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要闻 > 教育快讯 > 详情

聚焦五方面!北京发布“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二十条”

2025-05-15 19:01:26 来源:微言教育 作者:

日前,北京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身心健康二十条”),首次对学生身心健康进行一体谋划部署。跟教育小微一起来看“身心健康二十条”要点摘编——

在立德树人方面

“身心健康二十条”提出——

■ 涵养向上向善思想品格,办好“大思政课”,讲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坚定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养成良好法治意识和社会道德,遵守公序良俗,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建好用好育人实践基地,引导学生感知社会、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培养健康阳光心态。

■ 持续巩固“双减”成果,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激发课堂活力,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学生多元发展的升学渠道。

■ 上好“能出汗”的体育课,学校(集团校)每年春季、秋季分别举办1次体育节或运动会,组织开展师生全员参与的跑步活动,开展“班级赛”等全员体育比赛活动,提升学生心理韧性、抗挫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打造艺术活力课堂,突出全员美育实践,鼓励开展“唱响校园”等活动,学校每学年至少举办2次校级展演展示活动,为学生搭建合唱比赛、戏剧表演、诗歌朗诵等常态化展示平台。

■落实劳动教育“一校一清单”制度,组织学生参加校内环境绿化美化、志愿服务、植物栽培、手工制作等活动,养成良好劳动习惯

在学校育人方面

“身心健康二十条”提出——

■将身心健康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设置不同学段身心健康课程和实践活动,每年以喜闻乐见的方式面向师生和家长举办有益身心健康系列活动,在趣味互动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完善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充分发挥学校干部教师全员育人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试点设立“成长导师”,对需要给予引导的学生制定支持方案,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

■组织形式多样的班集体活动,积极支持学生融入学校、融入团体,建立学习小组、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学伴”等互助机制,每名学生至少参加1个兴趣小组或社团。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同学间差异、正确处理同学间矛盾冲突。

■鼓励教师做学生愿意倾诉和求助的“大朋友”,积极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和特长,建立“师生对话日”“心灵信箱”“午餐面对面”等沟通机制,促进师生双向交流。

■鼓励在学校公共区域布置心理角、互动墙、减压装置等,打造“心灵加油站”,盘活校内健康活动实践场景,推动形成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家校协同方面

“身心健康二十条”提出——

■注重家庭建设,传承优良家风,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倡导家长每天与孩子“倾听一刻钟,活动一小时”,鼓励家长参加亲子运动会等活动,增加陪伴时间,提高陪伴质量。

■推动“家长会、家长课、家访行”有效落地,建好家长学校,系统开发市、区、校三级家长课程并定期推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建设家庭教育智能体,为家长提供教育指导支持。

■通过设立校园开放日、校长接待日、家校联席会等常态化沟通渠道,鼓励家长走进学校,深入了解教育教学实践,参与学生身心健康活动。

在社会参与方面

“身心健康二十条”提出——

■加快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统筹社区和社会单位力量、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支持教育,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创造条件,推动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落实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社会保护责任,共同加强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平台管理。引导学生养成科学使用电子设备习惯,提升学生网络素养,严格学校手机管理制度。

■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开展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学龄前儿童远视储备量监测,重点关注和预防近视、肥胖、脊柱侧弯等影响学生健康的问题,分级做好学生健康干预服务。关注教师身心健康状况,完善支持服务措施。

在组织保障方面

“身心健康二十条”提出——

■各区要将学生身心健康指标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加大经费支持保障力度,各中小学校要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一校一策”制定身心健康提升计划。

■加大心理、学校卫生等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配齐配强专职心理教师、校医和保健教师。开展市、区、校三级全员教师身心健康教育实训,提高教师健康素养和服务学生身心健康的能力。

■ 优化学生身心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指导督促各区和学校因地制宜开展工作。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保障学生平等权益、营造和谐育人环境等情况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成效的重要依据。

编辑:王诗蕾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