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基础教育 > 市县联播 > 详情

湘潭市雨湖区:梅花学校在全省进行经验交流

2025-11-21 17:14:16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黄华英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黄华英)11月20日上午,在全省中小学生全员文体活动经验交流与观摩研讨活动中,湘潭市雨湖区姜畲镇梅花学校作为唯一的农村学校代表,以《耕植乡土润梅花 文体育人绽芳华》为题进行现场经验交流,分享了学校将农耕文化与文体活动深度融合的特色实践,鲜活案例引发全场广泛关注与好评。

图片五.jpg

作为扎根乡村的学校,梅花学校立足本土农耕文化底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育人之路。学校以“应成长之需、担传承之责、借本土之利”为初心,通过“课程+场景+平台”三维发力,构建起全链条融合育人体系。

图片二.jpg

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构建“农耕+艺术”“农耕+体育”“农耕+科技”三大课程体系,让农耕与文体“活”在日常。学生们在诵读农耕古诗时模仿劳作姿势,在田野间唱响《田埂五月风》,把“弯腰收割”等动作编进舞蹈《田野山歌稻花香》;趣味运动会上的“菜园寻宝”,农耕实践课上的春种秋收,让孩子们在挥洒汗水的同时体会劳动价值;科技创新社团设计的“自动灌溉系统”,更让学习充满“乡土温度”。这些接地气的实践,让农耕文化从“冷标本”变为“活教材”,实现了“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

图片三.png

在实践场景建设方面,在乡村,与村委会合作开展清明春耕、端午包粽子等活动,邀请村民担任“校外辅导员”,手把手教学生使用犁、耙等老式农具;在基地,设计“研学三部曲”——华银生态园了解生态农业、雨湖区智慧水稻基地感受科技种田、杂交水稻泉塘子中试示范基地聆听“一粒种子改变世界”的故事,近三年累计400余人次参与研学;在城市,组织学生参观湘潭市美术馆、窑湾写生,返校后绘制校园艺术长廊,60余幅农耕主题作品在市级以上展览展出,让学生从“接地气”到“登大雅”,厚植乡土自信。

图片四.jpg

在育人平台建设方面,打造“党政+名师+高校”构建育人共同体。各级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给予支持,依托湘潭市委组织部“乡村振兴之田埂花开”公益项目,为文体活动落地提供保障;雨湖区教育局“送一串音符到田埂”“田埂墨香”名师送教活动连续三年走进学校;与湘潭大学联合开展“筑梦飞翔”支教,开设合唱团、篮球班等社团,与湖南师范大学共建“三下乡”实践基地,每年暑期开展“梅花筑梦”专项活动,专业力量的注入让文体活动更具品质。

多年深耕之下,梅花学校的融合实践成效显著。学校先后获评雨湖区“美育示范校”“劳动实验基地校”,合唱团登上央视少儿平台和“学习强国”平台,学生作品多次在市级以上展览展出,舞蹈队、篮学校打破校园围墙,更可贵的是,孩子们从“疏离土地”变为“热爱乡土”,主动参与农活、珍惜粮食,实现了素养与心灵的双重蜕变。

此次在全省平台的经验分享,不仅是对梅花学校办学成果的肯定,更是雨湖区推进中小学生全员文体活动的生动缩影。梅花学校的实践证明,乡村学校只要立足本土资源,找准特色定位,就能让文体活动真正落地生根、惠及全体学生。姜畲镇清联中心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进一步推广梅花学校的融合经验,深化“农耕+文体”的课程建设,推动区域内中小学文体活动再上新台阶,让更多乡村孩子在乡土浸润与文体实践中健康快乐成长,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编辑:曹鑫宇 实习 蔡诗怡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