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个案例意味着一种示范,一种创新代表着一种未来。为了积极总结新时代湖南基础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先进经验,全面展示改革创新成果,2022年12月,在湖南省教育厅的指导下,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湖南教育报刊集团联合主办了湖南省首届基础教育创新案例推选活动,活动由湖南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中南教育智库具体承办,最终选出 50 个案例,其中区域类 20 个、学校类 30 个。这些案例体现了湖南基础教育领域不断涌现的创新做法,代表了湖南基础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改革的矢志追求与不懈探索,展示了湖南教育系统在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思考与智慧、成果与成效。
幼小科学衔接 “ 三多联动 ” 模式
一、问题与背景
幼小衔接是我国现阶段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202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对幼小衔接进行总体部署和科学指导。现阶段落实“幼小科学衔接”的困境,一是家长及社会层面对幼小衔接相关政策的理解不足,过于重视“知识衔接”;二是学校对幼小衔接顶层设计不够,实施路径不明。如何为儿童打造良好的幼小衔接教育生态?作为省教育厅遴选的首批“省级幼小科学衔接”试点小学,湖南一师二附小深入贯彻文件精神,积极探索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改革实践,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适应为目标,以《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为指导,围绕儿童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构建了“三多联动”模式,即多方部署、多措并举、多元评价,促进学生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学习适应。
二、 主要举措
(一)多方部署,有序开启幼小衔接
1. 加大园校联合教研力度 。一方面组织本校低学段教师及教研组长开展“幼小衔接”专项教研,在交流中明晰如何开展入学适应工作。另一方面安排我校教师到幼儿园观摩活动,体验常规教学,感受幼教课堂的游戏化教学。
2. 整体部署幼小衔接工作 。首先召开筹备会议,经反复研讨,遴选优秀教师担任一年级老师,并进行岗前培训,内容包括资深教师传授经验、常规入学教育课程设置、游戏化教学设计指导、班级环境布置设计、新生家长会筹备等。
3. 引导家长关注入学适应 。通过入学前的家长会,主要解决“三要”。一要让家长放心。会前课件滚动播放孩子在校常规训练时的照片;课桌上摆放作息时间表、班级课表、本班任课老师姓名及联系方式、给家长的一封信等。让家长感受到老师的用心,由此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学校。二要消除家长的焦虑。老师向家长介绍孩子入小学后的特点,引导家长摆正心态,平稳过渡。三要争取家长配合。注重孩子习惯养成、言传身教、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学会适当放手等。
( 二 ) 多措并举,深入落实四个适应
1.家校合力,促进生活适应
教室环境温馨有爱。学校精心准备物资,讲台旁摆上百合、米菲兔、花露水、青草膏……让孩子们感受家的温馨。班级美化教室环境,将教室布置得如童话般可爱而温馨:欢迎语、鲜花、绘本……教室里,每件物品都在欢迎刚踏入小学的孩子们。家长学会适度放手。培养孩子在家养成早睡早起、独立穿脱衣服、整理书包等好习惯;教育孩子在校主动求助,初步了解简单的自救和求救方法;家长多放手,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逐步学会自理自立。
2. 多样课程,促进社会适应
(1)前置课程,爱上新校园。
“三个一”仪式课程,即“一颗棒棒糖”让孩子品尝小学的味道;“一张入学照”让孩子感受成长的喜悦;“一套名人书签”增强孩子们成为附小人的自豪感。
常规训练课程,让孩子们感受小学教学的形式。认识新朋友活动、校园“观光”、规则意识、学科融合等课程,促进学生对校园、同学、学习的喜爱。
(2)活动课程,爱上新朋友。
活动一:云端见面,拉近距离。开学前,老师和孩子们将自己的生活照及自我介绍发到班级群,消除师生、生生之间的陌生感。
活动二:胸牌座签,相互认识。每个班级在新生来校前准备不同颜色的胸牌和座签,写好班级、姓名、学号,并标上拼音。一是便于互相认识;二是便于学习拼音。
活动三:友情花园,结交朋友。为每位孩子准备一方小“花园”,圆圆的花种是孩子的照片,每位孩子还有一袋“花瓣”,请“新朋友”在花瓣上签名,得到签名后将“花瓣”贴在“花种”旁,比比谁的“友情花”开得多,以此鼓励孩子主动与同学交往。
3.习惯养成,促进身心适应
养成一:玩游戏,学排队。“我是木头人”游戏:轻轻出去排队,老师小声提醒:“谁是木头人?”记住位置后再让孩子们自由活动,十几秒后听到哨声立刻找到原位,变成木头人。反复练习几次,直到孩子们能快速排好队。“我会变”游戏:先站好两列纵队,然后“1、2、1、2”开始报数,报“1”的孩子原地不动,报到“2”的孩子向左迈出一步,两列瞬间变成了四列。
养成二:分类别,有条理。开展“我是小能手”体验性活动,让孩子们做事情有计划、有条理,如“帮助文具回家”“整理房间我能行”等。借助“魔力记事本”,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抄下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符号),回家自己按符号提示完成作业,逐条打钩。长此以往,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自然养成。
养成三:立规矩,重坚持。民主制定班规:先商量好要立规矩这件事情,在学生做对或者做错时,及时给予奖惩,加深印象。一串儿歌了解常规:如课堂常规——书立好,背挺直;合上书,手放平。课间常规——一上厕所,二喝水,三做准备,四玩耍。
4.改革教学,促进学习适应
(1)课程融合降低难度。如语文课的《我上学了》和道德与法治课的《我是小学生啦》内容非常相似,加以整合,组织安排一系列新颖、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产生作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2)营造童话课堂情境。用充满童话色彩的方式进行教学,营造童话情境的课堂,牢牢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运用儿歌、童谣、口诀等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3)打造安全课堂氛围。课堂上教师多点耐心,多点鼓励,不嘲笑、讽刺或偏袒任何一名学生;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彼此关爱、互助、尊重与理解,营造安全的学习氛围。
( 三 ) 多元 评价, 有力保障入学适应
我校打破传统单一的纸笔测试,打通学科界限,以综合性、过程性评价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完成入学适应。
1.期末游艺测评。我校游艺测评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测评内容全面覆盖,将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道德与法治 6 个学科分为 14 个游艺测评点,全方位、多层面地考察孩子的学科核心素养及必备品格。二是梯度题型凸显思维,设置“挑战项目”,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凸显评价层次。三是模拟生活发展能力,音乐测评中,小朋友们在“KTV”体验当“小歌手”的滋味儿;体育测评时,孩子们在“红军过草地”里考验跳跃、身体协调控制力……四是关注过程培养习惯,闯关过程中,必须排队,未轮到时,可以在候场区阅读课外书籍。整场活动,都有考官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评价。
2.核心素养评价。为落实双减政策,测评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如语文考查内容:认读词语、课内诵读、课外朗读、书写、口语交际;数学考查内容:课堂表现、课堂作业、认时比赛、口算大比拼、解决问题大挑战。虽然没有进行纸笔考试,但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对学习的态度都有考量和评价。
3.搭建展示平台。学校一年一度的学科知识竞赛和“智多星”科技节活动,秉承“全员参与”原则,给孩子们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儿歌童谣大比拼、故事歌谣比赛、科普读书活动、观看科学 DV,纸飞机比赛、纸船承重比赛等活动,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高,不仅愉悦身心,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三、成效影响
多年来,湖南一师二附小幼小衔接工作不断思索、前行,成为省域内典型样本,省教育厅官网专题推介:幼小科学衔接 为孩子成长奠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幼小科学衔接典型案例;湖南卫视、湖南教育电视台、新湖南、三湘都市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学校经验。汪春秀校长多次给来自广东省、江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省内各地的校长、园长们传授幼小衔接工作经验;胡冉副校长在“中美数学教学高峰论坛”“湖南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调研会”“开福区游艺性评价学校常态实施专题汇报”等活动中分享学校一年级期末游艺测评经验;史燕老师在湖南省班主任培训会上以《在童话中走进小学》为题介绍一师二附小新生入学教育经验。近年来,一师二附小有 10余位骨干教师应邀赴省内外幼儿园、小学做展示交流,产生了良好的辐射推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