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深度报道 > 详情

聚焦2025湖南职教周|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让更多“创客型工匠”走向“创新市场”

2025-05-12 10:40:42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王溶 李普 廖玉婷

编者按: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关乎国家发展、城市转型。

近年来,党和国家就创新创业工作前瞻布局,号召关心青年学生这支有生力量,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湖南省主动谋划,推出“七个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向全国乃至全球大学生发出“创业湘约”,为青年学生创新创业提供“阳光雨露”。

从社会发展的视角来看待职业教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正值2025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活动周,我们特别推出深度报道,解剖湖南职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样本,梳理总结双创经验与典型,期待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

让更多“创客型工匠”走向“创新市场”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纪实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王溶 通讯员 李普 廖玉婷)“你们研发的高效节能离心泵经过试用,可以节约20%左右的耗电量,我们决定把这笔100万元的订单交给你们来做。”今年3月,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谷雨峰和创业伙伴们接到了一笔来自企业的大订单。

从自主研发产品到落地企业应用,谷雨峰和她的创业团队只用了2年时间。而像谷雨峰这样的创业者,在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层出不穷。近3年,学校共培育学生创业团队25个,成功孵化湖南金石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山山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东铭泰博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产值达1.8亿元的企业。

双创氛围浓,创新项目多,创业能落地,学生为何能在校园里边读书边创业,还能对接企业落地创新成果?

“学校始终坚持想创有平台、人人可出彩、师生能共创的教育理念,让更多‘创客型工匠’走向‘创新市场’。”学校党委书记伍光强给出了答案。

微信图片_20250416103213.jpg

“疾光速联”项目团队成员在创客工坊打磨创新创业项目

想创有平台

——打造学生“不想下课的双创课”

走进学校3600多平方米的创客空间,创意手工品展示区、创业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间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其中一间创客工坊里,锯片、胶枪等操作工具摆放整齐,汽车、起重机等手工模型陈列有序。已经是下课时间,工坊里讨论声依然热烈。

“这是我设计制作的一个木质机械狼模型,它的脖子和四肢可以灵活转动,跟其他人设计的都不一样。”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杨明东兴奋地向记者展示他的创意作品。

“创新设计与制作是全校学生的必修课,也是很多学生‘不想下课的课’。”授课教师刘笑笑告诉记者,跟创新创业相关的课,学生们通常都是来得早、走得晚。

课堂教学从“满堂灌”到“主动学”,学生从“敷衍了事”到“满怀期待”——“创新基因”究竟是如何植入传统课堂的?

寻迹溯源,2016年是改变的一个重要节点。

当时,一方面,制造业工作环境差、薪资水平低,对人才的吸引力在下降;另一方面,制造业正在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对人才的需求也在转变。如何为产业培养大量具备复合能力和创新素养的人才,成为很多工科类职业院校亟待回答的难题。

“谁牵住了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作为一所植根于装备制造行业的高职院校,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对接产业,并在不断探索中选择了“创客模式”——以建设“创客校园”为目标,将每间教室建成“创客空间”,将每名学生培养成“创客型工匠”。

找准“风口”,选好赛道,学校上下立即行动起来。学校成立双创教育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书记、校长统筹创新创业工作,教学、科研、就业等多部门协同联动;建立智造创客学院,各二级学院均设创客教研室,将双创工作纳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清单。

同步更新的还有课程体系。学校引进麻省理工学院的“制作万物”国际课程标准,开设创新设计与制作、创业基础、大学生就业与创业3门双创通识课,机械零部件设计与手工制作、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制作等10门专创融合课,编写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等工学结合系列教材9本。

一场春雨,满眼新意。学生们很快就在课堂上感受到了变化——

上课地点变了,专业课从原先的教室换到了设备齐全的创客工坊;课程内容变了,学生从原先的依据课本学知识点,变为依据任务完成制作项目;课程教材变了,从原先的一本教材变为“基础教材+活页工单+实操工具”的组合;上课形式变了,从原先的老师讲、学生听,变为学生三五成组、围桌而坐,自行操作、共同讨论,老师从旁指导。

“专创融合课是以真实的创客项目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以‘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为例,我将平面结构、挠性传动等96个学时的知识内容进行划分,转化为泵车臂架机构设计与制作、创意自行车传动装置设计与制作等7个创客项目。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融合、内化、运用和迁移,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积累成功经验,释放创新潜力。”学校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颜志勇介绍道。

一系列工作相继推进,一项项成绩硕果累累。据统计,学校双创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个,省级特等奖1个、一等奖1个;学生在全国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奖项17项,其中金奖3项;双创教育基地获评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国家级众创空间。

在打造全方位、全覆盖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学校还紧密对接产业,联合拓维鸿蒙、比亚迪等企业共建6个现代产业学院,合作开发“创业+”课程369门。如今,只要有想法、肯实践,学校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边创业边学习”,随时随地“将想象落地”。

人人可出彩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主角”

筑基、垒台、立柱、架梁,创新创业的舞台搭建起来了,接下来要做的,便是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台“当主角”。为此,学校将目光瞄准社团、比赛、文化节等一系列校园活动。

“我身边的同学,几乎每个人都至少参与了一项创新创业活动。”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2023级学生雷国欣介绍道。刚入校时,他就加入了“‘铝’创新高——一款高端铝蜂窝板”创新团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他和团队成员共同研发出一款隔热隔音效果优良的铝蜂窝板,产品在3家企业试用,备受好评,已经计划今年下半年成立公司,自主创业。

雷国欣的社团经历是学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的一个缩影。按照学校“五一工程”要求,学生在校三年间,须在社团中完成“制订一份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创建一个创客学习网站、设计并制作一个产品、参加一项专业竞赛、撰写一份专利申请书”五项工作。在“五一工程”的推动下,学校建立学生创新团队300余个,并为每个创新团队配备了1—2名创新导师。在导师指导下,学生们自主完成创新创业项目前期准备和项目实施工作,进行小制作、小创造、小发明等创新活动。

与此同时,一系列竞赛活动为学生成长加足“马力”。

“一开始,我是抱着参加竞赛拿奖,保送升本的念头加入创业团队的,但在和创业伙伴们不断打磨产品、备赛竞赛的过程中,我的视野开阔了,创新能力增强了,也体会到了创新创业的乐趣。现在,不管能不能升本,我都想把项目做下去。”身为“‘智’察秋毫——国内首创变电站智能图像温度检测仪”创业项目的带头人,杨明东在竞赛过程中收获满满。今年,他带领团队针对变压器高温故障点检测难这个痛点,创新研发“AI智能图像融合技术”和“AI智能低频磁屏蔽技术”,在全国机械工业设计创新大赛中赶超一众来自本科院校和企业的选手,夺得金牌。杨明东告诉记者,今年他还有8场以上创新创业比赛要“打”,但他乐在其中。

定期举办“创客文化节”,平均每次展出300余件学生的创新创业作品;年均开展创新创业讲座40场、路演200次;年均选树学生创业典型10余人……校园里,一系列活动消除了学生对创新创业的陌生感、距离感,创新创业人人能参与、人人能出彩,校园处处涌动着创新活力、创业氛围,“我想创”的种子也在学生们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师生能共创

——专科生也能挑战“卡脖子”难题

“之前,我从没想过,自己一个专科生,能有机会参与解决民爆领域的‘卡脖子’难题。在唐老师的带领和鼓励下,我不仅做成了,还做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回顾和老师一起创业的历程,现任湖南金石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的贺勇涛倍感自豪。

学生创业缺乏资源,仅靠“单兵突进”,创业项目很难真正落地。谁来做创业学生和学校、企业之间的“架桥人”,为学生创业开道引路、链接资源?学校将重担交到了老师肩上。

唐秀永是学校推行“师生共创”的一个代表。2019年,唐秀永带领贺勇涛、唐伟锋等5名学生参加“创青春”湖南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凭借“低压卫士——乳胶基质输送减阻器”项目斩获二等奖,并获得10万元奖金。这次获奖,让师生坚定了创业的决心。很快,湖南金石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唐秀永凭借在民爆行业14年的工作经验和积累,一边带领学生加紧攻克“炸药安全调配”难题,一边拓展创业资源。

由于民爆行业的特殊性,一个新型产品从研发到实际应用,不仅要经历严苛的技术验证与安全评估,还面临着市场接纳度低的挑战。10万元的奖金是唐秀永团队的“第一桶金”,但要创业,这笔钱仍是杯水车薪。

好在还有学校这个“大后方”。在了解到创业团队的困难后,学校不仅邀请省内外的专家对项目进行培训指导,还积极助力团队申报湖南省“柳枝行动”创业培育计划。

最终,团队顺利通过项目评审,获得20万元的创业基金,得以驶入创业航道。经过3年技术攻关,唐秀永带领学生成功研发出“KC型乳化炸药全静态乳化器”,被工业和信息化部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湖南金石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5000万元的融资,参与川藏铁路等多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并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合作“一带一路”隧道项目,与缅甸、老挝、赞比亚等国合作的“装药车”“移动炸药厂”等项目也正在推进中。

“学校实施‘一师一方案’,要求每个老师紧跟一个技术方向,选择一家合作企业,确定一位企业导师,开发一门课程,指导一个专业社团,培养一批优秀学生。”学校智造创客学院副院长刘彤告诉记者。

为推动“师生共创”,学校支持在编教师离岗创业,并将“师生共创”成效纳入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还制订了学分折算认定和创业休学实施办法,学生创业成果可灵活折算学分,延长休学创业年限最长至6年。

政策护航,师生创业如同“御风而行”。很多教师在课堂之外深入企业,发现“行业痛点”,挖掘双创资源,带头把企业需求带到学校,把学校创新技术引入企业。目前,学校已支持12名教师创办企业,带动学生参与研发超100人次,师生获得的专利数量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学生的每一个奇思妙想都弥足珍贵,我们要让每一个创新项目都可以得到专业化的指导和全方位的支持。”学校党委副书记、院长邓奕说。

今年,为了帮助创业师生链接更多资源,学校还出台了《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支持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计划建设“一站式”孵化基地,学校将免租金提供1000平方米场地,引进创新创业服务公司,为创业团队提供“一站式”服务。此外,学校还将设置每年50万元的大学生创业专项经费,让更多创新创业“金种子”结出“金果子”。

本文同步刊发于《湖南教育·职业教育》2025年4D杂志

微信截图_20250512140704.png


编辑:黄佳莉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