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和家长们信任的目光,更让莫艳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与希望。“每当有人问我从事什么工作的时候,我都会自豪地告诉别人:我是一名特教老师!我不后悔。”莫艳坚定地说。
在特教学校,老师更是孩子们的“家人”。莫艳把孩子们当成自己的弟弟妹妹,用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着他们。
一次深夜,保育员阿姨打电话给莫艳,说筠筠好像喉咙里卡了东西。莫艳火速赶到,发现孩子一直在咳嗽。她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医生检查后说没事。这时,孩子小声地说:“莫莫老师,我想回家,我要找妈妈。”莫艳这才意识到孩子是想家了,她连忙联系孩子妈妈,将孩子送回家。“那晚折腾完回到学校,已经是半夜两点多了,好在只是孩子想家。”
专业护航:为每个孩子定制“成长方案”
莫艳深知,光有爱心是不够的,特教老师更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她勤学理论,苦钻教材,讨论教学设计,学习制作教具,从学生的身心基础出发设计适合特殊儿童的教学,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
她善于观察每一个孩子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孩子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班上有一位脑瘫学生,书写对他来说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为了帮助他学习写字,莫艳会一手握住他的小手,一手扶着本子。他的鼻涕口水常常不受控制地流下来,沾湿她的衣袖和本子,但她从未放弃。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训练,从最初的不知如何握笔,到半个月后能勉强握住,再到一个月后能画出一条流畅的竖线,到如今他已经能在本子上写下满满的一页数字了。
筠筠是一名孤独症儿童,他好动,不喜欢与人交流,有时会突然间大喊大叫,有时会自己笑个不停,完全沉浸在自己封闭的世界里。莫艳发现他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就引导他通过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当莫艳把画纸放到他的面前时,他马上就会安静下来并开始涂色,颜色准确、线条排列有序,甚至比别的孩子涂得还好。
“孤独症孩子通过特殊行为表达未被理解的诉求,我就运用专业的应用行为分析理论知识,以不变应万变,解答一个又一个他们的‘异常’诉求。”莫艳说。
坚实后盾:家庭支持是最温暖的港湾
特教工作是辛苦的,需要家人理解和支持。莫艳的爱人朱智超,不仅是她的同事,更是她生活上的伴侣和工作上的支持者。
“我经常处理工作到很晚,他从不计较我的工作时长,把对我的爱护融进生活的点滴细节中,”莫艳感动地说。去年怀孕初期,她几次因为工作忙没及时吃饭而晕倒,朱智超一边责怪她不爱惜身体,一边又默默地做好后勤服务工作,帮助她打扫班级卫生,分担工作上的事务。
从教7年,莫艳获得了许多荣誉。面对这些荣誉,莫艳更加坚定地走在特教之路上。她说,特殊教育没有“花的事业”的尊贵,没有“果实的事业”的甜美,只有“叶的事业”的普通与平凡。但是,她却乐于做一片绿叶,用自己的爱心和专业,默默地守护着身边的每一个“折翼天使”,让他们在阳光下绽放。
编辑:王诗蕾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