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谭智超)金秋时节,田野间稻浪翻涌,衡阳市石鼓区云旭山联校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手持农具走进稻田,开启了一场联结土地、劳动与科技的思政劳动实践之旅。
在不远的稻田里,大家听到了轰鸣的收割机声,短短几分钟,成片的水稻便被高效收割、脱粒。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围在收割机旁,好奇地观察着机械臂的运作、脱粒装置的工作原理。“原来收割可以这么快!科技让种地变得不一样了!”同学们眼中闪烁着对农业科技的好奇与赞叹,这一系列的所见所闻也在他们心中埋下了崇尚科学、探索创新的种子。
“握住镰刀的姿势要稳,收割时注意别伤到手……”在稻田里,老师耐心地给学生们讲解收割水稻的技巧。同学们迎着秋风,手握镰刀,小心翼翼地俯身割稻。稻叶划过指尖,汗水浸湿校服,但当一捆捆稻穗在手中聚拢时,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原来每一粒米都来之不易,农民伯伯在田里劳作太辛苦了!”参与收割的五年级学生朱雯婕抹了把汗,真切地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意。从握镰割稻到捆扎搬运,每一个环节都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到农耕劳动的繁琐与艰辛,也让“劳动最光荣”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在不远的稻田里,大家听到了轰鸣的收割机声,短短几分钟,成片的水稻便被高效收割、脱粒。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围在收割机旁,好奇地观察着机械臂的运作、脱粒装置的工作原理。“原来收割可以这么快!科技让种地变得不一样了!”同学们眼中闪烁着对农业科技的好奇与赞叹,这一系列的所见所闻也在他们心中埋下了崇尚科学、探索创新的种子。
后续,收割完的稻谷被运到农家晒谷坪,孩子们又投入到晒谷的劳作中。他们拿起耙子,学着农民伯伯的样子,将稻谷均匀地铺在晒谷场上。“晒谷要选晴天,还要定时翻动,这样稻谷才能晒得均匀干爽……”在指导下,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晒谷的技巧,更传承了祖辈们的农耕智慧。
从田间收割到晒谷归仓,学生们完整参与“一粒米的旅程”,不仅掌握了农耕技能,更读懂了藏在劳作里的生活智慧——这也是“稻亦有道”的深层意义,劳动不仅是体力付出,更是对传统智慧的传承与践行。
学校负责人表示,此次“稻亦有道”思政+科学+劳动实践活动,是学校落实“五育并举”的生动写照。通过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土地,在劳动中感悟,在对比中思考,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更让他们在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科技的交融中,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真正成长为热爱劳动、尊重创造、拥抱时代的“大地的孩子”。
编辑:余杏 实习 胡芸帆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