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要闻 > 详情

“湖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获得者侯少飞:一位乡村校长的三尺讲台

2022-09-09 17:11:42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李薇薇 王成家 王晓钟

08202338pnd8.jpg

侯少飞在给学生上课。 常凯 谭明艳 摄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记者 李薇薇 通讯员 王成家 王晓钟

荷叶镇中心学校在距离桂阳县26公里的小镇上,是郴州市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的长久典型。这让荷叶人民一直引以为荣、引以为豪。每当人们对荷叶教育津津乐道的时候,总少不了要由衷的赞佩一个人——荷叶镇中心学校侯少飞,许多人甚至慕名将孩子送到学校来就读。这位乡村校长究竟有怎样的本领?他又是如何带领着学校所有老师,将这所乡村学校打造成一面旗帜的?

“当老师更有职业幸福感”

从1999年站上三尺讲台到如今,23个春秋冬夏,侯少飞从未离开过一线教学岗位。政治老师、语文老师、数学老师、班主任......能待的岗位,侯少飞几乎都轮了个遍,他笑言:“我就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当老师更有职业幸福感,学生开心,我就开心。”

2006年,侯少飞来到了调到了荷叶,这一来,似乎在荷叶这块土地扎了根。荷叶镇位于桂阳县南端,距县城28公里。

初来乍到,他便啃起了硬骨头——接手了初二一个班的班主任,并兼任两个班的数学。这个班在学校颇为有名,不少老师对此束手无策。结果一学期下来,就像孙悟空降妖除魔一样,这个班竟然被他治理得服服帖帖,原先那些捣蛋小子都对他心悦诚服了。

接下来的几年,侯少飞慢慢被提拔成为教务主任,但同时,他也没有放弃三尺讲台——自2011年来,他既要教初三两个班的数学兼班主任,还要负责学校的教学管理。一个人要承担着普通老师两倍的工作量。这样的工作压力绝非常人所能承受,而他却从2012年至2017年一干就是五年。

功夫不负苦心人,荷叶教育迎来了最初五年的辉煌:从2012年到2017年,连续五年荣获“桂阳县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其中连续三年荣获“郴州市教学质量先进单位”。他本人执教的初三数学年年在全县前五名内。2016年人均分居全县第二!

“我更愿意称呼他为侯老师。”卢秋月是两年前来到学校的一名年轻教师,有意思的是,她曾是荷叶镇中心校的一名学生,正好在侯少飞任教的班上。大学毕业后,卢秋月又回到了母校,当起了数学兼历史老师,再一次成为了侯少飞的徒弟。“侯老师的课上得非常好,既风趣,又严谨,高超的教学技巧和有效的管理手段都非常值得我学习。”卢秋月说。

“将心比心,做校长凡事都要带头”

现在的荷叶镇中心校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学校,不少人向侯少飞请教秘诀。“能有什么秘诀,无非就是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做校长凡事都得带头。”侯少飞说。

多个岗位的任职经验给了侯少飞很大的帮助,他更能理解一线老师的辛苦与付出。

学校一共有200余位老师,人多房少,他就带头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先给老师住。“当了几年校长,我搬了三次房子,我先腾,副校长再腾,先给老师住。”侯少飞说。

每学期,学校会对先进教师在宣传栏里“晒榜”,侯少飞对每个老师的工作成果都能熟记于心。“在工作当中他大胆的放权,让所有的中层干部去敢想,敢做,敢拼。”学校德育处主任何小娟说。将心比心,以心换以心,这份信任留住了很多优秀教师,甚至有已经离开的老师又回到了荷叶镇中心校。

每当课间、晚自习后,办公室总是挤满了学生,老师们很有耐心地对孩子们进行无偿的辅导,即使累,他们都无怨无悔,形成“老师尽心,学生用心,家长放心”和谐局面。

农村学校普遍面临留守儿童多、学困生多、逃学旷课等纪律性问题学生多的“三多难题”。在侯少飞看来,只有坚持“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把农村孩子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的人,才能很地化解农村办学所面临的“三多难题”。

怎么做?从身边日常的小事入手!

于是,学校出现了这样一道奇特的风景线,校长带着领导班子,在学校里面随手捡起了垃圾。最开始的好奇,到接下来的模仿,侯少飞惊喜地发现,学生们有了些许变化,大家不再对地上的垃圾熟视无睹,而是弯下腰来,把垃圾捡起来。

“我的孩子现在就在侯校长班上就读,”学生家长谭三云说,“她非常喜欢这里,因为这里有非常优秀的侯校长,还有非常负责的老师。”

“家庭的支持是我力量来源”

担任校长的这几年,他一如既往地按部就班,每天陪中学生做早操早读;每晚护送学生安全离校,风雨无阻,雷打不动;初三的数学教学任务,从不落下一节课;每周的行政例会,教师例会照开不误......侯少飞就这样每天重复着单调又充满生机的生活。

和他共事十余年的副校长刘慧笑言:“我一般来学校算很早的了,没想到他比我来的更早,晚上等学生都放学回家了,他才回到宿舍去休息。”

侯少飞的宿舍并不算大,能称得上家具的就只有一张桌子一张床,还有一个简易衣柜,里面挂着为数不多的几件衣服,这便是侯少飞的日常住处。因为工作繁忙,学校又离家太远,侯少飞一周只回家一次,待上一天,又匆匆赶回学校。对于家庭,侯少飞有太多的愧疚:“我能陪家人的时间很少,孩子基本都是刘老师在管,她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这样坚定的支持是我力量来源。”

侯少飞口中的“刘老师”就是妻子刘裕玉,也是一名老师。“学校的事务繁忙,他作为校长,肯定要付出的比别人更多,”也许正是因为职业相同,刘裕玉特别能理解丈夫的辛苦,“虽然他回家的时间不长,但是他一回家就忙里忙外,搞卫生,陪孩子,做饭菜。”来自家庭的支持让侯少飞有更多力量投入到乡村学校的建设中去。

如今,荷叶镇中心校成为了当地的香饽饽,吸引着周边县市、乡村甚至城区的许多孩子来校就读,这所农村学校出现了乡镇学校中特有的“三奇”风景——在生源进城大潮中,办学规模不减反增;在优质师资进城大潮中,教学质量不减反增;在农村学校办学环境日趋繁杂下,学校口碑不降反升,尊师重教氛围日趋浓厚。

“以前的老师留不住、学生学不好,现在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侯少飞说,“我特别想把乡村教育做好,想为这片土地奉献自己的力量,做出更大的贡献。”

个人名片

侯少飞,男,桂阳县樟市人,1980年6月出生,数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1999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荷叶中心校校长及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曾先后荣获省教育基金会“汀汀教师”奖,县“最佳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2022年,获评“湖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