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院校传真 > 详情

科研深耕结硕果,湖南工程职院彭秀川的职业教育坚守

2025-11-15 15:48:41 来源: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卢宇婷 彭秀川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卢宇婷 彭秀川)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第二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遴选结果的公示》,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程设计学院副教授彭秀川主编的《AutoCAD与室内设计制图识图》教材成功入选第二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该教材紧扣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系统性地讲解了AutoCAD软件操作与室内设计制图标准,涵盖从基础绘图到项目实践的全过程。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训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导向,有助于师生有效提升专业制图与识图技能。此次入选充分彰显了其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深厚专业素养与卓越能力,展现了长期深耕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的专业积累与突出贡献。

深耕专业:紧扣行业脉搏,赋能教学

彭秀川始终坚持将社会实践作为专业成长的基石,通过深入行业一线参与项目设计、项目管理、项目施工,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这种“实践反哺教学”的模式,使其能精准把握产业技术迭代趋势和岗位能力新要求,进而推动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的动态优化。在育人模式创新上,彭老师以行业标准与岗位能力为靶向,构建了“项目驱动+工匠精神”双核融合的培养体系,创新性地把工匠精神"精工、匠心、品行"三维深度融入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技艺传承与德育塑造相融合的育人路径。

项目教学:能力锻造,实践成钢

彭秀川始终坚守“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初心,打破传统教学框架,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课程教学实施中,他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将教学过程项目化、模块化、实践化,全面推行项目式教学,引导学生从真实问题出发,在“做中学、学中创”。他认为,知识的真正价值在于应用,能力的锻造源于实践。为此,在《计算机辅助制图》课程中,他打破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度融合,选企业生产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如室内住宅设计、手机展厅设计,会议室设计,将其拆解为平面布置施工图、天花布置施工图、水电开关插座布置施工图、立面施工图等若干实训模块。学生按照真实工作流程,完成施工图绘制出图。教师则作为技术指导与资源支持。这种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真正实现了“实践成钢”的育人目标。

教材革命:项目驱动,数字赋能

教材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载体,其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效。彭秀川立足人才培养核心需求,以“项目驱动+数字赋能”为双核引擎,创新构建“项目+案例”双轮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学校支撑、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四方协同机制,引入头部企业真实生产案例,贯通中职—高职—本科的职业教育体系,打造“标准共定、场景共建、人才共育”的产教融合型教材体系《AutoCAD与室内设计制图识图》,有效契合学生学习需求,提升教学实效。

科研引领发展,教材承载初心。彭秀川以持续的科研探索推动教材创新,用优质教材赋能人才培养,其成果不仅为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提供了实践范本,更彰显了职业教育工作者以科研实力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与担当,激励着更多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与创新意识,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

编辑:王轶诺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