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要闻 > 教育快讯 > 详情

专家共话阅读与美育,为湖湘少年成长赋能

2025-05-18 19:50:47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李佳琪

孟夏时节,书香满城。5月18日“书香润美阅启成长”第三届大中小学阅读教育论坛在长沙拉开帷幕,国内著名教育、美育专家学者围绕阅读与美育融合这一主题,分享了各自在专业领域的思考与实践。

汤素兰:寻找儿童文学中的美育密码

图片4.png

图说: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汤素兰教授进行主旨演讲

“美育不是灌输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孩子们从美中感受愉悦、获得启发。”——汤素兰

美从何处来?如何发现美?怎样感受文学美?

汤素兰在主旨演讲《用审美的眼睛寻找优秀儿童文学》中提及了这些问题。汤素兰认为,文学作为建构的审美世界,是一个情感的世界,是一个体验的世界,同时又是一个与现实保持着适度距离的世界。它能唤起我们的联想和想象,触发我们的情感体验,让我们在获取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感悟的同时,得到精神的愉悦,而非功利要求的满足。

因此,美育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儿童文学中的美育,可以是通过童谣、诗歌,让孩子们生发对韵律与意象的感知;可以是通过故事,让孩子们从角色成长中感受勇气与智慧;也可以是通过《落花生》这样的文章,让平凡事物引发孩子们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于素梅:“阅读审美”疗愈心灵,丰盈生命

图片5.png

图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于素梅进行主题演讲

“阅读审美可以帮助我们在美的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幸福的方式。”——于素梅

在专家领航环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于素梅以《“阅读审美”共促健康幸福人生》为主题进行演讲,强调“阅读审美”对健康幸福的人生具有重要意义。

于素梅指出,高质量的生活以健康为根基,而健康不仅在于生理层面的运动、饮食、睡眠等,还在于心理与精神的平衡,“阅读审美”便是维持心理健康、带给心灵力量的关键要素。

于素梅提到,面对精神的荒芜、对时代的焦虑,阅读是良方——那些书海中的经典文学作品总是能通过语言、意境与形象传递力量,带来真善美的启示。只有拥有一定的阅读审美,我们才能从书海中找到这些有力量的文字,从中获得情感共鸣,构建积极的人生观,唤醒自己内在的生命力,让审美真正沉淀为心灵的力量,促成身心的健康与幸福。

黄耀红:时空交织处,美育新篇章

图片6.png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黄耀红进行分享

“让孩子们保持对美的敏感,在时空交织处感悟生命辽阔,让美的朝阳照亮每个成长时刻。”——黄耀红

“如何让美育突破时空桎梏,在阅读中激活永恒的生命力?”论坛的学者分享环节,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黄耀红进行了《打开以美育人的阅读新时空》主题分享,他以中国传统哲学与诗词为脉络,解读时空交融中的审美意趣。

古人以“屋宇为宇宙”,一檐一窗间,可以看见朝晖夕阴与春秋代序——这是在空间中看到时间。崔颢的《长干曲》中,“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虽然只记录了一个对话瞬间,却藏着千百年来人们相似的情感——这是以有限表现无限……黄耀红通过鲜活的事例,带领大家领悟到“或许我们总觉得诗意在别处,可当下的时间与空间里,一直在重复相似的美的故事”。他希望大家走出功利的泥淖,去天地间仰观俯察,在时空交织处品味惊奇,发现美的意趣所在。

肖弋:“智能美育”为想象力插上翅膀

图片7.png

教育部美术教育专家肖弋进行分享

“技术无法替代艺术,它可以拓宽审美的边界。”——肖弋

教育部美术教育专家、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肖弋从人工智能技术的角度,为我们带来《一生万物——少儿美术创造力智能化阅读培育机理》主题演讲。

“智能图像识读技术可通过分析海量艺术数据(如剪纸、绘画),提炼不同艺术创作的风格特征,为儿童提供个性化创作指导。”肖弋介绍,其团队已建成国内目前最大的民间剪纸数据库,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AI模型,识别线条、色彩与构图规律,辅助学生突破固有思维,推进“记忆、想象、自由创造”的过程,这个大模型还能帮助儿童发现更多样的艺术风格,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转化能力。

她同时提到,“智能美育”的实践落地,还需要教师了解相关智能技术、掌握数据分析和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的能力。在未来,“人机协作”的美育新模式将为想象力插上翅膀,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唐玲娟:书卷深处,美在其中

图片8.png

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实验学校校长唐玲娟进行分享

“从阅读中找到美带来的愉悦,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是创作天才。”——唐玲娟

长沙市天心区仰天湖实验学校校长唐玲娟从学校阅读美学实践的角度,以《美在书卷深处》为题展开分享。

“美在书中生长,”唐玲娟说,“它伴随着孩子每一个成长关键期,给予孩子适合的精神养分。”因此,为孩子挑选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书籍尤为重要。唐玲娟介绍了儿童阅读兴趣发展的四个时期,为大家推荐了适合不同阶段孩子的阅读书单。她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出发,提出带领孩子学会阅读时,导读课应当着重激活学生的阅读动力;精读课应当让孩子们习得整本书阅读方法;创读课则侧重于让孩子们找到读写的创新与乐趣。不同阶段的阅读课有不同的课堂任务与思考焦点,但应该指向同一目标——让美从书页间流淌进孩子的精神世界。

编辑:李薇薇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