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武陵区东升小学创办于1898年,迄今已有120年余历史,是常德城区最古老的一所小学。近年来,东升小学以创新教育为重要突破口,大力实施新“君子六艺”,培养“创新小君子”,科技创新教育已成为东升小学的突出特色,科创之花已开遍东升校园。学校机器人代表队连续7年在国际奥利匹克竞赛中获金奖。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机器人教育示范校”“全国思维型教学实验基地”“全国创新教育基地校”“湖南省知识产权试点学校”等荣誉称号。
一、加强组织管理与建设,固科技创新之本
学校以加强组织管理和建设为重要抓手,固科技创新之本。
1.认真组织管理
为保证科技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学校成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除指导、协调、组织科技活动外,还具体负责制定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规划,审定科学组每年制定的科技教育工作计划,同时每学期都会定期组织召开科技工作专题会,积极认真的研究科技创新工作。
2.基础建设到位
为了大力普及科技知识,正常的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学校在校园内各个宣传栏中都设置了科学专栏,并定期的更换科普内容,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向全校的师生播报国内外最新的科技成果。我校在区科协、科技局、教育局的关怀下,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健全益智教室和科技活动室,添置了的设备,实验室、仪器室器材设备使用效率高,利用教育资源开展科技活动效果好。
3.落实科学课程
学校现有教学班级40个,专职科学教师5人,兼职科学教师7人,保证科学课程班班进课表,课课有人上,节节都落实。学校教导处制定了“教学常规巡查”制度,保证科学课及其他技艺课程的落实。同时,学校教导处将《常德市中小学实验教学目录》印发到每一位专、兼职科学教师手中,并组织学习与实施,要求教师对照《目录》,认真完成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4.坚持科学实验
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最根本的探究方式,为保障实验课的顺利开展,学校配有专职仪器管理员,制定了详细的仪器室、实验室使用与管理制度,根据课程标准和实际需要采购仪器和实验器材。我校科学实验室的建设和使用体现以下六大原则:科学性原则、严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互动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
二、引领科技教师专业成长,蓄科技创新之力
科技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对科技教师的要求很高。为提升教师把握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采取了下列措施:
1.科研引领,促进科技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长期以来支持教师参与科研课题研究,逐步形成了以教研组为单位自愿申报、研究的科研课题研究模式。与之配合的还有“读书工程”,即结合教学或课题研究,精读与科学学科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通过读书沙龙的方式进行交流,在自学、交流中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2.课堂实践,促进科技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通过“一对一”师徒帮带、教研组集体研课、跨学科教学研讨以及教学节赛课活动等方式,促进科学教师扎根课堂教学,提升教育教学能力。2020年10月,杨梨花老师执教的《磁极的相互左右》在武陵区小学科学竞赛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2022年5月,胡雨田老师执教的《让灯泡亮起来》参加全国教师教学设计创意大赛,被评为一等奖。
3.游学培训,促进科技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每年派大量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或参观考察,让“游学培训”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福利”。如参加或观摩各级科学教学比武活动,参加科学骨干教师培训,参加省科技创新会议,参加各级机器人教练员培训等。游学培训,让一批批教师快速成长,让学校快速发展。胡雨田、程璇等老师被评为武陵区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教师,李俊、徐建老师等被评为常德市“十佳科技创新教师”。近两年来,有10多位教师的科学论文获各级奖励,其中李俊老师的《“盐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获国家级一等奖,副校长周长安的《中小城市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与对策》一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实验教学与仪器》上。
李俊老师指导学生制作科技作品
三、开展主题科技实践活动,展科技创新之才
科技实践活动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1.拓展科学课堂,生发无限新创意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活动性与实践性很强,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必然向课外延伸。我校尝试探索从课堂教学中引申出科学实践活动主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学习了《常见机械》这一单元后,组织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的简单机械原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一些简单机械,并将它们拼装起来,实现连动。
2.举办“君子科技节”,畅想创新主旋律
学校围绕“君子文化”办学理念,每年开展“君子科技节”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在师生中营造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2024年的“君子科技节”活动,以“动手动脑我快乐”为主题,学生全面参与到科技创造和学习科技知识中来,开展了科技小制作、小发明、科幻画、科技黑板报、手抄报、“我爱发明”创意大赛、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展示了孩子们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了学生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学校“君子科技节”科技秀展示
3.组建科技社团,练就创新好本领
2009年,学校在常德市武陵区率先成立机器人科技社团,建成了武陵区第一个机器人活动室。自组建以来,在活动室建设、教师培训、设备添置及参加国内外比赛等方面先后投入近二百万元。学校采取有效措施营造良好的机器人教育氛围,确保资金、活动场地、师资力量到位,保证机器人科技社团活动顺利开展。机器人社团开设普及班和竞赛班。普及班每学期招收八十名学生,根据学习层次分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学习机器人的简单拼装、操控和简单的程序编写。竞赛班根据竞赛项目的需要在普及班中挑选优秀学生组成,参加各级机器人大赛。
学校机器人科技队多次在国际、国家、省级竞赛中获奖。“人形机器人舞蹈”“九宫乐园”“机器人基本技能”“机器人足球”“飞行器基本技能”等项目先后多次在全国机器人大赛和湖南省机器人大赛中获奖。“创意闯关”项目于三次夺得全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并三次参加国际机器人大赛,夺得两金一银的好成绩。“机器人超级轨迹”项目在第五届国际青少年教育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可喜成绩。在英国伦敦大学举行的第七届国际青少年教育机器人奥林匹中,东升小学作为湖南省唯一代表队出战,学生在飞行机器人技能赛、机器人轨迹赛中斩获一金一银三铜的佳绩。
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
东升小学机器人代表队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获一等奖
学校机器人社团在世界青少年机关王大赛中获奖
4.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凸显实践新成果
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区级科技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激励学生学以致用。自2015年以来,学校连续承办了8届武陵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科幻画、科学实践活动最佳方案设计、有科学实用价值的小发明、创新成果很多。在湖南省第3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李明元同学以良好的科学素养获得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其设计制作的《红外遥控移动式超声波客流计数器》荣获金奖,该次大赛从全省14个市州上交的880件作品中选拔出209件作品进行终评评奖,评选出金、银、铜奖,其中金奖比例仅为百分之十五。像这样含金量较高的省级比赛,东升学子获奖30余次,国际级获奖7次。崔金霞老师指导的学生科幻画《防堵蜘蛛车》获国家级奖励,潘禹锦同学的发明作品《农村冬季烤火防一氧化碳中毒和氧气过低自动开关窗装置》获宋庆龄发明奖全国二等奖,黎政希、丁宇轩同学的发明作品《防溅水行道砖》获全球发明大会中国赛区全国三等奖,学生影像作品《蚯蚓》《蘑菇有毒吗?》均获国家级奖励。
5.支援科技薄弱学校,辐射传帮带作用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接受科普教育,树立学生的科学意识,学校每期多次组织交流结对学校参观我校机器人室,教师指导学生组装机器人、学习编写程序等;开放科学实验室,引导学生如何做科学实验;科学骨干教师徐建、李俊等送教下乡,上好引领示范课;对结对学校老师开展科技教师培训,并进行科学专题讲座,各级领导、各兄弟学校多次前来观摩、指导工作,年接待人数1000多人。
作者简介
王安妮,女,中小学一级教师,主持、主研省市级课题8项;相继担任湖南省知常国学讲师、国培计划授课教师、武陵区第四届语文学科带头人等;为全省近千名教师开展过专题授课。
编辑:范典
二审:王玉洁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