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曹金霞)10月14日,贵州省榕江县教育考察团一行34人走进湖南省石门县第五完全小学开展校园足球考察。这场湘贵两地的“绿茵之约”,超越了简单的经验复制,展现出县域教育在探索“以球育人”道路上的深度思考。
考察团走进石门县第五完全小学,实地参观了智慧广场、标准足球场、足球文化馆。在足球训练场内,专业教练团队正在指导学生进行球感训练,精准的技术动作示范与科学的训练体系令在场人员赞叹不已。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校园足球的发展展开热烈讨论。石门五小党支部书记、校长侯鹏介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模式及足球特色。她提到,学校构建了“金字塔式”培养梯队:“塔基”面向幼儿园及一、二年级学生,重在兴趣培养与基础技能训练;“塔尖”则聚焦中高年级精英学生的精准培养。这一从幼儿园到六年级无缝衔接的体系,经过教练团队的持续打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石门五小模式”。
谈及长效机制,石门县第五完全小学总教练谢波的回答充满教育温度:“除了必要的经费保障,我们更相信热爱的力量。”让每个老师、每个孩子在足球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物质保障是基础,但精神引领才是让这份事业走得更远的关键。”
“我们打通的不只是一条足球路,更是一座成长立交桥。”面对家校社协同难题,石门县教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梁志的比喻令人印象深刻。他解释说,这张“绿色通行证”实质是教育部门主导建立的成长保障体系,确保学生在文化学习与足球训练间实现“双轨并行、双向奔赴”。
榕江县教育局校园足球分管领导钟景亮感叹:“石门五小用近十年时间证明,校园足球不仅能强健体魄,更能塑造人格。这种‘以球润德、以球启智’的模式,正是我们山区最需要的教育样本。”
石门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世辉从榕江“村超”的爆红现象谈起,分享了基层教育的“沉淀哲学”:榕江足球曾默默耕耘数十年,直到近年借势“村超”热潮迎来发展机遇,这印证了“教育需沉下心打基础,才能厚积薄发”的道理。“教育需要‘村超’般的热情,也需要石门教育人的坚守。我们坚持‘去商业化、纯教育化’的办赛理念,就是要让校园足球回归育人本源。”
考察团深入训练一线,观摩了涵盖两个学段的足球课。从二年级扎实的球感训练,到五年级成熟的“小快灵”战术执行,学生们在场上展现出的良好素养,清晰地印证了其背后分层训练、循序渐进的科学体系,面对“训练体系如何构建”的疑问,训练场景本身就是最直观的回答。
据悉,随行的两位榕江县教育工作者将继续在石门县第五完全小学跟班学习至10月19日。这场始于足球的交流,正在书写比足球更精彩的教育故事。
编辑:余杏 实习 胡芸帆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