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典型】唐秀永:师生共创“千万”级企业
“今年有个好的开端,目前已经谈成4个项目了。”2025年1月5日,湖南金石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唐秀永忙着和客户对接,为他们购买的炸药装药车做出厂前服务。
湖南金石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资产超2000万元的高科技企业,主要为工业炸药的生产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设备供应、原辅材料,以及针对智能矿山与智能选矿领域提供全面的工艺与装备解决方案。公司研发的现场混装乳化炸药车、高原地区乳化炸药智能装药设备及智能爆破技术和铵油炸药装药设备及爆破应用等技术,处于国际先进地位。这家企业的创始人,正是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6位师生。
共攻关,让创业想法“变现”
在成为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教师前,唐秀永已有14年的民爆行业工作经历,曾目睹人工装药作业的恶劣环境——既脏又累,还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风险。这场景深深触动了他,他暗下决心“要为改善民爆行业现状、为生产安全做点事。”
“按照传统方式,炸药都是在偏远山区预先调配好后进行运输,路上一旦遇到巨大的压力,就可能引发爆炸。如果能够设计一种机械,在原材料送达目的地后再进行炸药的调配与组装,那么将会极大地提高安全系数。”2019年初,借着参加“创青春”湖南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东风,唐秀永带领由贺勇涛、唐伟锋等5名学生组成的团队开展“低压卫士——乳胶基质输送减阻器”项目创新。
研发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备赛的那段日子里,无数次的实验失败让我们倍感气馁。但唐老师与我们共进退,让大家又心生底气。”现任湖南金石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的贺勇涛对昔日备赛的辛苦记忆犹新。为了探索机械设备喷射流量与压力的最佳配比时,他们一次次地商讨、实验。有时,管道破损让实验室里弥漫着油污,大家的衣服甚至口鼻中都沾满油污。
接受省内外专家培训辅导不下十次,反复研讨项目,耐心打磨项目计划书与路演PPT,多次模拟现场路演以及项目答辩……凭借过硬的技术和不断的积累,最终,“低压卫士——乳胶基质输送减阻器”项目斩获大赛二等奖,并获得10万元奖金。
这次的比赛,让师生心中对创业充满信心,他们决定成立湖南金石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将创业想法“变现”。
齐打拼,朝着上市目标挺进
10万元奖金是唐秀永团队的“第一桶金”。然而就创业而言,这笔钱却是杯水车薪。
“没有学校提供的平台与资源,我们的项目可能早就夭折了。”现任湖南金石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售后主管的唐伟锋说。在学校的助力下,团队申报了湖南省“柳枝行动”并顺利通过项目评审,获得20万元的创业基金,得以驶入创业航道。
随着公司的逐步壮大,资金需求的缺口也日益扩大。为了节省开支,唐秀永曾与学生用100元购置了两箱方便面,以此度过整整一周。最终,抱着破釜沉舟的信念,唐秀永咬牙卖房筹措资金,才让公司得以正常运转。
由于民爆行业的特殊性,一个新型产品从研发到实际应用,不仅要经历严苛的技术验证与安全评估,还面临着市场接纳度低的巨大挑战。为了让客户打消顾虑,唐秀永带领学生积极参与行业展会和技术交流会,通过展示产品的独特优势和技术创新获得关注度,并与客户面对面交流,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凭借真诚的态度、专业的技术、优质的产品,湖南金石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慢慢拓开市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2021年,湖南金石智造科技有限公司获得投资,自此大展身手走上了发展“快车道”,2023年营收突破千万元。目前,公司已完成5000万融资,参与川藏铁路、中交集团、中铁集团、椒花水库枢纽工程多个重点项目建设,还与青海铁矿、福麟矿业等大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同时,国际业务也在顺利铺开,公司与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合作的“一带一路”隧道项目,与缅甸、老挝、赞比亚等国家合作的装药车、移动炸药厂等项目也正在推进中。
“与学生一起创业的感觉挺好,我们一起打拼,配合默契,理念一致。下一步,我们的目标是上市。”对于公司未来发展,唐秀永信心满满。
【创业典型】谷雨峰:用“创意”解决家乡用水难题
“这款高效节能离心泵是我和团队花费两年研发出来的,它能解决循环水系统的技术痛点。”1月15日,在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来自工业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谷雨峰向大家介绍团队精心打造的创新项目,脸上满是藏不住的自豪。
两年来,谷雨峰及其团队针对国产离心泵普遍存在的低效高能、使用寿命较短等技术痛点开展技术攻关,共获得覆盖了结构设计、水利工艺等多个技术领域的8项专利授权,其产品投入使用后深受企业好评。
“我的家乡在张家界的一个小乡村,印象中小时候我们村经常在用水高峰期缺水,给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这份来自生活的直接体验,让幼时的谷雨峰酝酿了一个大大的梦想。
“我以后一定要设计出一款水泵,解决家乡的供水问题!”当小雨峰向父亲道出了自己的“豪言壮志”,身为机械工程师的父亲表示赞许与支持。在父亲的影响与引导下,雨峰从小就对机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展露出很强的动手能力。“考上大学选专业时,我毫不犹豫地选了工业工程专业。”年幼埋下的“梦想种子”被一路浇灌,谷雨峰希望它能开花结果。
来到大学后接受了专业教育后,谷雨峰了解到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她想到,如果能研发出一款高效节能的离心泵,不仅可以解决用水高峰期供水不足的难题,还能为企业生产减少能耗,为绿色经济发展作贡献。她的想法得到了不少老师的认可。在学校的支持下,指导老师带着谷雨峰招募了一群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优秀学生,共同组建了创新团队。
之后,团队针对国产离心泵研发与生产现状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足迹遍及3个省份的10个城市,走访30余家相关企业。通过调研,他们发现当前国产离心泵普遍存在低效高能、使用寿命较短等技术痛点,“国内离心泵的关键技术领域主要被欧洲和日本等国家所垄断,这更加激发了我们研究的信心与决心。”谷雨峰说。
项目研发的初步阶段,团队面临着巨大的技术挑战,因为影响离心泵性能的关键参数多达20余个,要确保每个参数都达到最优状态,无疑是一项极为庞大且复杂的工作。面对这样的难题,谷雨峰团队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与创新精神,大胆将在学校学习的数字化设计方法、CFD(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技术以及遗传算法等先进手段应用于离心泵的设计之中。这一策略的实施显著提升了设计效率,并极大地缩短了研发周期,加速了产品的研发进程。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越来越多。”后续,团队又针对循环水系统调度不科学而引发的功率损耗这一难题,别出心裁地研发出了“4A”节能技术,通过智能化的调控机制,能够精准匹配工艺需求与系统输出,有效降低能耗,节能效果显著。许多企业在投入使用后赞不绝口。
在此基础上,团队进一步提出了EMC模式运用,该模式涵盖了“4A”节能技术的应用实施,还包括了后续的能效监测、维护优化等一系列服务,为企业体验更周到的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团队已经获得8项专利授权,并斩获第四届全国机械工业设计创新大赛中荣获国家金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省级金奖与国家铜奖、2024年湖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高职组二等奖等多个奖项。
【创业典型】王军:靠无人机 “飞”出一条致富路
“准备起飞,注意查看有没有村民闯入作业区……”3月19日,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跳马村的一个山头上,一架大疆植保无人机正在空中来回喷药进行春季病虫害防治。
操作无人机的飞手叫王军,是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2009届的毕业生。
校园启航,无人机开启创业征途
大三那年,王军在学校创新创业政策鼓励支持下,在校内汽车楼六楼成立了一家无人机科技公司,彼时的他还只是一名大学生创客,主要从事无人机影视航拍工作。数年用心经营,他攒下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2015年,大疆发布了第一款农业植保无人机MG-1,20岁出头的王军很快便了解到植保无人机应用的广阔天地,第一时间就将业务重心转向无人机植保。
十年来,王涛、王成、邓联坤、蒋毅、谭广5个有着共同目标的年轻人,和王军结伴一起闯进了无人机赛道,开启了“空中搬砖”的事业。
早些年,无人机市场前景广阔,但飞手极为短缺,考取无人机驾驶证成为王军进入无人机服务领域的第一关。
“无人机驾驶证和教员证,当年的考证难度大、费用高,比如要拿到教员证,需要持证飞行时间不低于100小时。”王军回忆道,“所幸当时咬牙把这两个证都考下来了,现在回过头想,所谓门槛,跨过去了就是门,过不去就是槛,坚持学习总不会错!”
考证经历和市场对飞手的需求,也让王军敏锐地嗅到新商机,他的创业方向也随之调整,从单纯的影视拍摄业务迅速转为无人机服务+技能培训双轮驱动。
2017年,除了进一步拓展公司无人机植保、测绘、飞防等业务,他开始组织起培训考证。有了教员证和累计超过1000小时的飞行经验,王军在指导学员培训上驾轻就熟。
2018年,王军和合作伙伴王涛开办了“无人机驾校”,公司发展也蒸蒸日上。2024年他们创办的“无人机驾校”被评为全国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杰出培训机构,并与多所院校开展了校企合作。如今,驾校已经成长为湖南省最大的无人机培训机构。
科技赋能,解锁乡村振兴“播种密码”
每当王军飞着无人机出现在田间地头,总会吸引很多村民和路人在一旁围观。
相比于人工,无人机干农活具有绝对的效率优势。“我们使用无人机喷药,雾化效果好,还能人药分离;无人机播种,一次性可装65斤稻谷种子,每飞行一次6分钟左右,播种面积约10亩,效率至少是人工的20倍。”王军介绍说。但飞手的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轻松。“越是创新,越需匠心。”上山下地、起早贪黑进行施工和作业杀虫早已是王军和他的伙伴们的工作常态。
除了植保、测绘、飞防,无人机吊装业务也成为王军企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在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的竹林区,王军公司飞手正在将一捆捆楠竹从竹林中吊装至山下。“以前我们全靠人力手拿肩扛,现在无人机吊运,省时省力,关键还省钱又安全!”竹林合作社的王老板看到忙碌起飞的无人机,喜笑颜开。
如今王军公司的业务遍布全国各地,每年3至12月,长达10个月的时间都是他们的业务旺季。植保飞防、建筑吊装、农林渔牧吊运、应急救援搜救、飞行监测……都是他们的业务范畴。他们像“候鸟”一样,哪里有活就立刻动身。
当八旋翼划破春雾,腾空而起,科技助农的航线在小小的无人机遥控液晶屏上徐徐展开。“今天的我仍然没有放弃学习,因为无人机链接的行业领域太多太多了。”王军说,“这也是职业教育教给我的——一技在手一生无忧。”
更多内容请点击下方链接查看:
创业青力量|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http://news.hnjy.com.cn/content/646948/67/14897259.html
编辑:王溶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