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院校传真 > 详情

聚焦2025湖南职教周|“育才必先树人”——来自祁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育人实践

2025-05-12 11:42:30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谭尔豪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谭尔豪)周末清晨,祁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下称“祁东职业中专”)团委书记刘沛像往常一样,在小区附近的超市购物,偶然间听到身边有人谈起祁东职业中专:“那所学校管理很严格,我家小孩入学以后进步太明显了!”刘沛在校任教多年,回想起当年家长口中“那所学校的学生不爱学习,只会玩手机、逃课”的描述,心中满是感慨。

记者走访中发现,家长对祁东职业中专的好评并非偶然,这点从学校连年增长的招生人数上可以得到验证。2024年,学校高一新生录取人数更是达1663人,创历史新高。

学校是如何实现“口碑逆袭”的?“育才必先树人!学校全面推进养成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了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学校党委书记谭朝晖如此解答。

机器人技能实训.jpg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训

思想铸魂:培养学生鸿鹄之志

1月5日,祁东职业中专多媒体会议室人潮涌动。祁东县祁剧团的演员们走进校园,为学生展示了精彩的戏曲文化。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邹昆山演绎了单口渔鼓作品《大爱千秋》,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邹华春与周美意演绎了对口渔鼓作品《地灵人杰祁东美》。演员们的精彩演绎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欢呼声与掌声在教室回荡。

“每次观看祁剧演出都让我非常感动。”美术专业学生雷慧婷告诉记者,作为祁东县人,她自幼跟随父母在广州生活,初中时才返回家乡,此前对家乡了解不深,通过在学校观看本土戏曲演出,领略了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将来毕业后,我也要运用专业所学宣传家乡,为家乡发展助力。”雷慧婷暗下决心。

“将思政与艺术结合,是学校思政育人的一大创新。”谭朝晖向记者介绍,学校找准本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通过开展“祁东县曲艺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职思政教育新路径。此外,学校通过常态化开展“青春齐向党,红歌润校园”校园三唱(晨唱、午唱、晚唱)活动,做到班班有歌声,时时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精神,打造了别具一格的“思政艺术课堂”。

聚焦本土资源和红色文化,学校还组织推行了“行走的思政大课堂”“国旗下的思政课”等一系列思政品牌活动,逐步形成“红色教育”思政实践育人体系,培养学生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与此同时,思政课堂作为思想教育的核心堡垒,学校着力优化课程架构与内涵。在传统思政课堂上,学校巧妙融入“时事热点洞察”“身边故事启迪”“行业先锋引领”等专题,并灵活运用“案例剖析研讨”“小组协作探究”“情境沉浸体验”等创新教学方法,极大地拓展了思政教育的广度与深度。

习惯塑造:筑牢学生成长之基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而不是灌输。”在谭朝晖看来,要筑牢学生成长之基,在于纠正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偏差。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学校开展了“双标”创建活动,即创建标准化文明教室和标准化文明寝室,通过明确标准、量化考核,激励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学校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出台《祁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文明礼仪规范》《宿舍管理制度》等文件,明确学生在校园内的言行举止标准,如着装要求、礼貌用语、课堂礼仪、集会礼仪等,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提升管理实效。

在生活习惯方面,学校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创新开展大课间活动,加强宿舍管理,帮助学生养成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学习习惯方面,学校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建立学习习惯养成激励机制,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校注重心理健康课程创新,打造了“遥望星空,脚踏实地——目标管理”和“走进情绪——我也有情绪”等主题示范课,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雷菲的变化颇具代表性。雷菲在初中阶段迷上了手机游戏,升入高中后,“手机瘾”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加重。“那段时间一进校园就无精打采。”雷菲坦言。经过学校老师的心理引导,她开始把“手机瘾”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主动报名参加技能竞赛直播赛项的培训。在训练中,雷菲不但专业成绩进步明显,而且获得了学校“技能之星”的称号。

如今,学校通过抓实常规管理,营造了良好的校风、班风和学风,促使学生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能力拓展:激发学生内生之力

“真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站上领奖台!”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周靖在获得衡阳市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短视频制作”赛项二等奖时兴奋不已。一直以来,周靖在班里的成绩不出众,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和同学一起报名进入学校技能社团。“起初我对比赛成绩没抱太大希望,训练很辛苦,很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周靖坦言,能在比赛中获奖对他鼓舞很大,也让他坚定了走好技能成才之路的理想。

“我们要看见每名学生的个性与特质,让他们在多元成长路径下得到充分发展。”谭朝晖深知,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核心素养的提升,为此,学校制订《祁东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实施方案》,大力实施核心素养培育工程,着重培养学生包括自理能力、自律能力、表达能力、精进能力、创新能力、实操能力、康乐能力、审美能力、抗挫能力、共处能力在内的十大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保驾护航”。

以审美能力为例,学校将艺术课程教学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开足开齐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课程,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和演出,让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中提升素养。此外,学校开设口语表达校本课程,将普通话培训与“演讲口才特训”课程紧密协同,搭建演讲、辩论、朗诵等展示平台,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024年,学校获评“祁东县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示范学校”。

“我是在演讲比赛中实现成长的。”学校美术专业学生邹萌萌向记者透露。曾经,性格内向的邹萌萌不爱与人交流,甚至一度封闭自己。在班主任徐海兵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她以“工匠精神”为主题参加学校演讲比赛并获得特等奖。此后,逐渐开朗起来的邹萌萌在学业上进步明显,更是凭借优异表现获得国家奖学金。

“像邹萌萌这样的学生,学校还有很多,我们要让更多学生实现人生出彩。”谭朝晖告诉记者,学校将继续坚持“五育并举”,培养更多既具备专业技能又拥有高尚品德的新时代工匠,让家长和社会认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微信截图_20250512140704.png

本文同步刊发于《湖南教育·职业教育》2025年4D杂志

编辑:黄佳莉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