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要闻 > 《湖南教育》 > 详情

抓“大事”,办“难事”

————湘阴县教育综合改革纪实

2022-09-28 11:20:20 来源:湖南教育

岳阳的南码头,长沙的北花园。

湘阴,这个位于湘江北端的县区,凭借独特优势,出现在“强省会”战略和湘江新区“十四五”规划中。

作为湘江新区的一名“新生”,湘阴的未来发展充满活力和生机。

站在这一重要机遇窗口,湘阴教育人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积极探索重塑教育新生态的动力源。

2020年10月,湘阴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湘阴县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工作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及7个子方案。

至今,湘阴此轮教育综合改革共撤并义务教育学校33所,新增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位2050个;

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由409人减少到195人,原9个督学责任区优化整合为6个;

民办学校支教的295名教师返岗回流212名;

全县457名代课教师,清退284名;

……

撤并、减员、回流、清退,一年多时间,湘阴怎样办成这些“大事”与“难事”?

调规:

横跨乡镇,纵跨学段

未来五年,在湖南的城镇化进程中,打造“长株潭”都市圈是一项核心规划。湘阴县虽为岳阳市的下辖县,却正处于“长株潭”半小时经济圈之内。

从地理位置上说,从湘阴县城到长沙城区,距离不过40多公里。因为接近省会城市,受其消费意识和教育观念的影响,当地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特别向往。

县城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带着孩子往长沙跑;乡镇经济条件稍好一点的,便往县城挤。基于此,和岳阳其他区县相比,湘阴教育有着更为严重的“城市挤、农村空”的现象。

县城的城北小学,曾被戏称为“亚洲最大的内陆小学”。得此称号,并非学校面积大,而是学生人数太多。占地约12 000平方米的校舍中,一度容纳了近5000名学生。高峰时期,城北小学一个年级多达10个班,一个班最多有85名学生。

面对一拨又一拨涌入城区的生源,湘阴全面实行阳光招生。以城区的文星街道为例,辖区内有房有户的为招生第一顺位,有房无户的为第二顺位,有户无房的为第三顺位……“一直排到了第七、第八顺位。”县教育局机关党委副书记王平无奈地笑道。

而另一边,某个乡镇的一所村小开办了一至五年级,新学期招生时,现场只有2名学生报名。

“改革前,文星街道的学生总数和其他乡镇学生总数的比例达到了1∶1,全县100人以下的学校有90多所。”县教育局基教股股长李刚泰说。

“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县教育局副局长罗建红回忆,2020年9月,省委第十巡视组来到湘阴,经过两个月的走访和巡查,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课桌子”问题以及农村“空心化”等,成为摆在面上不得不解决的难题。

几乎与巡视工作同一时间,湘阴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带队、“四大家”参与的教育综合改革专项调研组,深入教育一线走访座谈。

历时6个月,调研组深入一线,对全县155所中小学校及97所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和教育局机关及二级机构相关情况进行了全面摸底,撰写了5万余字的调研报告。

“既然存在薄弱环节和短板弱项,就要以改革为契机,全力攻坚、有效突破。”在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县委书记李镇江多次强调,只有从固有思维、原有套路、习惯做法中走出来,才能激活湘阴教育发展的一池春水。

于是,以巡视整改为契机,以调查报告为依据,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教育综合改革“1+7”文件,包括《湘阴县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基础教育工作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以及布局调整、师德师风建设、教育评价、人事改革、纪律要求等7个子方案。通过布局调整,让农村教育重新焕发生机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步。

“此次布局调整分3年走。第一年先在文星街道、新泉镇和南湖洲镇试点,第二年有序推进,第三年全面铺开。”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曾维光表示,湘阴打出了“调减、整合、新建”一套组合拳,着重对农村50人以下的教学点进行整合。

不过,此次并非简单地回答“撤与并”问题,而是借此进一步优化整体布局,均衡城乡教育资源。

2021年,县委县政府整合各类资金,投资4.08亿元新建湘阴二中,并对全县15个乡镇(街道)进行了一场“校舍升级、学段扩容”的整体调整。

以南湖洲镇为例,镇上的湘阴四中并入新湘阴二中,高建成中学、赛头中学与和平中学整合,迁至原湘阴四中校址,改办寄宿制初级中学,此举为“校舍升级”;原高建成中学、赛头中学、和平中学的校址改办完全小学,南湖中学改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此举为“学段扩容”。

虽然目标仍是优化布局、整合资源,但这场横跨乡镇、纵跨学段的调整,对撤并后的后续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1年8月,新泉中学校长王伟杰接到一名家长的电话。听说学校办成了初中寄宿制学校,家长希望在益阳民办学校读书的儿子,转学到新泉中学,这样不仅离家近,每年还能为家里节约2万元的开支。

对家长来说,这是利好的选择,但王伟杰犯了难。

新泉中学是在原湘阴二中的校址上,合并当地5所中学而成。起初,统计学生总人数时只有788名,但实际上,学校招收了835人。

“因为学校有了寄宿的条件,去外地上学的孩子,都愿意转回来。”王伟杰记得,就在开学前三个月,学校还在忙着翻新宿舍,不仅重新粉刷了内墙,还在寝室里新修了浴室,方便学生洗澡。不过,由于报名人数超过预期,新泉中学的床位略显紧张。

“除了安排校车,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也是吸引学生回流的原因之一。”县教育局校建办主任李正潮介绍,2021年,全县投入2600万元改扩建6所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今后三年还将每年投入1亿多元,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但从管理角度出发,寄宿制学校要解决的不只是床位问题。王伟杰说,学校在配备宿管人员的同时,还安排任课老师与学生同住,以便及时解决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难题。除此之外,每周学生回家时,家长开车接送,也给校外交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采访当天,新泉镇党委书记张放和镇长李建奇,为学校改造停车坪一事,又来到学校了解情况。

“多跟村民做做工作,这是为孩子上下学提供便利,保证出行安全。”原来,新泉中学围墙外的地被附近村民种了菜,要填平菜地改造成停车场,就必须取得村民的同意。为此,张放和社区书记一道,走进村民家里,挨家挨户地做工作、搞协调。

2022年1月,校门外终于建起了能停放100辆车的停车坪,“家长再也不用把车开进学校接孩子了。”这件事虽然落定,王伟杰操心的事情依然不少:改善校园绿化情况、增加宿舍楼、翻修食堂,等等。每当在校外遇到专门摇下车窗,只为跟老师们微笑着说一声“辛苦了”的家长时,王伟杰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而鹤龙湖镇,改革后的古塘中学,面临的挑战则是如何提升小学部教学质量。

古塘中学原是初级中学,成立于1970年。学校占地约30 667平方米,一条长长的林荫道连接着校门,让校园散发出幽静的气息。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好读书的地方,因为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本能容纳1000多学生的学校,低谷时,只剩100余人。

2021年秋季,按照“学段扩容”思路,古塘中学吸纳了七龙教学点的学生,办起了九年一贯制学校。

“家长没有其他要求,就希望学校能办好。”校长阳柯实话实说,当地村民不看好古塘中学的教学质量,宁愿去相邻的乡镇上学。凭借本地人身份和曾在古塘中学教书11年的优势,阳柯成功说服163名孩子留在古塘中学就读。

学校虽然扩充了小学部,可从教学点过来的老师缺乏竞争意识,对待教学比较松懈。于是,提升教学质量,成了阳柯治校的当务之急。

“我特意调优了小学部的师资,希望激发老师的活力。”阳柯说,为了组建好小学部,他为一年级分配了5名骨干教师,同时向这5名教师提出了“不情之请”,希望他们能让自己即将读一年级的孩子,留在本校就读。

阳柯明白,孩子去哪里上学,家长有选择的权利。但一想到村民的殷殷期望,阳柯认为,此举既能让村民放心,也能给村民树立榜样。“让人感动的是,当时有3位已经给孩子在城区学校报了名的老师,重新选择了古塘中学。”

为了整体提升小学部老师的业务能力,阳柯多次安排老师外出学习,接触先进的管理与教学理念。

如今,小学部的管理与教学已经迈入正轨,阳柯随时记录着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并做成美篇分享给家长。“孩子回家反映,在新学校学得开心,玩得开心,所以不断有家长提出,要将孩子转到咱们学校。”

“改革后,从城区和县外回流到农村学校的学生共有808人。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罗建红说,虽然此轮改革计划分3年进行,从先行试点的乡镇来看,通过调整布局焕发生机的效果已初显。这也使得其他乡镇自发行动起来。“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应该能提前完成。”罗建红对此充满信心。


图片


治理:

人员精简,效率提升

与布局调整同步进行的,还有治理模式的改革。

教育局班子成员清楚地知道,重构教育生态的关键在于找准支点,让管理人员“动”起来,进而撬动教育内部的人事改革。

分管人事工作多年,罗建红能直接感受到这项工作的推进之难,“‘人’的管理是此次改革的重要支点,也是最复杂的问题。在此之前,我们就做好了伤筋动骨的准备。”

比如,将409名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缩减至195人。

“这里面,除自然退休的外,我们严格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调优调顺,人岗相适;严控秩序,合理设置’的原则,成功转岗126人。”曾维光说。

转岗126人,相当于收了126顶“帽子”。

“为什么我不能继续当行政干部?”“给我一个说法和安排。”……回忆这些,罗建红话语中带有乐天派的情绪,“那段时间,我的办公室每天不断有人进出,最多一次被十几个人堵住。主要在于他们的思想没有转变,认为行政干部是铁饭碗,转岗是件丑事。”

于是,帮助行政干部转变观念成为摆在教育局班子成员面前的重要关卡。

“首先,你的第一身份是教师。全县范围内的行政管理岗位有限,但还有教学与教辅岗位,只是履行工作的形式不同。”罗建红已经记不清,工作推进前期,这句话每天要重复多少次。

不只是行政管理队伍的变动,为了让大家理解整体管理模式的更新,湘阴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了全县教育综合改革动员大会、常委扩大会、政府常务会、校长会、教师会等一系列不同层面的会议,对政策详细解读,给所有人吃了颗“定心丸”。

如此高频次的宣传下,2021年盛夏,一场县管校聘改革把湘阴教育人“拉”出了多年的舒适圈。

“我们不是要把老师的饭碗砸掉,而是要让他们把饭碗端得更好,激发敬业精神,提高业务能力。”曾维光这样阐释开展县管校聘改革的意义。

首批县管校聘试点设在新湘阴二中、左宗棠学校、新泉镇中小学校、南湖洲镇中小学校。

“新二中原有的28位行政人员全部转入教学岗位,288名教师则在来自老二中、四中等6所学校的所有教师中择优录用,其中包括民办学校支教回流教师;还有新泉镇,只从撤并前的5所中学的290名教师中聘用了71名,意味着219名教师面临再次竞聘……”在曾维光看来,首轮县管校聘开展的难度大,但也确实立足“真改革”,解决“真问题”。

此轮竞聘后,原湘阴四中校长刘竞波成为新湘阴二中校长。这所全县人民翘首期盼的新高中,“掌舵人”为何是他?

在刘竞波看来,原因或许是他32年坚守乡村的教育情怀,或许是有过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经验,抑或是20年来,先后在政教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等多个行政管理岗位的历练与成长。

经过竞聘演讲、现场答辩、民主测评、综合考察,刘竞波成功竞聘上岗。等待他的,是另一场由他主导的校内竞聘。

正式入驻新学校,在刘竞波的办公桌上,放着一份名单,上面写着近400名教师的名字。这些是来自县内6所学校报名参与新二中竞聘的教师,其中有39人,同时报名竞选学校中层干部。

最终,以刘竞波为主的评审团,敲定了288名教师及7名中层干部,组成新二中团队。“做得事的,坐‘铁位子’;做不得事的,坐‘纸位子’。”刘竞波希望这是一支“年轻、创新、凝聚”的队伍。

以教务处主任陈其书为例,新二中第一次高三月考,一系列工作他都做得很到位,特别是最后的总结报告。刘竞波说,在陈其书提供的报告中,高三年级1000多人的平均分、合格率、单科成绩等数据都有对应的详细分析,一目了然。

“我想到的都有体现,没想到的地方也在其中。”刘竞波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证明他并不只是想把事情做完,而是做好。”

参与竞聘,就会有人面临自身职业发展的调整和更新。

原二中工会主席陈闪念就是其中一位。“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54岁的陈闪念已有32年的从教经历,“教师”一词早已在他心中根深蒂固。带着重新出发的勇气,陈闪念干劲十足。

这一次,他主动提出重回教学一线,担任高二英语教师和2314班班主任;这一次,他跟着“大部队”,同步深入学习学校课改模式。令人欣喜的是,他“重出江湖”后所带的第一个班成为全校进步最快的班。

与陈闪念一样,此轮“落聘”的行政管理人员,大多重新走上讲台,凭借自己的业务能力,散发着更热更强的光。

县管校聘改革虽然刚起步,但曾维光对接下来在全县铺开充满信心。与此同时,督学责任区也在改革进程中发生着变化。

湘阴督学责任区建设是走在前列的。2004年,县教育局就根据地理位置分布情况,将全县划分为9个督学责任区,分别配备了9名专职督学和9名兼职督学。

曾维光告诉记者,过去受交通、人手等限制,本想借这支特别的队伍加强对各垸区学校的督查和指导,弥补教育行政力量的不足。但随着教育工作重心的转移,人浮于事的现象严重。尤其在今天,肩负督学与督政的双重任务,与学校同在教育部门一个屋檐下的责任督学,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第三方机构的权威性很难发挥,给人的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

要想避免工作流于形式,首先得吃透政策。

2020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同年12月,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曾维光和班子成员一起,一遍又一遍地认真钻研文件,并特地前往株洲、望城等地学习经验,最终形成《湘阴县督学责任区改革实施方案》。

20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湘阴成立县教育督导委员会,由分管副县长担任主任。另外,委员会下设督导办公室,由教育局班子成员、总督学杨建军任办公室主任。同时,成立县教育督导中心,根据区域学生、教师人数,将原9个督学责任区优化整合为6个,与县政府教育督导办公室合署办公。

如此“华丽”转身,不仅空出了编制,还可以借助县教育督导委员会的力量,开展督政。“亮出工作牌时,说起话来都底气十足。”杨建军打趣道。

当然,机构的缩减直接导致人员缩减。这一动作带来最大的改变是每一位责任督学都在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思考如何把握工作细节。

城南垸督学责任区责任督学吴建珊对此深有感触。

一次,他按照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督查开学工作,一早就守在樟树中学校门口。他的记录本上,详细记录着学校卫生情况、校长是否在校门口迎接学生、保安是否到位、体温检测是否到位、人员进出是否登记等情况。

“这次我找到了3个问题,并当场提出整改,下一次就专门看这些有没有整改到位。”不管是教学,还是督查,吴建珊都有一股较真的劲。

“城南共有10余所中小学,工作强度较大,但吴建珊十分细致,特别是常规管理抓得很好。”杨建军说。

“除了每年每月每周常规专项督导等‘规定动作’外,我们还有‘自选动作’,如每周不少于三天、每次不少于半天的随访督导。”杨建军告诉记者,每个督学责任区一改往日的“沉默”,紧扣全县教育改革发展大局和教育中心工作,开展工作时有主题、有目标。

在激活管理的过程中,新人的出场也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2021年7月,来自各乡镇的117名年轻骨干教师、中层管理人员加入湘阴县中小学校管理岗位后备力量研修班。与此同时,湘阴以报名择优录取的方式,聘请各学科兼职教研员,有效解决了县教研室机构老化等问题。

“希望这群‘新人’能努力成为新一代管理人才,为我县教育事业贡献新的力量!”曾维光说。


图片


强师

个体带动,整体奔跑

“现在,请1904班刘俊豪同学作国旗下的发言。”湘阴县左宗棠学校操场上,不少学生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原来,即将上台演讲的这名学生不仅成绩不拔尖,性格还有些叛逆。

在他顺利完成演讲,赢得全场掌声后,操场一角的熊志英满眼都是欣慰。

“谁说升旗仪式就必须推荐成绩优异的学生发言,刘俊豪也行。”语文教师熊志英深耕教育领域20余年,在退休之前,她选择从民办学校回归公办,并接手左宗棠学校初中毕业班。

班上有很多“刘俊豪”,熊志英“被需要”的感觉前所未有。

“通过相处,我发现班上的学生各有特点,如唱歌好听、擅长长跑、喜欢表演……特点可以成为特长,从各个方面重新找回自信的孩子,开始将能量转移到提升弱势科目成绩上。”如熊志英所想,让找到自信的学生改变学习习惯,就是最有价值的事情。

这一次,乘着教育改革的东风,湘阴让212名在民办学校支教的公办教师返岗,对83名自愿留在民办学校的教师核销编制。“这支‘小’队伍的回归,也是全县教师队伍形成合力的关键一环。”曾维光说。

2018年,得知湘江学校初中毕业班缺少优秀教师,在民办学校支教的英语教师余碧耀毫不犹豫,经过竞聘、试教,回归公办学校任教。

“说实话,待遇有落差,但经济上的成就感远不如被需要的精神满足感。”来到湘江学校后,余碧耀同时担任两个初中毕业班的英语教学,让学校英语学科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有一个班在初二时,期末质量测评仅8人及格,另一个班更少,只有6人及格。如今,这两个班的及格率和优秀率都处在全县前列,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得到改变。”学校校长刘秋良毫不吝啬对余碧耀的赞赏。

刘秋良告诉记者,成绩的背后,是余碧耀坚持每天放学后无偿提供课后服务。“我和同学们一道,从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抓起,从一条笔记、一个知识点开始巩固。学生学习态度一个月比一个月好。”余碧耀说。

余碧耀的精神满足感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能力上,更在于辐射引领学校英语教学教研组。

2020年上半年,她担任学校小学英语教学教研组长。这一年,也是青年教师冯旭第一次以小学英语教师身份参加岳阳市“金鹗奖”教学比武。

不是英语专业毕业,又是首次参加大型教学比赛,冯旭多少有些担忧。得知情况后,余碧耀以自己的经验,帮冯旭定好教学内容,一一指导课件、台词、口语等课堂细节,最终,冯旭斩获初赛一等奖。

让教师队伍强起来,还在于给他们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

“能和全县教学能手同台竞争,是一次锻炼的机会。”2020年7月,张永霞接到开展县管校聘通知。虽已到40岁,且多年从事寄宿生管理工作,但她也想趁此机会证明自己的教学能力。

为了竞聘中一段10分钟的片段教学,张永霞足足准备了15天。“对着镜子,一遍遍练习;请教经验丰富的同事,一段段修改。”张永霞告诉记者,为了讲好《背影》这篇课文,她抓住文中“父亲”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进入深入研究,还制作PPT动画,将“父亲”艰难爬上月台的情景生动展现。

以全新身份加入左宗棠学校,就遇上“双减”和课改两项重点工作,张永霞承担起班主任和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作为教研组重要成员之一,还需要经常外出学习,与组员们研究讨论、制作方案。

“她像陀螺一样不停旋转,是学校优秀教师的代表。”左宗棠学校校长黄文话语中都是肯定。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各自岗位上得到各方肯定,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激情也越来越高涨。

2022年3月10日,凌晨1点,古塘中学英语教师黎帅还在为校际交流教研公开课反复修改课件。

“原来农村学校的学生也这么爱上英语课,也可以这么投入课堂,也可以配合完成这样高难度和大容量的教学任务。”黎帅说,课后听到有人如此评价,再累也值得。

自2012年从教以来,黎帅获得不少头衔,如全国优秀青年教师、第二届湘阴名师、岳阳市第九届政协委员,入选教育部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等。不过,无论何时何地,她一直强调着自己“乡村教师”的身份。

问及扎根乡村的原因,她说,农村的孩子同样渴望知识和良好的教育,我们应致力做促进教育公平的先行者。在她心中,教育不是一件小事,却需做好每一件小事。

多年努力下,古塘中学英语成绩在全县拔尖。她正用自己的力量为湘阴教育做好一件件“小事”。

2021年初冬,县教育局组织开展“师魂感动湘阴”巡回演讲报告会,由11名优秀教师组成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县分区垸面向全体教师开展为期1周的巡回演讲,黎帅就是其中一颗闪亮的“星”,激励着每一位教师。

近年来,她身兼学校英语教研组长、鹤龙湖镇英语学科带头人、县英语工作坊坊主和县国培计划指导老师等多重身份。“我从来不放弃能让自身成长的机会,并时刻保持想要学习的心态,甚至自费外出培训,拓宽视野和眼界。”面对众多年轻教师,黎帅抓住时机,将自己新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分享给大家。

“湘阴教师队伍的每个个体,都贡献着光和热,带动整体向前奔跑。”曾维光回忆教育综合改革每一步的同时,也憧憬着湘阴教育更好的未来。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