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茶个人实验室晾晒草本植物。摄影 杨志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记者 王诗蕾 通讯员 张叶
在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有这样一所学校:没有高端实验室,没有昂贵的实验设备,却凭借着对科学教育的执着与智慧,让4420名孩子触摸到了科学的温度。
薄弱校逆袭:低成本高成效的科学教育破局
创建于1963年的麻阳苗族自治县第一锦江小学,曾因城区教育布局调整,从 “名校” 沦为县城最薄弱学校。
如今,学校以每年不足6万元的年投入,探索出 “不烧钱” 的科学教育模式,让科学的种子在乡土中生根发芽,走出了一条 “低耗高效” 的育人之路。
“随着新城区学校的建成,学校几经分流合并,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校长谭永凤介绍说,全校82个教学班中,留守儿童占比高达63.7%,人数多、校园小、师资弱、设施差成为学校发展的 “拦路虎”。
如何破局?
一次在怀化安江农校的红色教育活动中,袁隆平院士 “禾下乘凉梦” 的故事深深触动了学校师生。
“要给孩子们种下科学种子!”活动后,教师傅丽华坚定地说。
于是,2023年初,第一锦江小学邀请72岁的退休全国模范教师,同时也是学校傅丽华老师的兄长傅嘉长,担任学校科学教育首席专家。傅老师不计报酬,凭借毕生经验为学校构建科学教育体系。在他的引领下,学校迅速成立科学教育领导小组,组建导师团、评审委员会,形成跨学科“1+N”教研共同体,并实施“五个一”教师成长计划。
“刚来支教时,看到孩子们在走廊上观察种子发芽、蚂蚁搬运食物、用废纸折飞机做实验,既感动又心酸。他们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但资源太有限了。”驻校支教的长沙市芙蓉区育才双新小学党支部书记尹俊华感慨道,孩子们对科学教育的热情,让他明白:教育的温度从来不在硬件设施上。
两年来,教师们积极参与教学研究与实践,发表省级论文68篇、市级117篇,转岗教师杨志在全市科学教学比武中荣获桂冠。支教教师尹俊华自掏腰包为学生捐建学生个人实验室;00后教师刘湘林义务完成价值数万元的科学教育视频剪辑;临近退休的教师傅丽华带领团队放弃双休,奔走在户外课堂和家庭实验室之间......第一锦江的老师们用行动诠释着教育信仰,不为课时费,不为补助,只为让科学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
楼梯间里的实验室:228个家庭场景的科学课
“酵素又称作‘酶’,能让体内生物化学反应快速、有效进行。”“这一罐是菠萝酵素,今天需要拧开盖子放一下气。”学生陈梦媛正自信地展示着她的个人实验室。
这是一间教学楼楼梯间下方的一间狭窄且低矮的房间,配料、试管、酵素瓶等实验工具整齐地摆放着。陈梦媛向记者介绍着平日里自己做酵素时的经验。
像这样的学生个人实验室,第一锦江小学共有6个,分布在不同的教学楼楼梯下方。
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麻阳 “世界长寿之乡”“中国冰糖橙之都” 的地域优势,将校园的每一寸空间都变成了科学探索的天地。
如在 “长寿食材植物探索园”,中高年级学生栽种橙子树和药用植物,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一年级学生在教室走廊开辟 “芽芽梦想园”,研究种子发芽;二年级学生利用校园旮旯边角建起 “小动物探究园”,开展小动物养殖实验。学校还发动家长,建成228个家庭个人实验室、39块家庭试验田,为孩子们打造了触手可及的科学探索舞台。
“这些带有‘泥土气息’的探究活动,让科学变得触手可及。”傅丽华表示,学生们通过亲身实践,不仅掌握了科学知识,更培育了探索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近两年,学校在科技创新竞赛中收获颇丰,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5项、市级26项、县级127项,用实际成果证明了科学教育并非高消费,只要用心,就能让梦想的种子生根发芽。
构建科学教育共同体:从“单打独斗”到“全域联动”
为了让科学教育走得更远,第一锦江小学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构建起全域联动的教育生态。在向上借力方面,麻阳苗族自治县委书记江涛、县长胡洪林等主要领导多次到校指导,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等部门牵线搭桥,聘请省林业厅、湖南农大专家及县内科技工作者组成志愿者服务团,为学校提供技术指导和科普讲座。
横向联合中,学校与县域中学共享科学实验室,与麻阳锦江国家湿地公园、霞飞云果园共建科学教育基地,还与长沙名校开展交流学习,同时发动家长成立科学教育家长助力团。向下扎根方面,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课程,抓好学科融合,开设无人机、天文观测等12个社团,开发《探索麻阳长寿食材》五套科学教育校本教材,并探索为有科学潜质的学生定制课程。
在科学教育的引领下,学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被点燃,曾经厌学的孩子开始主动探索航天知识,痴迷手机的孩子爱上了科学实验。家长们也从最初的质疑转变为积极支持,主动提供实验场地。
去年11月,雷奥康、龚智豪两名学生凭借 “麻阳折法” 纸飞机在全国大赛上斩获两金一银并刷新纪录,更是让全校师生信心倍增。
“在‘科学不是高消费,而是真探索’这种理念支撑之下,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不求‘高大上’。”谭永凤表示,未来,她将继续携手师生,将学校的科学教育走深走稳走实,让孩子们心中播下的科学种子能够发芽,开花结果。
编辑:王诗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