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佳)一场跨越千里的生态之约,一次连接湘江之畔与昆仑山脚的青春对话。11月5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清风林语”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与新疆理工职业大学“心晴部落”的同学们云端相聚,共同开展了一场题为“小草木,大生态——生态文明的整体观与践行路”的线上宣讲活动。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关于绿色未来的心灵共鸣。

一幅幅震撼的对比图景展现在两地学子眼前:从触目惊心的“电子垃圾围城”,到一处处蝶变而来的“国家公园”。不同“绿色转身”的生态修复案例,如同一面镜子,引发了同学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深思考。在宣讲中,从塞罕坝的“一棵松”到绵延北方的“绿色长城”,从长江黄河的“共抓大保护”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升华,主讲人杨建韦娓娓道来,勾勒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如何将宏大的生态理念付诸行动?这次宣讲给出了“青年答案”。“清风林语”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的同学们充分发挥园林专业特长,特地选取了新疆伊犁河谷丰富的自生植物作为案例,讲述这些顽强生长在河谷边的“生态原住民”,如何保持水土、如何记录气候,讲解得清晰而充满趣味,向屏幕另一端的新疆同学们揭示“小草木”中蕴含的“大生态”智慧。

宣讲尾声,一场关于青年担当的生态文明倡议将气氛推向高潮:学园林园艺,可以构建生态空间;学建筑学,可以打造会呼吸的建筑;学纺织专业,可以传递可持续美学;学经济管理,可以推广绿色消费……“每一个专业都有绿色担当,每一位青年都是生态答卷人。”这一精辟总结,赢得了云端两侧同学们热烈的线上掌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清风林语”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长期致力于青年生态文明宣传,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学校“求是求新、树木树人”的校训,将专业所学与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紧密结合,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生态+思政”特色的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获批团中央志愿服务项目2项,被多家媒体报道。

本次活动更是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发挥生态文明教育特色、积极支持援疆工作的生动体现。通过专业的交流与青春的互动,不仅播撒了绿色的种子,更巩固了湘疆两地青年的深厚情谊。正如队员们所说:“正如多样的植物构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各民族青年携手同行,才能共筑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最坚实的根基。”
编辑:余杏 实习 胡芸帆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