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何伊莎)神农福地,杏林秋韵流光。9月7日,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迎来3897名2025级新生。他们梦入杏苑,从五湖四海汇聚株洲,“当归”岐黄门下,“远志”济世之路,共启中医新程。
岐黄初体验:专业展示“看得见摸得着”
迎新现场最动人的风景,莫过于各学院结合专业优势打造的特色体验区。它们将中医药的深厚底蕴与课堂知识、职业技能相结合,把抽象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可触、可感、可体验的场景,为新生推开专业认知的第一扇门。
康复保健学院以“技能体验+文创展示”为核心,设立康复理疗、脊柱康复、美容护理、中医文创、运动康复五个特色专业技能体验区。来自各个医院的名医专家、医疗卫生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志愿者们现场进行理疗、拔罐和推拿等,为肩颈不适的家长按摩舒缓。“整个肩膀都变松了!”新生家长王女士在体验推拿后,鼓励女儿:“以后你也要学会这样帮别人减压。”富有创意的中医文创展台上展示着中药饰品、摆件等文创产品,不少新生主动咨询专业课程,埋下深耕中医领域的种子。
护理学院的志愿者们为新生和家长提供耳穴压豆、刮痧、拔罐等中医护理技术体验。“按压这里能缓解失眠,平时可以自己按一按。” 护理学院院长赵蓉一边在模型上操作一边讲解着,家长丁先生体验耳穴压豆后连连称赞:“很实用的方法,老师讲解很细,以后孩子在这里学本领,我们感到放心。”
药学院则开放中药标本馆和药植园,邀请新生沉浸式“识本草、品药香”。园内杜仲、薄荷、金银花等中药材长势喜人,专业老师沿途讲解药材的性味归经与药用价值。新生们认真观察,有的摘下小片薄荷叶轻嗅,在鼻尖的清香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厚重。
校领导分赴两校区,暖心关怀全覆盖
学校党委书记邓建中来到芦淞校区,深入学生宿舍、食堂和校园商超,细致察看新生生活保障情况。“住得还习惯吗?”“食堂饭菜合不合口味?”在宿舍,邓建中深入了解新生的入住感受和生活需求,确认宿舍设施是否完善,空调、热水等是否正常运行。他叮嘱相关部门,要及时回应解决学生困难,营造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在食堂,他仔细察看菜品价格和卫生状况,强调要让学生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在校园超市,他关心商品价格和供应情况,要求供应商优质优价、充足供应。
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周锦颢在云龙校区迎新现场,逐一走访各学院报到区和专业技能体验区。在康复保健学院,他参与互动环节,了解实训设备,观摩志愿者手法操作。来到报到区域,他与正在排队的新生们亲切交流,关心询问同学们的家乡、专业选择和对校园生活的期待。“同学从哪里来?”“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的中医学专业?”他说,“学校的培养目标,首先是塑造人格健全的人,其次才是传授中医药一技之长。走进中医药高专,我们便是一家人。”
校园服务有温度,细节之处见真情
校园神农广场的迎新打卡处,驻足“时光邮箱”寄件的新生络绎不绝。“希望能熟练掌握针灸技法。”“争取考上本科,继续深入学习中医药。”大家纷纷写下对三年后的期许,期待未来与更好的自己相遇。
校园各处,随时可见志愿者主动帮新生搬运行李,热心讲解校园情况;报到台前,工作人员简化线下流程、加快办理速度,确保新生“少跑腿、快办理”。
校团委组建的50余名师生志愿者队伍,在各交通枢纽接站点集合。8辆迎新接驳车不间断穿梭于高铁站、火车站与各校区之间,温暖新生们的大学第一程。
食堂则精心熬制了金银花、淡竹叶、菊花等五味中药凉茶,免费供新生和家长饮用。入口先苦后甘的滋味,恰如学医之路的初心,虽有挑战,却满是回甘。大家解渴消暑的同时,更能品味中医智慧。
特殊新生的自强之光与两代人的中医情缘
在一片热闹的迎新场景中,药学院新生袁同学的报到之路格外牵动人心。患有脑瘫的她,凭借顽强意志克服身体不便,以超过分数线40余分的成绩圆梦大学。完成报到后,她收到了一张写有学校暖心祝福的明信片,“你要自信、自强,未来为健康中国和中医药振兴贡献青春力量”。袁同学手握明信片,眼中满是坚定:“谢谢学校的关心,我一定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中医学院迎来了一对引人注目的双胞胎新生——张钰歆和张钰琴。她们不仅考入同一专业的同一个班,还与学校有着特殊的缘分:母亲是学校2005届毕业生,如今姐妹俩选择追随母亲的脚步,成为新一代“中医人”。母亲特意陪同姐妹俩回到母校,看着熟悉的校园,她感慨万千:“二十年过去了,学校发展得越来越好,但传承中医药的初心始终不变。希望孩子们能在这里扎实学习,将来不仅延续我们家的中医传承,更要把这份能量带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一门三校友,两代杏林情”成为迎新日的一段佳话。姐妹俩将各自对未来的规划写进同一封信,投入“时光邮箱”,相约三年后一起开启,见证彼此的成长。这段跨越二十年的中医传承,不仅是一个家庭的选择,更展现了中医药文化代代相传的旺盛生命力。从各学院的专业特色体验,到全方位的暖心服务,再到对特殊学生的贴心关怀,学校用一场有深度、有温度的迎新,为新生的大学生活写下温暖开篇。
编辑:王轶诺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