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评论 > 详情

【先声评论】教学变副业?“进校园”须规范

2024-04-26 16:34:01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王红峰

4月24日,澎湃新闻从教育部获悉,为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近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印发通知,对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作出部署。(4月24日澎湃新闻 )

近年来,100多项“进校园”活动纷纷走进中小学校。这些“进校园”项目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过于频繁、缺少计划性、没有明显实效的“进校园”活动已成为形式主义,严重影响了中小学校的教学秩序。即使一个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每年主办一次活动,集中到一个学校每年就是十几次。活动种类多、烦琐繁重,主办者忙于走过场、留“痕迹”、建档案,学校疲于应付、流于形式,教师更是迎检查、填表格等,累得“喘不过气”来。

填表、打卡、留痕、搞活动等非教学任务占据了中小学老师大量时间,教学沦为“副业”的困境。有教师自嘲成了“表姐”——接不完的家长电话,填不完的表格,以及干不完的活。

各级党委政府应以是否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立德树人为标准,实行“进校园”项目准入制度,统筹开展“进校园”活动,从源头上控制活动数量,为学校、教师、学生减负。在批准“进校园”活动项目时,应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凡是学校课程中已有的,或者是属于学校常规工作的,不要再安排相关“进校园”活动。

学校每学期开学初不妨设立校园“活动周”,各类“进校园”活动可统一安排在“活动周”内集中完成,这样有利于教师和学生集中精力完成教学计划。要杜绝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走形式开展“进校园”活动。同时,教育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完善各类“进校园”活动审批和监管制度,加强对各类“进校园”活动的规范管理和统筹安排,既推进规范进校园工作取得实效,又要为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2022年,四川省眉山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进校园活动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的通知》,《通知》明确规定:确需中小学教师参与的,由教育部门严格按要求依程序统筹安排,原则上每学年不超过2次。同时,建立健全眉山市进校园活动清单,未纳入清单管理的,一律不得要求学校组织开展,其中市级及以下布置开展进校园活动每学年不超过3项。2021年,中共厦门市委办公厅、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也下发了《厦门市贯彻落实〈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实施方案》的通知。

方案指出,党委和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的维护稳定、扫黑除恶、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禁毒防艾等专项工作,原则上每学年不超过2次,文明、卫生、绿色、宜居、旅游等城市创优评先活动,原则上每学年不超过1次;落实进校园教育活动申报制度。除本级党委和政府或上级部门明文规定开展的活动外,需由主管部门或主办单位提前填写《厦门市中小学校进校园活动申请表》,于每年1月、7月向同级教育部门申报下学期的进校园活动,教育部门认定后,发布年度进校园活动清单。厦门市、眉山市严格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限制进校园活动次数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编辑:李薇薇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