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要闻 > 《湖南教育》 > 详情

摇篮之“大”

2022-11-14 18:21:14 来源:湖南教育 作者:张晓雅 郭添瑶 李伦娥

湖南教育报道 记者 张晓雅 郭添瑶 李伦娥

“把幼儿园当作大学来办”,粗看起来,这既不符合教育规律,也经不起深层次的推敲……读者甚至会想,提出这样办学理念的人,是否有些好高骛远、拔苗助长或者哗众取宠呢?

然而,根据记者多年来对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以下简称“诺贝尔摇篮”)的关注研究,特别是暑期两次深入采访,与家长、学生、老师细谈,与相关专家讨论,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把幼儿园当作大学来办,正是诺贝尔摇篮的过人之处:尊重幼儿,组织幼儿参加各种高规格、大规模的活动;研究幼儿,成立教育研究院申报国家级课题;目标高远,培养让老师崇拜的学生;树立榜样,让幼儿全面发展……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经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诺贝尔摇篮认为,所谓一流的幼稚园,不是有一流的硬件,而是有一流的教育思想、一流的家长、一流的教师。

正是遵循这样的办园理念,它从当年的2名在园幼儿、7名教职工,发展到今天8000多名在园幼儿、1000多名教职工,拥有1所中学、1所小学、21所幼稚园、1个儿童农场、1个亲子园、1个教育科学研究院、1个学前教育科技研究院、1个少年儿童中医教育研究院……

幼儿园孕育着“大学观”。

解码诺贝尔摇篮的成功,或许要从这里开始。

教育家办教育

诺贝尔摇篮创始人最爱讲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记者问其中一位获奖者:“哪所大学对您影响最大?”那位获奖者平静地回答:“幼儿园。”

“希望若干年后,有人问同样的问题时,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回答是:诺贝尔摇篮。”这是创始团队的初衷。

从取名到立意,诺贝尔摇篮如此高调,在当时,理解的人不多。

2000年,中国刚刚初步实现“两基”,全国上下都在关注九年义务教育,而且人们对高端人才的培养,寄希望于大学阶段,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

但这并不影响诺贝尔摇篮实现梦想。

2000年7月19日,在长沙世界之窗售票处的“空中花园”,第一所诺贝尔摇篮幼稚园创立了。

2名孩子,7名教职工——尽管“成绩单”不太拿得出手,但仍然按照办园人的教育思路,进行了高标准、高投入、高起点的规划布局。

在全国较早将《论语》《三字经》《唐诗三百首》等经典引入幼儿教育,立志成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一流的幼儿园。此后三年,又开了三家幼儿园,入园幼儿近千人。目前,诺贝尔摇篮在园人数已达8000多人,是省内最大的幼教集团。

魅力何在?

采访中我们一直在追寻着答案。

“是教育家办教育。”集团总裁章洪给出第一个回答。

章洪大学毕业后就来到诺贝尔摇篮,是当时的7名教职工之一。22年来,她见证了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她说,在诺贝尔摇篮,特别重视为孩子立志。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少年所学就如同刻在石头上一般深刻,这是教育家办教育的第一大特点。

2022年7月17日,诺贝尔摇篮举行创办22周年庆典活动。

已从诺贝尔摇篮毕业14年,如今在北京理工大学读大二的毛冠中,向记者描绘起当年的有趣片段。

“每天下午,老师会组织所有孩子一起看张伯苓的纪录片。”那时毛冠中不满6岁,纪录片中的人物他根本不认识,但每天看,“张伯苓”这个名字也就印在了他的脑海中。一回到家,毛冠中总是主动跟妈妈聊起这位素未谋面的爷爷。

“他特别爱国,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北洋水师学堂毕业,立志用教育救中国,创办了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

“他为周恩来免了学费,对青年张学良影响极大。”

“他特别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他是中国重视体育第一人,在学校开设赛跑、打球、跳高、跳远、体操等体育运动,还促成了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事实上,对诺贝尔摇篮师生来说,不止张伯苓,还有白居易、周敦颐、王安石、杨昌济、何长工、钱学森、钱伟长、梁思礼、杨敏如等。22年来至少有100多位名人志士,都是他们的学习榜样——通过讲故事、过生日、演情景剧等方式,让他们的事迹入脑入心。2017年,集团还组织了300多名孩子,奔赴周敦颐的故乡永州道县,为其举办一场特殊的生日会,纪念这位儒家理学鼻祖诞辰1000周年。孩子们在周敦颐的濂溪书院用武术动作和诵读表演了《爱莲说》《太极图说》。

参加生日会的孩子最小才两三岁,也会问出“怎么没有看到周敦颐爷爷?”这种童言无忌的问题。但诺贝尔摇篮人坚信,“少年所学就如同刻在石头上一般深刻”,这样的活动一定会在孩子心中埋下一颗种子。

教育家办教育的第二个特点,就是为教育不计成本。

诺贝尔摇篮有一句名言:二十余载兴教梦,散尽千金创摇篮。尽管收费比其他幼儿园高,但他们坚持将收益反哺教育,很多事情即便亏本也要做。因为诺贝尔摇篮坚持认为,只有千方百计地让教师幸福,教师才可能千方百计地让孩子们更幸福。

另一个最重要的投入是让孩子们住好、吃好、身体好。

住就不用说,集团21家幼儿园,硬件绝对是全长沙最好之一。而吃,更有其独特之处:“孩子吃的蔬菜、鸡、鸭、鱼、鹅、猪,都是自己种植和养殖的。”章洪说。

这话的背后,是巨大的财务投入。

“我们有1500亩的农场。其中200多亩用来种水稻,一年能产20万斤稻谷,可以保障所有园区10个月不用买米。”章洪说。2009年,诺贝尔摇篮在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畔租下大片土地建农场,一半是打造劳动教育场地,一半是出于师生健康的考虑。

为了让师生们真正吃上放心菜,农场没有急着投入使用,而是花了3年时间对土地进行改良,直到2012年才种植作物;为了顺应节令,农场只种当季蔬菜;为了保证作物来源,农场从农民家里收购各类种子,而不是在市场上购买;为了减少化学污染,农场用酵素生物农药代替除草剂、除虫剂;为了规范管理,诺贝尔摇篮聘请了40多个当地农民来打理农场。“粮食产多产少,不会影响农民的工资,但食品安全是底线,大部分工人的孩子或孙辈在我们自己的小学或幼儿园就读,他们不敢大意。”从原材料到种植工序,章洪对农场的“绿色出品”十分自信。

1500亩,相当于140个标准足球场,一年需要投入800万~1000万元维持运营。章洪坦言,这几年农场一直亏损,好几次想要关闭它。但每每想到张伯苓四处借钱、节衣缩食、艰难办学的经历,坚守的信念总会战胜放弃的念头。

教育家办教育的第三个特点,就是为了孩子的终身发展。

2021年秋季开学,诺贝尔摇篮达德小学(以下简称“诺贝尔摇篮小学”)举办了特殊的“开学第一课”。一公里竞跑、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拔河比赛……与其他学校不同,诺贝尔摇篮小学将开学第一课变成了活力满满的体能竞赛。一整天下来,孩子们在田间地头尽情地奔跑、撒欢、劳动,个个满头大汗却笑容满面。

这是“跑”出来的教育,还有“走”出来的教育。

曾经诺贝尔摇篮小学135名学生,从长沙市天心区走到湘潭市岳塘区,全程30多公里,所有孩子都走完了,没有一个人掉队。

“不懂得体育的人,不适合当校长。”集团副总裁、诺贝尔摇篮小学校长阳玉涓,一直用张伯苓这句话来告诫自己。她说,如今诺贝尔摇篮小学包括晨练、大课间、体育课、阳光体育运动在内,学生一天的运动时长已将近3个小时。

诺贝尔摇篮推行的体育项目中,武术最成体系。集团聘请了武术大家燕子杰、王庆余、牛胜先、郝钢、朱建华等给孩子们上课;湖南省武术协会形意拳分会会长牛天赐常驻诺贝尔摇篮小学,教授孩子们正宗的形意拳、太极拳。诺贝尔摇篮还将武术基本功编成幼儿武术操,配以欢快或悠扬的音乐,让小朋友感受武术的魅力;在小学,武术被纳入课表,每天一节;武术还是新老师入职的常规培训项目,体格锻炼也成了老师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传承这项技艺,和另外一位教育家分不开,那就是匡互生。匡互生之所以能在五四运动中成为“火烧赵家楼”第一人,不仅因为他有理想有干劲,更在于他英勇多谋,从小习武,身怀绝技,有健康的体魄来实现人生大志。

微信图片_20221114161703.jpg

“我们的目标是不让一个孩子生病,不让一个老师生病。”阳玉涓自豪地说。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坚韧品质,更取得了不菲成绩:2019年8月,第十四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诺贝尔摇篮小学首次参加,10岁的罗梓睿和陈孝庭获4金2银的好成绩;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武英杯传统武术比赛,12名学生获17金1银。

文化救教育,教育赢天下。从张伯苓到匡互生,诺贝尔摇篮的办学理念中,无不闪耀着这些教育家的思想与智慧,用阳玉涓的话说,“在传承和创新中,我们已然有了完整的、系统的、独特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和课程体系”。

培养出老师崇拜的学生

2020年,曾经在咸嘉新村幼稚园上学的蒋品,被牛津大学录取了。收到消息后,蒋品第一时间回到幼儿园,和老师们分享这份喜悦。这个故事被好几位老师自豪地讲述,他们说:给老师最好的奖励,就是培养出让自己崇拜的学生。

分析诺贝尔摇篮“大学观”的第二层意思,在于她立志高远,以“培养能改变中国乃至世界命运的精英”为办学愿景。

诺贝尔摇篮人理解的精英教育,是通过创设环境、策划活动、营造氛围,提供培养孩子大方、自信的教育,让孩子走出园门、校门,去参加各种活动,多接触社会,拓宽视野……

开办第二年,因北京申奥成功,诺贝尔摇篮组织全市万名幼儿签名作画,把5000米画卷寄往北京奥申委;开办第三年,师生共70余人赴山东参加首届华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友谊赛;从2002年开始,每年“六一”组织全体孩子去田汉大剧院开展庆典表演,全集团师生人人上台,场地小、人员多,就连续举办5场,之后还多次组织师生参加各种大型演出……

这些年,诺贝尔摇篮的邮箱总是收到家长的来信。他们在讲述孩子的变化时,提到最多的一点就是孩子敢于在人前表演。而诺贝尔摇篮的创始团队也认为,自信和大方,让人更容易获得机会、机遇和舞台。

毛冠中的妈妈聂伊君回忆道,正是这份自信,让儿子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高三毕业的那年暑假,毛冠中让妈妈把自己拉进小区业主群,说想做家教,自我介绍和推荐语都是自己写的,教什么科目也是自己定的。消息一发布,成绩优异、素质全面的毛冠中立马成了“香饽饽”。毛冠中也不负厚望,不仅给孩子们讲题,还能调解孩子们与父母的关系。

在聂伊君看来,儿子的优秀远不止这些。“在电影院看电影,一定要等电影结束才起身;离开的时候,还要带走其他观众留下的垃圾;在路边见到歪倒的自行车,他会主动扶起来。”聂伊君说,儿子身上的正气,是因为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很多优良品质在幼儿园时期就形成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有不少家长惊讶于话都说不清楚的孩子,居然脱口而出如此思辨的名言。

其实,读诗词、诵经典,早在集团成立之初就是如此,甚至形成了“不学诗、无以言”的观点。不过当时这种教育方式,并未得到社会认可,甚至有专家认为,三四岁的孩子诵读《三字经》《大学》《论语》《弟子规》《唐诗三百首》,是历史的倒退。但如今,诺贝尔摇篮已然能自信地说:“我们是对的。”

2017年2月12日,诺贝尔摇篮还诞生了小学生旧体诗诗社——“生猛诗社”,一些孩子甚至出版了自己的个人诗集。如《梅山可采薇》《初生牛犊》《月牙苑》等。

刘晓燕是青岛人,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的她,2008年来到诺贝尔摇篮,受传统文化教育的感染,学习中医、古诗词、武术,并得到了魏嘉瓒、王海兴、李仕珍等老师的指点,率先在诺贝尔摇篮小学开设了古诗词吟诵和创作课程。她说,读诗、吟诵经典的过程,给了她力量和智慧。

2020年疫情期间,所有中小学包括幼儿园在内都推迟了开学时间。但是诺贝尔摇篮的孩子们并没有闲着,他们在线上开展“文化抗疫”“诗词抗疫”,为医护人员、志愿者写诗,呼吁全国人民读文天祥的《正气歌》,以驱散疫情带给人的焦虑情绪。

不仅读诗、背诗、写诗,诺贝尔摇篮还经常领着孩子们与大师对话。

2016年3月6日,阳玉涓、刘晓燕领着十几名幼儿和学生代表,拜访了诗坛泰斗叶嘉莹先生。叶先生对诗歌的热情,课堂上讲解诗词时的气势,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孩子们又来到叶嘉莹的家,与她一起吟诵《长恨歌》《琵琶行》《蜀道难》。2017年5月6日,师生代表拜访了享有“诗译英法唯一人”美誉的许渊冲教授,当时96岁高龄的许先生,向孩子们讲述自己的翻译,孩子们则为许渊冲背诗、画画,还用武术演绎英文诗,许先生直呼:“这不简单啊!”

拜访大师,在诺贝尔摇篮是常态,师生先后拜访了张岱年、罗沛霖、杨敏如、周汝昌、梁思礼、卢乐山、赵寄石、汤一介、杨叔子、舒乙、严仁英、申泮文、陶西平、陈洪、张启人、汪浩、徐志伟、河清、唐浩明等。

致敬榜样,点燃梦想。

凌天格是2006届校友,从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毕业,不仅能开发游戏,还能发明专利。毕业时,美国特别想留住他,但凌天格坚持回到祖国,和朋友一起创立了格子互动公司。“他说这种爱国思想,幼儿园时就在心里萌生了。”谈起凌天格,阳玉涓脸上满是自豪。2021年5月29日,为了回馈母校,凌天格特意成立了“诺贝尔摇篮教育集团‘格子’校友基金会”,激励学弟学妹共同成长。

“我们并不想办一所普通的学校,而是希望培养出能为中国乃至世界作出贡献的精英人才。”高远的目标,需要更崇高的理想来适配,这不仅是阳玉涓的想法,更是诺贝尔摇篮每一位老师的想法。

编织教师成长的“摇篮”

事业发展,离不开人。诺贝尔摇篮当然也不例外。22年来,诺贝尔摇篮的教师群体中,走出了1名省政协委员、1名市人大代表、1名区人大代表和6名区政协委员,先后有27位园长荣获中国民办优秀幼儿园园长称号。长沙市委组织部教育精英人才项目首席名师工作室连续三届落户诺贝尔摇篮,工作室首席名师章洪2017年被聘为长沙市人民政府督学;名师罗红辉2016年成为湖南省学前教育界首位正高级教师。在诺贝尔摇篮,从河北来的郭超,刚满20岁就成为园长,现在还是长沙市岳麓区人大代表;勤奋好学、敬业负责的园长杨慧娟,21岁就成为长沙市区政协委员。他们的事迹让人感叹诺贝尔摇篮不仅“不拘一格育人才”,同样“不拘一格用人才”。

民办,幼师,这两个不太被看好的标签,为什么能成就那么多优秀的青年人?

成长。

幸福。

有尊严。

有成就感。

“为什么要离开?这就是我的家啊。”被采访的老师们回答各异,但记者最深的感受是,好干事,能成长。

22年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同班同学章洪、阳玉涓,来到诺贝尔摇篮,成为办园“七元老”中的两位。

22年过去,两人分别成长为集团总裁、总经理,章洪还连续两届担任湖南省政协委员。

“没有虚度年华,有太多的成长。”采访时,两人多次这样表示。

与她们有同感的人还有很多。

2012年,只是因为喜欢孩子,大学没毕业的何诚参加了诺贝尔摇篮的校招面试,稀里糊涂地被录取了。一个多月后,他还收到了考编录用通知,家乡永州的某小学。

“说不犹豫,那是假话。”一个是民办园的男幼师,一个是公办有编制的小学老师,一般人都会选后者。

如果说最开始是高大上的园所和集团提供的三室一厅宿舍,让他有些举棋不定的话,那么,几个月之后的国庆节培训,则让他最后下定决心选择留下。

“几辆大巴,100多人,山庄所有的房子全部包下。”整整7天,全封闭培训。大家听讲座、读书,填写心愿卡,举办篝火晚会,每天清早何诚还被要求带领大家练武术。“大开眼界。”更让何诚感动的是,集体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后,何诚被点名上台进行即兴评述。刚刚踏入职场的何诚,“一上台,大脑就一片空白,连自我介绍都不利索了,下台许久,腿还在抖”。

看得出何诚的紧张,台下的老总们一直用温柔且肯定的眼神鼓励他。何诚心里直嘀咕:“竟然有这样的领导,愿意听我‘乱’讲,是个好干事的地方。”

那之后,何诚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

好干事的第一个表现是,被尊重。

在诺贝尔摇篮采访,记者发现几乎每个园内,大门口、楼梯墙壁上,随处可见醒目的标语——“尊师,不尊重老师的请离开”。曾有人议论,说这是“硬邦邦,不柔和”的标语,他们给出的答案——家长首先要尊重我们的老师,这是原则问题,容不得一丝退让。曾有一对调皮的双胞胎,老师在和孩子父亲交流时,父亲居然毫不讲理要伸手打这名老师。“当时被我挡住了,第二天,我就让他们俩退学了。”章洪说,孩子父亲后来恐吓自己,扬言要向董事长告状。“你不尊重我们老师,你的孩子不适合在这里就读”,董事长和园长都坚定维护员工,“诺贝尔摇篮永远是老师们的坚强后盾”。

好干事的第二个表现是,关爱员工。

“包吃包住,待遇是同行业的几倍。”诺贝尔摇篮的员工可谓衣食无忧。每新办一家园,就在同小区为员工租房,保证每人一间。“有次老师们开会到很晚才结束,一名女老师急急忙忙往外跑。原来,她需要通过一个涵洞才能回到宿舍,当时天色已晚,难免害怕。领导知道这个情况后,要求我们一星期内必须就近将所有老师安顿在任教幼儿园所在的小区。”章洪回忆道。

把每一名老师当作自己亲人的理念,不仅仅体现于此。之前春运出行难,集团会派校车把省内每一位老师送到各自的县城,省外老师则报销机票。

好干事的第三个表现是,成长迅速。

员工从学校直接招聘,园长都是自己培养的——这在待遇较高的民办园,几乎不可能。

“一部分是校招,一部分是办订单班。”章洪介绍员工的来源。

为让员工从内心认同诺贝尔摇篮的理念,集团将人才培养前移,与湖南师范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女子学院、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湘中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院校深度合作,并在一些学校开办订单班——还要进行性格测试,去学生家里家访,了解他的成长环境。

为何如此严格?记者疑惑。

“只有幸福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孩子。”

除此之外,订单班的学生,还会以诺贝尔摇篮员工的标准,来规范其日常行为,包括生活作息、学习习惯等。寒暑假时,他们也能带薪实习,参与集团举办的大型活动。

“任何事情,班主任都鼓励我们争第一。”“我们不仅有校服,还有园服!”梁紫娟常常为身在订单班感到自豪。

“好多没能进入订单班的学生,反复请求我们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而一些通过面试的,说自己生来就注定是诺贝尔摇篮的人。”负责订单班培养工作的艾艳军园长回忆道。

湘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地腾出一间教室,按照诺贝尔摇篮的风格打造。

餐桌摆放统一,厕所设置统一,好让订单班学生提前适应如何观察幼儿进餐,在哪个方位照看幼儿上厕所。

订单班之外,教师成长更多的是依靠入园后的培养。

“00后”杨慧娟就是个典型案例。

2020年2月27日,集团例行培训,杨慧娟与大家分享读书体会。《做个幸福快乐的幼儿教师》是指定书目,杨慧娟读得最认真。之后,在一些大型活动中,杨慧娟积极参与演讲、吟诵等,表现出色。一年后,年仅21岁、入职才2年、还只是带班老师的杨慧娟,被破例直接任命为副园长,连跳好几级。

接下来的日子,杨慧娟历经4个不同岗位,“漂流”4个园所,3年内5次搬家。

“漂流”第一站是在瑞莱恩园当晚班老师。在大多数女孩睡“美容觉”的时候,杨慧娟不眠不休,一个人照顾20多个孩子,为其盖被、擦汗、调整睡姿、照顾起夜,事无巨细。杨慧娟还记下了几万字的幼儿故事。

“当时临近一场讲故事比赛,有个平常说话不太流利的幼儿,早上5点就自己起床,眼睛还没睁开,就自己主动要求背诵岳飞的《满江红》,让我深受感动。”杨慧娟说。

让杨慧娟印象最深的,是在阳光100园的厨房做后勤。

“除了炒菜,什么都做。”杨慧娟说。她几乎每天都是早上5点多起床,6点赶到食堂,备菜、洗菜、切菜、分类、分餐、打扫厨房卫生,下午5点多才回去。

年纪轻轻,就让她这么累?看似“不近人情”,实则用心良苦。去年,杨慧娟当选为天心区政协委员。

好干事的第四个表现是,小幼师也能拿大课题。

2004年,章洪拿到了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毕业时,导师千叮万嘱不要再去幼儿园,“在那里,你的学术生命就没有了”。章洪坚持要回诺贝尔摇篮。

几年后,导师再次询问章洪近况。“拿到了一个国家级课题呢!”导师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幼儿园能承担国家级课题?

微信图片_20221114161649.jpg

“这是教育部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学前教育体系创新与诺贝尔摇篮教育实践研究。”章洪兴奋地介绍着课题内容,诺贝尔摇篮是全国第一个独立承担国家级课题的幼教集团,此后我们又不断去深化自己的研究,比如幼小衔接、传统体育游戏、诗词教育……诺贝尔摇篮还建起了31家研究室,包括针对课程类的国学启蒙研究室、武术气功研究室,关注幼儿成长类的0—3岁早起教育研究室、幼儿潜能开发研究室;关于教育思想类的张伯苓教育思想研究所、李叔同教育思想研究室等。很难想象,一个民办教育集团会在组织架构中设置这么多研究所(室)。据不完全统计,22年里,诺贝尔摇篮拿到26个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员工出版专著18部,发表论文27篇。

“不是诺贝尔摇篮需要我,而是我需要她。”采访时,不少老师这样表示。

员工有如此认识,单位何愁没发展?

大格局成就大时代

诺贝尔摇篮诞生时,并没有赶上民办教育的飞速发展期。

1999年9月16日,全国民办教育改革和发展专题现场研讨会在湖南召开,之后,民办教育迎来了一次“大洗牌”,逐渐进入规范发展时期。2000年前后,一批办学条件优越的民办学校在这场洗牌中销声匿迹,但诺贝尔摇篮却逆流而上,异军突起。

面对时代的洪流,诺贝尔摇篮的生存之道是什么?

“顺势而为。”章洪用了简单的4个字,“首先自己要自律。”

比如规范办学。在诺贝尔摇篮有两条“铁律”:不得背后议论别家幼儿园、小学、教育机构;不得接受家长的宴请、礼物等。入读诺贝尔摇篮的孩子,老师100%要家访。一次家访时,孩子家住得比较偏远,家访老师返程时已是晚上11点多。“不好打车,我送你们。”孩子爸爸主动提出。老师坚辞不受:“如果我上了车,明天就不能在诺贝尔摇篮工作了。”

采访中,不止一位家长说了类似的故事。比如,诺贝尔摇篮的老师来家访时,连鞋套、茶叶和水杯,都是自己准备的。曾经一位家长为了孩子得到更多照顾,想给带班老师“表示一下”,但另一位家长劝告:“不要送,送不进去的。”

诺贝尔摇篮在管理上如此严格,不仅是为了教育的公平,保证每位教师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更是因为诺贝尔摇篮有一句“99%=0”的名言,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绝不允许有1%的失误。

对于一家教育机构而言,诺贝尔摇篮的理想很大,大到为孩子的终身考虑。但也可以说,它的目标范围很小,受益的人不过是几千名孩子,比起全省几十万名学龄前儿童,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口碑好,质量高,但覆盖人群少。2013年6月,时任长沙市副市长夏建平来到诺贝尔摇篮参观,也曾提出这样的期望:“诺贝尔摇篮幼儿园办得这么好,小朋友发展得这么全面,但是收费高、不亲民。你们也一定要带头办一所普惠性幼儿园,让名园带动民园。”

那时,公办园学位占比少,“入园难、入园贵”的现象已经凸显。诺贝尔摇篮又一次顺应时代的需求,在岳麓区参加了第一批委托民办普惠性幼儿园的招标。

“我们在梅溪湖建了一所全新的大树幼儿园。和诺贝尔摇篮的高端园不同,这家幼儿园完全不考虑任何收益,每个月只收取1000元,包括保教费和伙食费。”郭超原本是阳光100园的园长,得知集团要办普惠园,她主动申请担任新园长,开荒破土。

让郭超印象最深的是,幼儿园还在装修时,就有不少家长前来咨询,还没开园,就有50多个家长预约报名了,一开园就有700多个孩子。

2017年至2018年期间,有的家长甚至一大早就守在幼儿园门口排队报名。最近一两年实行网上预约报名,排队的现象少了很多,但目前大树幼儿园的在园人数常年保持在900人左右。

大树幼儿园的成功,并未止于一次尝试。2018年11月7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提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原则上公办园的学位占比不低于50%。

时代对民办幼儿园下达了一个新任务——转型。省、市、区层层下达指令,要求所有小区配套园在2019年底要转为普惠园。

章洪记得,那段时间虽然困难重重,但仍感受到了在长沙办学前教育的幸福。政府为了支持民办幼儿园转型,要求开发商减免一半的房租。“比如达美幼稚园,岳麓区教育局的领导带着我们跟开发商谈了8次;望城区成立了幼儿园整治领导小组,规定开发商收取房租的标准是一个班不超过3.5万元,当时诺贝尔摇篮新地东方明珠幼稚园一共15个班,只收了40多万元的租金,如果按照高端园的标准,租金需要100多万元。”

转普惠园是回应政策要求,办高端园却是家长的心声。“很多家长并不希望我们转为普惠园,他们期待的是优质教育资源。”虽然是两难的选择,但章洪对于诺贝尔摇篮未来的走向并不迷茫。“转型是我们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但不管如何转型,规范办学是我们的底线。”

到目前为止,诺贝尔摇篮一共转型了9所小区配套园,且全部都是一级普惠园。这不仅为自己争取了更多的补偿性办学经费,也争取到了宝贵的公共资源。

比如培训。今年5月,周志婷作为一级普惠园湘江壹号园的园长,获得了一次专门针对一、二级普惠园园长的培训,内容涵盖师德师风建设、学前教育政策法规解读、园所规范化管理、保育教育质量提升等。

“满满的干货。虽然以前集团内部也有培训,但大多是抓保教落实,幼教理论方面的知识比较少。”被评为一级普惠园后,市里、区里,还有长沙市学前教育协会,每个学期都安排了免费的园长培训,周志婷说,对于民办幼儿园园长来说,这是一个绝好的成长平台。

当然,顺势而为,不仅是乐于接受时代的挑战,还应借助时代的力量自我成长。

2010年,章洪去安化县东平镇做调研。当时她了解到,镇上中心幼儿园招老师只能出得起800元一个月的工资。而就在幼儿园门口,一家理发店贴出招徒启事,每个月1200元。

“如果我是当地人,会愿意当幼师还是学徒呢?”面对这样的灵魂考问,章洪既痛心又无奈。可是,改善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提高教师队伍业务能力、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水平,这些问题并非凭一园之力就能解决。

作为拥有省政协委员、长沙市人民政府督学、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兼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等多重身份的章洪,深感责任重大。“一个行业发展最大的福利是政策。但很多需求在省级层面有政策,学前教育归县、区政府管辖,落地实施有一定的难度。”为此,2021年章洪召集了16名省、市、区三级政协委员,成立了湖南省政协委员学前教育工作室,希望委员们以自身影响力辐射社会,共同呼吁一些政策的落地实施。

“办学这么些年,诺贝尔摇篮不仅仅创办了这么多实体,沉淀了一些教育理念,培养了一批孩子和老师,更重要的是,它一直站在研究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成长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章洪说。

22年,诺贝尔摇篮当年做的“梦”是否实现,不好评断。但至少可以肯定,诺贝尔摇篮未来的成长,依然会伴随着他们这个最初的梦想。

摇篮之“大”,大有可为。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