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印发,提出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强化教育家精神引领。如何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湖南职业教育工作者们结合工作和学习实际,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黄岩松,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所在集体荣获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在躬行教书育人中弘扬教育家精神,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培养健康养老专业人才为例,教师不仅要教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在健康养老职业教育中,这一理念尤为重要,因为养老行业不仅需要从业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团队构建了“三老五心”职业素养培养体系——引导学生从“尊老为先”,到“助老为乐”,最终实现“护老为责”,培养学生的爱心、细心、耐心、恒心与责任心,积极践行教育家精神,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健康养老专业人才。
刘敏,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教授,2024年全国优秀教师,曾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
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制造强国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职业院校教师应结合职业教育特点践行教育家精神,引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把握学生身心特点,尊重个体差异,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行差异化教、个性化学、精细化管、智能化评。二是要产教融合,深入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真项目”“真场景”“真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锤炼专业技能,提升专业素养。三是要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不断求是创新。教师要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并将新的工艺、标准等引入教学,“既要上得了讲台,也要下得了车间”,不断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侯妍竹,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第十六届“湖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教育家精神并不抽象,它渗透于传道授业的细微之处,体现在铸魂育人的点滴之间,具体到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就是要“明方向、找方法”“有温度、献真情”。
“明方向、找方法”体现的是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以高职学生的匠心培养为例,教师可以将培养德技并修的“湖湘工匠”作为育人目标,通过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制订培养计划,构筑网络育人矩阵等方式,增强思政教育的传播度和影响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有温度、献真情”,体现的是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这要求教师在关心人、帮助人的过程中教育人、引导人。教师要深入学生学习生活中,充分了解学生、融入学生,在点滴小事和具体活动中体现育人温度。
黄宇,岳阳县职业中专党委书记,全国优秀教师,所在集体荣获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践行教育家精神,就是要求教师既要精于“授业”“解惑”,更要以“传道”为责任和使命,把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近年来,学校坚持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上下功夫。其一,坚持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学校创办青山志愿者协会,带领学生在志愿服务中锤炼意志品格,传承奉献精神,培养具有大爱情怀的新时代工匠。其二,全力打造楚怡课堂。学校以“分层培养、动态调整”的培养模式,创设楚怡教学部,鼓励教师不断增强教学能力,持续更新教育理念和工作方法,将学生培养成适应新时代的智慧型工匠。其三,大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等方式,依托“师生创业街”平台,助力学生不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型工匠。
眭光明,永州市工商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湖南省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带头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我看来,中职学校的很多学生缺乏对学习的信心、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践行教育家精神,首先要保持对职业教育的炽热情感,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对学生的关爱融为一体,用一颗“仁爱之心”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用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灵之花。
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心灵,学会挖掘和培养他们的优点、闪光点,在教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发现美好,引导学生为建设美好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李芳,长沙市望城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获2024年湖南省“楚怡杯”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能力大赛一等奖
教育家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教师职业精神的凝练与升华,更是教育工作者在从事职业教育活动中所特有的精神品质和价值取向。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我坚持践行教育家精神,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灵魂和健全人格,为学生搭建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引领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成长,激发学生“心有大我、技能报国”的职业梦想。
当前,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产业智能化、数字化、专业化的挑战。作为教育者,我们更要主动拥抱变化,充分运用数字技能优化教育教学方法,主动接受认知重构及理念重塑,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创新力等软实力的培养,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编辑:王轶诺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