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基础教育 > 教育人物 > 详情

陈丽波:教书18载 “弟子”长大后成了她

2021-12-08 14:52:02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记者 王诗蕾 通讯员 刘纪新

  一辈子,一个地方,只做一件事——育人。当谈到自己20多名学生长大后成为像她一样的乡村教师时,新邵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潭府乡中学校长陈丽波脸上满是自豪。

  2003年秋季开学,陈丽波来到新邵县潭府乡中学当一名数学教师。陈丽波说,这次的“转行”并不太轻松。

  为了精进专业,出身教师世家的陈丽波想到了拜师。她不时向妈妈请教,又拜资深数学老师李吉玲为师。“李老师经验丰富,而且独具风格。”顺利拜师后陈丽波就开始了一边教书一边“求学”的生活,“晚上备好教案,交给李老师审阅,每天首先听李老师讲课,然后按照所学“复制”上课,坚持了整整1年。

  “我喜欢站在同学的角度去想问题,怎么才能把学生讲懂讲透才是最重要的。”在陈丽波看来,有趣的情景导入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热情。该校学生纷纷表示,陈丽波有一个“百宝箱”,看似生活用品,可到了课堂马上变成了神奇的“数学道具”,就连教室的板凳也能被陈丽波“抡”起来当成讲解数学的工具。

  多年过去,慢慢地讲课内容由“复制”演变为了“创新”,形成了陈丽波自己的一套教学风格。陈丽波也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导主任,直至这所中学的“掌门人”。“潭府乡优秀教师”“乡十佳师德师风建设标兵”“县优秀班主任”“县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也蜂拥而来,而这些荣誉的取得,离不开陈丽波的努力。

  陈丽波深爱自己的学生,总是尽己所能给学生以生活上的帮助、行为上的指引、思想上的启迪,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2006年的一个中午,陈丽波突然发现班里一名叫小应(化名)的学生,一个人蹲在一旁,陈丽波走过去,发现他碗里只有二块“霉豆腐”。通过打听,陈丽波了解到小应家非常贫困,妈妈离家出走,父亲在周边乡镇从事体力活,小应随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 ,每周的下饭菜总是“霉豆腐”。得知这一情况后,陈丽波不时叫上他到家里“聚餐”,有时把自己碗里的肉夹给他吃,想方设法帮助他改善生活。

  学习上,小应性格内向,课堂上发言不积极,陈丽波在批改作业时,总会在小应作业本上写一段鼓励的话。渐渐地,小应变得活泼开朗起来,积极主动地参加集体活动,学习成绩也有了显着提升,中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想学校。尽管离开了自己,陈丽波时常与小应保持联系,2011年,小应再次以优异的成绩考取邵阳学院,他充满感激地给陈丽波写信道:“陈老师,我考上师范了,将来要成为一名像您一样的好老师。”2015年,小应从邵阳学院物理系毕业,如愿以偿的来到太芝庙镇中学,当了一名物理教师。

  看着自己往日悉心教导的学生,如今成了自己的同事,陈丽波还是一如既往的关心着他们的成长。

  “以前是学生时,我非常敬畏陈老师,她对我们严而有爱。现在是同事了,感觉波校好温暖。”潭府中学年轻数学教师罗蕾谈起陈丽波来,话匣子就关不上了。2018年,罗蕾成为潭府中学教师中的一员,并与当时还在担任数学老师的陈丽波成为了同事。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她,在开学第二周就遇到了一个“大麻烦”:处理班里学生早恋方法不当,导致男生不来学校上学,家长来校投诉。“当时我被吓懵了,眼泪一直在眼眶中打转。这事传到了陈丽波的耳朵里,我还以为她会狠狠训我一顿,怪我处理不好家校关系。可是,陈丽波并没说什么,马上找到我,带着我去家访……”时隔三年,罗蕾依然记得陈丽波的话:“你遇到困难一定要告诉学校,学校永远是你的‘娘家’。”

  “她特别关心青年教师。为促进学校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她要求年轻教师寻找信任的师傅,实实在在开展拜师求学活动。同时定期开展粉笔字、普通话打卡,每周徒弟要向师傅上汇报课,每天师傅要对徒弟实行总结性评价。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才能一年站稳讲台,三年成为小名师。”同是曾为陈丽波学生的年轻教师李珊珊介绍说,每周周前会上,陈丽波还安排一名教师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分享会上,有笑声、有掌声,也有泪水。老师们常常被自己感动得落泪,也常常为身边的同事真心喝彩。这样,“师德”二字变得不再那么遥远、飘渺。

  “学校新建了教师公租房、学生食堂、学生公寓、塑胶球场方便师生生活,感觉像家里一样,所以我住校。”离家不远的李珊珊说,“这里的氛围很融洽,有什么问题,学校会提前想到,有学习、比赛的机会,学校都推荐我们年轻老师去。”

  至今为止,在陈丽波的影响下,20多位“弟子”返回农村变成了“她”。学生形容陈丽波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好老师,而陈丽波却说:“我只是一位用心做事,用情待人的普通人民教师。”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