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先声 > 先声观察 > 详情

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未来

2018-08-13 09:39:44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丁玲学校的葫芦丝和篮球场表演

临澧县二完小的大课间活动

    丁玲大剧院的精彩表演,展示素质教育成果

    本网记者 江新军  王振亚  李俊伟

    通讯员 龚国平  朱为为 朱圣德

    学生思想政治合格率100%;学前一年教育入园率100%,义务教育入学率100%、年巩固率9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100%;除市直外,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总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连续10年位居常德市第一;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连续9年位居常德市第一;学生体育、科技、文化、艺术比赛,获国家、省、市级奖励2000多人次;高考高分比例、一二本上线率、总平均分等核心指标始终居于省市前列……

    是什么让临澧教育获得了如此之多的金字招牌,实现了由局部高质量向全面高质量的跨越?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孩子在家门口有好学校、课堂上有好老师、学校里有好成长,一句话,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未来!”临澧县教育局局长徐建新给出了言简意赅的答案。

    家门口有好学校

    临澧,自古以来崇教兴学。在面积仅有1203平方千米的沃土上,先后走出过李如圭、林伯渠、林修梅、丁玲、未央、于沙等英雄豪杰和文化名人。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三年来,临澧人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路上,始终把“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民生工程来抓,正如县委书记陈章杰所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生活。而在创造美好生活的路上,教育不仅不能缺席,而且必须跑在前头”。

    教育跑在前头,动力在哪里?

    “动力就是县委、县政府给教育的承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决不能成为一句空话,必须在日常工作中真正做到优先编制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优先补充教育用人、优先落实教师待遇、优先解决教育难题。”徐建新一口气说出了县委、县政府重教的“六个优先”。

    优先不优先,最能说服老百姓的,便是家门口有没有好学校。

    近年来,临澧县委、县政府历任领导以兴教一方为己任,接力前行,聚力发展,累计投入2.3亿元,新建、维修、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17.5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综合楼、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84栋,配套学生新课桌椅1.03万套、学生床铺5550张、学生食堂餐桌椅1400套,为30所学校安装热水设施,改造旱厕31个,新建“班班通”教室762间,改造农村薄弱学校66所。

    “教育公平,从来不是简单的教育问题,而是民生问题,首要责任者是党委和政府。”这是2017年12月13日履新临澧刚刚一周的陈章杰在调研临澧一中、临澧职中、丁玲学校等学校后说的一番话,“我认为,一个地方建得最好的房子应该是学校,这体现了一个地方党委、政府对教育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也是检验党委、政府是不是真抓、真重视教育的试金石。”

    2018年元月3日,陈章杰在安福镇主持召开第一次乡镇党委书记例会,会议开到12点半,他来不及吃中饭,与县委副书记辛春生等一起,冒雨来到县中心幼儿园、二完小、一完小、三中逐一察看校内房改房。

    这4所位于县城的学校,共有房改房149套,如果纳入棚改拆迁,以每套40万元计,共需资金5960万元,加上征收原城关粮库给县一完小扩容的1.2万平方米计4000万元,总共需1亿元。对于可用财力十分有限的临澧来说,这是一笔没有任何直接回报的投入,因此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投入太大,县里一时半会儿拿不出这么多钱;有人建议拿一个亿搞棚改拆迁不如重修一所学校。

    察看完现场,陈章杰对同行的相关部门负责人说:“办教育,既不能有短视行为,也不能给空头支票。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老百姓最关注的,也是老百姓最能切身感受到的,比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具体、实在。4所学校的所有房改房全部纳入棚改拆迁,这是有利于学校管理、学生安全的大事,更是城区学校扩容提质、化解大班额的好事。请相关部门做好工作,6月底以前全部腾房。”

    化解大班额无疑是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重要一环。临澧县早在5年前就着手了这项工作。

    比如县城东西南北中,东有一完小、西有二完小、南有四完小、北有五完小、中有三完小,布局相当合理。五完小是2014年下半年投资1500万元新建的,主要解决工业园区180家企业、1.5万就业人口子女的上学问题。

    比如县城有三中、丁玲学校2所初中,挤在城东文化街上,相距不到2千米。城西、城南、城北的孩子上学极不方便。

    2014年县委、县政府征地约6.6万平方米,投资1.2亿元,将丁玲学校整体搬迁至城西。

    记者走进丁玲学校,一条宽阔的沥青校道将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自然分开。左手边6栋5层红墙绿瓦的教学楼与3栋学生公寓呈梯形排列,右手边的艺体楼、观礼台、400米塑胶跑道及运动场,凸显了学校的大气与生机。

    说起学校的整体搬迁,校长杨隆玉感慨良多:“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丁玲学校最有说服力。一是从城东搬到城西,让城西的孩子上学方便了;二是原来的丁玲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师资和生源可以在全县挑选,收费也高,周边居民的孩子想进丁玲学校可谓一座难求,老百姓意见较大。鉴于此,县委、县政府以壮士断腕的魄力于2014年将学校转为公办,并于2016年秋季实行划片招生。”

    发展公平的教育,重头戏应该在农村。

    这些年来,临澧县为了让农村孩子与城区孩子享受同等教育,想了很多办法。县级领导、县直部门联校支教便是最具温情、最有力度、最见成效的举措。

    2015年,县委办、县政府办下发了《关于开展县级领导、县直部门联校支教活动的通知》,对活动形式及方法、活动职责及目标等进行了详细界定。比如对“联校县级领导职责”就有三条界定:一是深入联系学校,了解所联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安全维稳、常规管理及教育教学等情况;二是组织支教单位结合实际制订支教计划,落实支教措施;三是组织支教单位每年到联系学校召开1至2次议教会。对“支教单位职责”也有四条界定,其中一条是“每年为学校办1至2件实事”。

    “这可不是纸上谈兵,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要对联校支教活动进行督查,及时通报落实情况。同时,县委、县政府把联校支教活动纳入了对乡镇、街道、县直各单位、经济开发区年度绩效评估考核内容,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适时予以通报。”教育局党组成员、主任督学李永忠如是说。

    佘市桥镇文家店新屋小学是一个偏僻的教学点,也是县长蒋颖群的联校支教点。学校有一至五年级学生43名、幼儿9名。2017年9月8日,她带着县政府办、县发改局、县城投办、县党史办、县能源中心、县人民银行、县供电公司等单位的负责人来到学校,当看到杂草丛生的操场和鹅卵石铺就的跑道,蒋颖群心里很是内疚。

    在座谈会上,蒋颖群说:“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保障教育公平。这里没有像样的操场,没有开展篮球、排球、乒乓球活动的设施,我这个当县长的有愧于孩子们。”

    座谈会上,7个支教单位纷纷解囊,共筹集资金30万元,用于操场硬化、塑胶跑道铺设及添置篮球架、排球网和乒乓球桌。

    一个月后,她再次带着7个单位的负责人来到学校,察看操场、跑道及体育设施添置的进展情况,当看到硬化了的操场、铺设了塑胶的跑道、竖起的新篮球架、排球网和添置的乒乓球桌后,她会心地笑了,并对部门负责人说:“我代表孩子们向你们表示感谢!”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又确立了2018年的三大支教任务,建“班班通”教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7个单位再次解囊,筹集资金20万元。

    蒋颖群有一句口头禅:“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教育。”2012年来临澧的她,6年来跑遍了所有乡镇中学、中心小学,只要听说教学点有困难,她必抽时间去看。不仅如此,她还把在长沙市雅礼中学就读的儿子转到了临澧一中,用自身的示范告诉全县老百姓,临澧教育的质量是不容置疑的,县委、县政府重教的意识和行动也是不容置疑的。

    让老百姓不容置疑,难!但临澧做到了。

    2016年,县人大常委会把《关于加强城区学校合理布局的议案》作为重要议案,县政协把《关于深入推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作为主席会议1号提案。

    三年来,除书记、县长外,县委副书记辛春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华桥,县政协主席朱泽欣,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毕金生,常务副县长徐兴庭等30多位县级领导、100多个县直部门为援建学校捐款700多万元,办理实事100多件,让九里乡和平小学、柏枝乡岗上铺小学、杨板桥乡中心幼儿园、修梅镇永红小学、佘市镇白洋小学等40多所学校旧貌换了新颜。

    信息化建设,全县学校实现了100%“校校通”、中心小学以上学校100%“班班通”(50人以下村小、教学点建1个移动式“班班通”;50人以上、未达到45人标准班的,建2至3个移动式“班班通”)、全县教师100%实现了“人人通”,创建了“起步晚、发展快、校准高、运用好”的信息化建设临澧样本。

    学前教育形成了“以县中心幼儿园为示范、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公办幼儿园为主体、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格局,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85%以上,全县普惠型幼儿园覆盖率达86.2%。

    “没有质量的公平是假的,没有公平的质量也是难以服众的。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不仅是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四大班子的共识,也是全县各部门、乡镇党委政府的共识,更是社会各界人士、普通老百姓的共识。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凝聚重教共识、汇聚发展力量,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徐建新眼中带光地说。

    课堂上有好老师

    “习近平曾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要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课堂上必须有好老师。”教育局分管人事的副局长杨成玉深有感触地说。

    走进临澧县第一中学的一间教师办公室,记者在堆满书本的办公桌旁看到了几张折叠床。“这些床都是高三的老师带来的。高三老师的压力不比学生小,工作紧、任务重。经常要加班到深夜,累了就在折叠床上躺一会儿。”校长陈伟介绍道。

    这只是临澧县教师敬业的一个缩影。

    “我以为早上6点钟起床算很早了,可到学校后才发现有很多老师早就到了,大家这么爱岗敬业,给我满满的正能量。”临澧县第三完全小学一位新进教师与记者分享道。

    杨板桥中学的胡蔓老师患有风湿病,关节经常痛,但她没有请过一天假。病情严重的时候,她只会在周五放学后去县城看病,周一及时返校工作。她的孩子本来在县城读书,为了兼顾工作与孩子,她把孩子转到了杨板桥中学。这让校长非常感动,“胡老师把孩子转到我们学校,既是对工作的热爱,也是对学校的信任。看到老师都把孩子特意从县城转到乡里,周围的居民对学校也就更有信心了。”

    好老师不仅要爱岗敬业,还要有浓浓的教育情怀。

    53岁,30年,1所山村小学。一组数字串起一位教师的人生轨迹。

    为了山区教育的发展,刻木山乡和平小学女教师郭绪香坚守偏远山村30年。

    “山村学校条件差,但是教育不能落后。”郭绪香给自己定了标准,每节课她都会认真备课,课堂上她还会想办法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寓教于乐。曾经,她有机会调到中心小学任教,但她拒绝了。她说:“这里的孩子需要我,我要一直守着他们,让他们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丁玲学校的张娟老师看到班上的留守学生李珊因牙齿不美观而自卑,便带她去县人民医院矫正牙齿。这让李珊忍不住感慨:“老师和妈妈一样好。”

    临澧县第三完全小学的蒋小华老师多年来资助的学生有60多人。她所带的班有一位叫张洁的学生,父母离异后,父亲整天打牌赌博,家里债台高筑,导致他郁郁寡欢,还面临辍学的危险。蒋小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资助张洁、转化张洁,你义不容辞。”蒋小华在心里对自己说。不仅如此,她还号召全班同学都来关心张洁,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慢慢地,笑容又回到了张洁的脸上,他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长进,体育特长也得到了充分施展,在县田径运动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如果说敬业精神与教育情怀是好老师“育人”的“软实力”,那么,扎实的专业素养便是好老师“教书”的“硬实力”。

    为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与职业修养,多年来,临澧教育人在教研之路上不断探索。

    “一开始开展教研工作的时候,老师们有各种畏难、消极情绪。要恢复科研生态,让全县3000多名教师慢慢爱上教育科研,必须找到一种‘耐旱抗寒’的‘种子’。临澧县找到的‘种子’,就是小课题研究。”教育局分管业务的副局长朱政权说。

    在县教研室的协助下,小课题研究项目于2004年在杉板桥中学启动。“小课题小而精,在学校一试点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据此还编辑出版了《教师小课题研究方法与指导》一书。自此,‘小课题’的研究在全县推广。”已调任佘市桥中学校长的杨海波说。

    2009年5月,临澧县教育局下发了《关于开展“以小课题研究为特色”的校本教研活动方案》,以“五个一”(编好一本“书”、开好一个“口”、布好一张“网”、用好一杆“秤”、升好一次“级”)为抓手,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学校教育科研难的问题。后来,临澧县又组建了校内互动、校片带动、校级联动、城乡助动、区域推动5种乡域科研运行模式,形成了“教师全员小课题研究打基础,县市级课题上水平,省部级课题出特色”的临澧经验,一个“校校有课题、人人在研究”的教研景象在临澧呈现。截至“十二五”末期,临澧共立项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省级课题14项,结题9项;市级课题10项,结题7项;出版教研成果专着4部。

    近10年来,临澧一中的教学质量有口皆碑,无不得益于每天组织的专题教研活动,学校每天安排一到两个学科专题组开展90分钟的专题教研,在教研过程中,每个参与的教师都要发言。陈伟告诉记者:“我们对教研活动的要求是‘务实’,所以我们的研究课题非常细小,比如‘议论文如何开头’就是一个专题。这样做,针对性强,效果好。”

    临澧县第三完全小学每年都会开展“中青年教师大比武”,让老师的才能得以充分施展。平时,学校也经常组织老师参加各种培训,让老师们不断充电。在一次比武前,蒋小华老师参加了一次省骨干教师培训,回来之后,她推翻了之前的备课方案,用新学到的教学理念重新备课,最终在比武中获得了一等奖。刚来三完小不久的杨君老师忍不住感慨:“学校的教研氛围非常浓,虽然我已经教了十多年书了,但是来到这里,我仿佛又变成一个刚起步的毕业生,跟着资深的老师学习成长。”

    2012年调入杨板桥中学的历史老师梅林,在私立学校待过,自觉见过“大世面”,又是学校最年轻的本科生,对自己精心准备的见面课信心满满。没想到,见面课上完后,他并没有如愿听到一片赞美声,老师们直言不讳指出的问题让他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排外”的学校。但是,当他看到教研组长也没能“幸免于难”,示范课后同样得到同事们直率而又犀利的点评时,也就化解了心中的误会。这样求真务实的教研氛围也感染了梅林,激励他不断追求专业成长。2013年5月,他上的一节九年级历史课,在常德市的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课堂上,稚嫩而又洪亮的读书声穿过洁白的玻璃窗,钻入耳际。教室正中央,一块大屏幕正在播放着桂林山水美丽的画面,孩子们睁大眼睛紧紧盯着屏幕,空气中流动着好奇——这是记者在临澧县新安镇中心小学看到的一幕。

    新安镇中心小学只是享受教育信息化红利的学校之一。学校新建的录播室不仅让本校的老师和学生们受了益,而且让沙堤、洞坪、龙凤、梁冯4所村小通过网络联课实现了同步教学。

    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关键在师资均衡。为缩小城乡师资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临澧县全面落实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积极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仅2017年,就公开招聘了新教师73人,安置免费师范生19人,吸引在外县工作的临澧籍教师回乡任教11人。

    临澧县还以乡镇为单位,实行“走教制”,选派中心校教师深入偏远学校任教短线学科,以弥补偏远学校(教学点)英语、音乐、信息技术等科目任课教师短缺的问题。

    刻木山乡群玉小学的王金琼是县级骨干教师,看到教师交流活动方案后,她主动请缨到和平小学任教,承担起两个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解决学生不爱学数学的问题,王金琼改变教学方法,坚持每节课用情境导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她还特别喜欢与同事们交流分享,一同进步。她说:“来农村学校交流,让我有了一个展现才华的平台,在这里,我感受到了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

    在临澧,近三年来像王金琼这样自愿参与轮岗交流的校长、教师有772人,这一举措确保了师资配置的均衡和农村孩子学有优教。

    学校里有好成长

    “没有文化成绩过不了今天,仅有文化成绩过不了明天。”在徐建新眼里,教学质量与素质教育不可偏废其一,必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这种教育观的指导下,临澧县自2017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大型活动,集中展示素质教育成果。今年的集中展示活动于1月10日晚在丁玲大剧院举行,共有来自16所学校和幼儿园的16个优秀节目参加展演。当时,全体在家的县级领导和部分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及各乡镇街道、县直部门负责人应邀观看了演出。“县职业中专的T台秀创意十足,县中心幼儿园的儿童舞蹈调皮可爱……”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县教育局体卫艺股股长李旻津津乐道。

    徐建新说:“这样高规格的活动在全县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坚定了中小学打造办学特色和开展素质教育的决心。”

    此言不虚。

    从城镇到乡村,从城区学校到村小、教学点,几天时间里,记者走访了该县十几所学校。让人惊叹的是,每所学校都是教师善教、学生乐学,都有拿得出手的“绝活”。毫不夸张地说,校校有特色,孩子们在每所学校都有好成长。

    丁玲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如果说,以前的丁玲学校更看重教学质量,如今的丁玲学校则实现了教学质量与素质教育的比翼齐飞。

    来到丁玲学校,只见校道旁的橱窗里张贴着学生在校、县两级运动会中取得的成绩,展示的是最近评出来的“阅读之星”“礼仪之星”;教学楼的墙壁上挂着学生的书法作品。“从这些展示中可以看出我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副校长刘昌稳说,“丁玲学校以‘八礼四技’为抓手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即通过学习八种礼仪(仪表之礼、餐饮之礼、如厕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仪式之礼),修炼必备品格;训练四项技能(足球、葫芦丝、阅读、汉字书写),发展关键能力。”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幅挂在教学楼一楼的书法作品总会引来学生驻足欣赏。你敢想象吗?这幅笔法遒劲、苍茫大气的书法作品竟然出自一位小学生之手。“每次看到同学们围观,我都特别自豪。”丁玲学校六年级3班学生高弋舒是这幅字的作者。她之前的书写水平并不算高,进步得益于学校要求班主任每天中午抽出20分钟时间,指导学生练习书法。

    地处临澧县经济开发区的临澧县五完小是一所伴随着城镇化发展而兴建的学校。在2017年的素质教育流动现场会上,五完小学生的太极操表演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不敢相信这所新学校竟有这样好的表演。校长刘文锦说,学校在“尚美”文化的指引下,大力开展艺体教育,自创了苹果舞、太极操等特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位于澧水河畔的新安镇中学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学,学校的中考质量10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县前列,素质教育也走在了全县前列。“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湖南省信息化创新应用中小学网络联校”……打开学校的荣誉册,这些称号赫然在目。“比起这些称号,学校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校长郝诗年说,“学校坚持每年举办艺术节、运动会,给同学们展示的机会和提高的平台。”

    “在这里,我遇见了更好的自己。”眼前这位高高瘦瘦的男生叫谭卓文,是常德市“三独比赛”一等奖的获得者。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娃,谭卓文没想过自己会与舞蹈扯上关系,是学校帮助他一点点蜕变,一步步向前。契机出现在三年前,在班上的一次集体活动中,身子骨灵活、节奏感强的谭卓文被班主任发现。在班主任的建议下,他开始练习舞蹈。如果说,仅仅是练习,谭卓文增加的最多是跳舞的兴趣。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不仅给予他在学校展示的机会,还推着他参加各级竞赛和汇演,不断磨练他,最终使他脱颖而出。

    踢足球、垫排球、跳绳、短跑……记者来到距县城10多千米的修梅镇永红学校,放学后的孩子们在塑胶运动场上享受着运动的快乐。可不是!在今年4月举办的临澧县中小学生球类运动会上,永红学校派出的排球兴趣小组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校长罗宝初笑着说:“全县球类运动会没要我们参加,是我们自告奋勇要求的,第四名不容易啊。除了排球,学校还组建了阅读、写字、舞蹈等5个兴趣小组,培养孩子们的特长。”

    “诵读国学经典 打造书香校园”,刚来到佘市桥镇中心小学门前,就看到了这句显眼的宣传语。走进学校,太极拳活动场、篮球活动场、乒乓球运动场等活动场馆一应俱全。校长金可平说,通过弘扬传统文化,学校形成了国学诵读、太极表演等特色课程。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书香校园”“艺术校园”“科技校园”“阳光校园”等在临澧不断涌现,学生素质也跟着提高。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该县学生在省内外体育、科技、文化、艺术比赛中,获国家、省、市级奖励2000余人次,省级以上集体奖励50余次。

    “个人奖也好,集体奖也好,都能找到留守儿童的名字。”团工委书记文科说。

    留守儿童是教育的特殊群体,为了让留守儿童不缺关爱,不缺成长,临澧县不断加强留守儿童的帮扶力度。采访中,我们来到了修梅镇赵家巷村的“留守儿童之家”。只见孩子们有的看书读报,有的唱歌跳舞,有的打乒乓球。“现在的‘留守儿童之家’成了村里80多名孩子的乐园,在这里,孩子开心,家长放心。”赵家巷村村民赵银玲高兴地说。

    该县把“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作为服务基层儿童的关键环节,各乡镇均成立1个标准化“儿童之家”示范点。“儿童之家”设有活动室、图书室、办公室等场所,室内外滑梯、乐器、益智玩具等文体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为保证其科学运转,真正服务广大儿童,所有“儿童之家”均配备1名专职福利主任,并建立了安全管理、儿童之家档案管理、儿童之家志愿者工作等规章制度。

    与此同时,临澧县还全面落实了资助政策,保障孩子的基本受教育权和成长发展。据统计,最近几年,该县共资助学生15014人次,累计资助金额达1226.43万元,全县无一人因贫失学。

     “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党的十九大给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作为教育人,唯有创新实践才能兑现承诺、落实要求,才能真正让每个孩子拥有更美好的未来。”采访结束时,徐建新深感责任之重大、使命之光荣。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