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暑假,阿姨带我去衡南非遗馆学扎染,亲身感受做扎染的乐趣。
一走进非遗馆,我就被眼前五彩缤纷的布料吸引住了。老师早已准备好了各种材料:纯白的棉布、五颜六色的染料、橡皮筋、夹子、木板……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扎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原来,扎染是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还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它通过捆扎、缝纫、折叠等方式,在布料上创造出独特的图案,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接着,老师开始示范扎染的基本技法。只见她熟练地将一块白布折叠成三角形,然后用橡皮筋紧紧地捆扎起来。她告诉我们,捆扎的松紧程度和方式会直接影响最终图案的效果。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白布,开始尝试。我学着老师的样子,将布料折叠、捆扎,还用夹子固定了一些地方。虽然动作有些笨拙,但我乐在其中。
捆扎完成后,就到了最令人期待的染色环节。老师准备了蓝色、红色、黄色等多种染料。我小心翼翼地将捆扎好的布料浸入蓝色的染料中,看着布料慢慢吸收染料,心中充满了期待。染色完成后,老师让我们将布料放入密封袋中静置一段时间,以便染料更好地渗透。
等待的过程虽然有些漫长,但当我打开布料的那一刻,所有的等待都变得值得了!原本纯白的布料上出现了深浅不一的蓝色花纹,有的像云朵,有的像波浪,每一处都充满了惊喜。我迫不及待地将布料展开,晾晒在阳光下,看着它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这次扎染体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它不仅让我学会了扎染的基本技法,更让我体会到了手工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机会接触和了解非遗,让这些珍贵的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作者 衡南县云集联合学校沁园小学小记者 张雪婷 指导老师 朱亚丽 罗利珍)
编辑: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