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院校传真 > 详情

聚焦2025湖南职教周|以高质量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高铁工匠”——来自湖南高铁职院的育人实践

2025-05-15 15:24:35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黄佳莉)“能够有机会回到母校学习最先进的行业知识,感觉收获很大!”2025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广州局广州房建公寓段学员江奕辰笑着告诉记者。这几天,他与来自全国18个铁路局的40名技术骨干一起,专程来到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回炉”培训。

近年来,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以“五融五化”为核心理念,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与广铁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平台,形成“共建、共育、共享”的协同育人生态,学院也被业界誉为中国铁路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一批又一批怀揣铁路梦想的高素质“高铁工匠”,从这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机制融畅,一体化推进

走进位于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广铁工匠学院房建设备智慧检测实训室,学院湖南省楚怡名师工作室负责人李文教授正在为一批企业学员解读基于铁路房建设备巡检维修工国家标准。“理论精讲+虚拟仿真实训+现场案例剖析”的创新教学方式,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

图片1.png

企业学员参观广铁工匠学院房建设备智慧检测实训室

创新源于融合。湖南高铁职院以产业需求为牵引,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通的制度体系,促进政行企校“四轮驱动”。学院与衡阳市人民政府、中国广州局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共建协议,成立学院产教融合指导委员会。同时,改革学院、专业群、项目组三级管理体制,出台多项产教融合管理制度,健全“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一体化办学机制。组织机制的健全,有效推动校企双方在利益、制度、资源、文化、技术和人员等方面的全面融合,有效发挥了“1+1>2”的集聚效应。

围绕市场建专业,主动对接促发展,是许多到校参观的企业代表、市民的共同感受。学院紧密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实际需求,动态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实现专业设置和教育教学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目前,学院是教育部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点,铁路专业覆盖车、机、工、电、辆、信等全部工种,形成了“1+3+3+N”的特色专业格局。

平台融建,实体化运行

五月的石榴花开,装备制造学院大三的67名学生正在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内现场实习。学院与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签订现场工程师联合培养协议,依托衡阳市域产教联合体平台,共建学院智能制造基地,与衡阳市申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精密技术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打造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体系,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图片2.png

教师指导学生操控工业机器人

举办3D建模、CNC加工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等技能竞赛……当前,学院积极搭建涵盖智能装备、工业零部件、创意产品等领域的系列成长平台,着力培养更多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输变电装备智造现场工程师,助力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此外,学院建成并推动“1169”产教融合平台矩阵实体化运行,牵头成立衡阳市域产教联合体、全国铁路现代物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国家级南方高铁人才培养与技术合作联盟等。成立先科桥隧产业学院等4个产业学院,开设全国第一个桥梁检测加固专业,现代学徒制培养占比达30%。学院“铁道科创”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学生获创新创业奖项300余项。其中,全国特等奖、金奖15项。学院与广铁集团共建的工匠学院被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命名为铁总首批”火车头工匠学院”,是中南五省唯一具备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业务培训资质的培训基地。

图片3.png

学生创业企业“灵岭科技”成功挂牌

创新创业工作同步发力。近日,湖南省区域性股权市场大学生创新创业专板正式揭幕,学院智检创联团队创业企业“灵岭科技”,作为首批16家大学生创新创业企业之一,成功在湖南股权交易所挂牌。创始人查子涵正是就读于学院的在校生,专注于AR和AI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应用。查子涵介绍,他和团队在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等单位主办的《夺金2025》节目中夺得“金种子”称号,获湖南省大学生投资基金一期融资50万元。“灵岭科技”也成为首批企业中唯一一家由高职院校学子创办的企业。

育训融合,精准化培养

在国家职业技能竞赛中荣获一等奖10项,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斩获3金1银;学生就业率持续保持高位,每年约3000名毕业生就职于国铁集团、地铁公司、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知名企业;学院多次荣获省级就业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培养了“最美铁路人”王笑冰、广铁集团首位女动车随车机械师李梦等杰出校友……这张硕果累累的成绩单,得益于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育训融合”的育人理念。

近年来,学院利用其优质的教学和培训资源,成功构建职前职后紧密融合的“育训互促”培训模式,实现标准、平台与资源有机整合。

在此基础上,学院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将无人机测量、卫星定位等前沿技术融入专业与课程教育教学体系,与企业合作共建教育部轨道交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无人机基地和智能建造基地,打造“校企混编”一体化师资团队。目前,学院已建立22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成功培养380多名企业培训师,进一步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水平。

“通过走访调研企业,全面了解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进一步加深与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合作,为学院人才培养、就业指导服务提供依据。”为了进一步探索政府—高校—企业—园区合作新模式,学院院长姚方元带队到韶关市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走访韶关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韶关市工业园区及部分骨干企业,以脚步丈量需求,用真诚叩响合作之门。

要素融汇,立体化布局

推进“五金”建设,是职业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整合校企资源,构建了“一中心三平台+三层七纵”“九位一体”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矩阵。立项省级以上产教研实训基地16个,开发2个省级以上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拥有全国及省级杰出人才68人,建成省级专业教学团队4个,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4.png

学生分享读《天佑京张——从詹天佑精神看京张铁路百年发展》心得

书香氤氲,文韵悠长。学院传承和弘扬“詹天佑精神”,打造“天佑”文化品牌,以“天佑文化”涵育“天佑工匠”,突出传承铁路文化,彰显工匠精神,蕴含湖湘精髓。如今,学院已是一步一景,建设了“一湖两馆三广场四长廊N元素”的“天佑”文化校园;以文化人,通过“铸魂、三进、二课、表彰、养成、匠心、宣传”七大工程打造“天佑”文化育人新生态;文化辐射,努力向“三大组织、中小学生、海外基地”推广,积极创建了社会化、开放化、国际化“大思政”格局,构建了“四阶递进—四轮驱动—五化成效”文化育人模式。以天佑“文化”涵育“天佑工匠”校园文化品牌案例入选教育部文化素质教指委优秀案例库,并在2024年全国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讨会做经验分享,获2024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案例一等奖。

中外融通,国际化办学

“中国高铁标准让我印象深刻。”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安北一边认真调整测量仪器,一边感慨。和安北一起,来自卢旺达、埃塞俄比亚、老挝等国家的24名留学生在湖南沉浸式体验铁路行车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等进阶课程,触摸中国高铁发展脉搏。

图片5.png

留学生进行测量

近年来,湖南高铁职院不断探索国际化合作的新模式。在泰国,成立湖南首个海外“高铁人才培训基地”和“天佑铁路学院”,与几内亚科纳克里大学、跨国集团“赢联盟”共建“天佑”铁路学院。学院深度参与国际产教融合,联合中铁建西非公司在几内亚建成首个国家级“铁路技能人才示范实训基地”。中泰合作办学项目入选“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中几铁路国际人才订单式培养”入选教育部首批“未来非洲—中非职业教育合作特色项目”。学院在中国国际职教大会、中非经贸论坛等作经验分享,提升了学院的国际影响力。

于湘水奔涌的澎湃诗行里,在南岳凝翠的千年守望下,湖南高铁职院正锚定时代坐标,乘着职教改革的春风,按照“路地两用、专通结合、高精发展”的办学思路,聚焦“育人、兴产、强国”目标,聚力“一体、两翼、五重点”核心任务,形成独具特色的“五融五化”产教融合模式。在三湘四水的锦绣版图上,学院以实干为笔、创新为墨,勾勒着职业教育新的炫彩。

编辑:黄佳莉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