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基础教育 > 教育人物 > 详情

薛海涛:一盏“特殊”而“幸福”的灯

2023-12-05 08:52:21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李文冉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通讯员 李文冉

他从山村走来,从“乡里伢子”到“援疆标兵”,从科任教师到部门主任,深耕特教14年,一颗为残障人士服务的真心从未改变,就像案上的那盏灯,不断发光,照亮着每一个特殊孩子前行的路。

他就是薛海涛,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望城校区党支部书记,先后荣获岳麓区“优秀共产党员”、长沙市“校园安全风险管理奖",湖南省援疆前方指挥部“优秀援疆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吐鲁番市“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吐鲁番市委市政府“援疆教师标兵"等荣誉称号,并入选“2019年度长沙诚信之星”、2020年度“长沙好人·身边雷锋”、第七届长沙市道德模范(敬业奉献)。

微信图片_20231204151434.png

“希望能多为特教做点事”

——初心,点亮特教使命

深夜,长沙特校的大门口亮着一盏炽热的灯。灯下,一位教师挎着装满书本材料的包走出校门,这名特教教师就是薛海涛。

2005年,受家庭影响,薛海涛坚定地选择了当时很冷门的特殊教育专业。这一选,就是14年……工作中的薛海涛,被同事们称为“铁人”。从事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时,他与孩子们“同吃同住同生活同学习同劳动”;无论是身兼班主任、教研组长、党务专干、党支部书记,他都勤恳踏实,一丝不苟。

担任班主任期间,他探索创建了多元家校合作模式;担任教研组长期间,他与团队一起参编出版了《培智义务教育课程纲要》等著作4部,该成果在2022年荣获湖南省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目前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和300多所学校推广应用;担任党务专干、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党支部成员为启智部学生系统编写了一整套《主题教学教材》,定期为智障学生及新入职教师做心理辅导……他所带党支部被树立为市级先进典型,党支部相关事迹被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在此期间,他的小孩因严重肺炎导致呼吸衰竭,住院治疗了近三个月,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他也没有落下工作。他常说,“特殊孩子成长不易,我们得多做点事儿,短时间内孩子们可能没什么变化,但未来一定会有!”

当同事们问他身兼数职、敬业工作的秘诀时,他说:“心不静的时候,就抄一抄党章。”或许,案上那一叠叠写得满满党章的笔记本,就是无数个黑夜里让他咬牙坚持的力量。

“不能耽误这些学生”

——责任,点亮学生成长

一所老旧小区的房间里亮着一盏温情的灯。灯下,一位坐轮椅的小朋友和他的教师在开心地自拍。这位送教老师,叫薛海涛。

“多亏薛老师送教嘞,我们家华华终于可以扶着走上几步了!每次只要听到薛老师来,就高兴得不得了!”华华奶奶骄傲地跟邻居介绍。华华,是一名重度残疾学生,是薛海涛的送教对象之一。为了让华华的肌肉痉挛有所缓解,薛海涛坚持每周为华华做一次康复按摩,并坚持带华华外出一次,让重残孩子也能和普通孩子一样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尽管华华住在步梯房5楼,但每次薛海涛总是耐心地抱着他下楼,或用轮椅推着他认识社区,或到农庄观察蔬菜成长,或开车看博物馆、湿地馆,或开车到公园寻找春天……

从2015年起,薛海涛就带头送教,先后选择最远、最偏僻的4个送教家庭,利用业余时间,为残障孩子开展送教上门200余次,累计课时达800余节。坚持每周到孩子们家里,做康复训练、自己开车带孩子们外出、抱着孩子上下楼、喂饭、擦口水是家常便饭……

面对全市中重度特殊儿童送教需求,他带领启智部教师团队克服人员不足、交通不便、送教对象数量大、程度重的问题,利用节假日时间为全市946名未入学残疾儿童送教6000余节。该志愿服务项目于2020年被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选为“最佳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

在担任启智部主任期间,组织启智部联合社区志愿者以及大学生志愿者建立“启智志愿护学岗”,并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助力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启智部一年级学生因手术错过少先队入队仪式,他把队旗带到病房内,为学生组织了一场特别的入队仪式,该事迹也曾被主流媒体报道。

“要对得起良心,不能耽误这些孩子。”这是薛海涛给教师们开会时最常说的话。特教学校有很多盏灯,他们或许做不到桃李满天下的轰轰烈烈,但却滴水穿石,凝聚微光,给无数个残障家庭带来了难得的希望。

“我会尽最大所能,把吐鲁番特校建设好”

——专业,点亮新疆特校发展

吐鲁番特校的办公室里亮着一盏明亮的灯。灯下,一位校长在低头思索、翻阅材料。这位援疆校长,是薛海涛。

2020年9月,湖南省教育厅首次选派特殊教育教师援疆。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启智部主任薛海涛,积极响应号召,奔赴吐鲁番,担任吐鲁番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

“您放心,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把这里建设成‘全疆特殊教育示范校’的。”薛海涛坚毅地向学校党支部书记许诺。作为援疆副校长,他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精心建设了“两梯三廊五室”“一廊一林一园两基地”的校园文化阵地;始终坚持“教师是特殊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的理念,着力运用长沙特校培智教育课程建设系列成果、“六个一”教学教研模式、协同教学模式等三项经验,推动吐鲁番特校教学改革创新;着力构筑教师师德实践研修、课例评研、课题研究、学科教研等“四大平台”,开创吐鲁番特校校本教研的新路;着力为教师赋能“使命+责任”意识、赋能“一主+两辅”职业规划、赋能“内师+外师”成长辅导、赋能“疆内+疆外”定向培训,有力提升了吐鲁番特校师资培养质量。

在薛海涛的引领下,为吐鲁番特校培养市级教学能手1人、市级教坛新秀1人、校级骨干教师17人,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师资队伍。短短的两年时间,吐鲁番特校先后夺得“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自治区文明校园”等奖项,实现了自治区级荣誉零突破。

“有需要,尽管联系我”

——大爱,点亮湘疆浓情

校园内亮着一盏柔和的灯。灯下,是一个正在和新疆亲人通话聊家常、问需求的身影。这个身影,也是薛海涛。

薛海涛有很多“新疆亲戚“,尽管日常工作很忙,他每个月都会惦记着他的“小亲戚”,通过谈心交流、送教上门、心理辅导、赠送礼物、帮助实现“微心愿”等方式定时去看望他的“小亲戚”。一张张慢慢实现的“星愿”卡片一点点累积,也慢慢将这些孩子的梦一点点地实现。

14岁的孜巴是薛海涛的“小亲戚”之一。她因脑瘫导致智力落后且伴有双腿运动性障碍。因前不久孜巴父亲去世,一家六口,仅靠母亲一人种植葡萄维持生计。加上孜巴脑部积水手术治疗,令本就不富裕的这个家庭,一时陷入了困境。得知这一情况,薛海涛立即号召全校教职工进行募捐,并亲身前往孜巴家将爱心及时送到。“感谢学校领导和老师,感恩中国共产党,培养了这样的好干部、好老师。”孜巴的爷爷加帕尔·热外都力流出了感动的热泪。

他和孜巴的故事被《吐鲁番日报》印发,并被《长沙支教印记(2022—2023)》收录,激励感染了很多年轻教师自发投身援疆、特教事业。

除了关心孜巴等“小亲戚”,工作之余,他还有这些爱心之举:为重残学生送教上门,向孤残孩子赠送学习用品、蛋糕,帮助因父亲去世的听障学生找回阳光与自信……在600多天的援疆日子里,薛海涛一直关注着困难师生家庭、重度残疾学生的情况,先后与20位教师、20位学生结对了“一帮一”对子,累计开展师徒青蓝结对活动183次、师生“手拉手”活动75次,累计帮扶销售扶贫农产品约3000多千克、捐赠现金及物资等价值约8000元。

一次次暖心之举,让吐鲁番各族师生感受到了挚亲般的关怀,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湖南亲人”。

人已回湘,牵挂不断,薛海涛始终将大家的难事急事放在心尖,他赠送物资,组织新疆娃与湖南娃“手拉手”研学……那句“有需要,尽管联系我”也成为了他和亲戚们每次交谈的结束语。

他用如磐初心,点亮青年教师奉献之彩;用责任担当,点亮残障学生生命之光;用长沙经验,点亮吐鲁番培智教育专业之灯;用无私之爱,点亮湘疆民族团结之路。薛海涛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依然如案上那盏灯,在深夜被点亮了无数次,灯光照亮了黑夜,也照亮了特殊孩子们未来的路。

编辑:曹鑫宇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