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丹)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遇见新时代育人使命,一场跨越学段的思政教育创新实践正在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展开……4月11日,株洲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在该校汽车楼五号报告厅召开,掀起一场"文化育人大讨论"。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助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促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来自株洲地区十余所院校的专家学者共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战略蓝图。
该校党委委员、株洲市工业中等专业学校(市职工大学)党委书记谭志红,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余民,株洲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政治教研员张曼平等领导出席,株洲地区大中小学段十余所教师代表参加,活动由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肖青青主持。
谭志红致辞。她向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程与特色成效。谭志红表示,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始终秉持党建引领、全员育人的办学方针,努力搭建一个立足教学改革、探索新时代育人方式、推动改革创新举措落实见效的重要平台。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与积极参与下,思政教育必将拥有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取得更为显著的发展成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会上,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谭慧从“思想引领,谋求发展”“聚焦教学,推动改革”“队伍建设,提质增效”三个维度介绍了学院的发展。谭慧强调,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凝心聚力、踔厉奋发,逐渐形成了校院协同、齐抓共管,教师认真授课、学生积极学习思政课的良好局面。
随后,各学段教师代表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依次进行了10分钟的教学片段展示。其中,在小学学段中,醴陵市教育事业发展中心的曾米妮以《探索四大发明 延续华夏智慧》为主题展开;株洲市荷塘区文化路小学的余意围绕《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进行了精彩呈现。在初中学段中,株洲市石峰区教育局政治教研员周红姿,带来了《延续文化血脉》的主题展示;长沙市一中云龙实验学校的宾侨作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树立高度文化自信》展示。在高中学段中,九方中学的李佳围绕《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展开;株洲市四中的陈翠英则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主题进行展示。在大学学段中,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王仕奇,围绕《探月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传承》进行展示;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的余醴,以《何以中国——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为主题展示。
八位老师的表现亮点纷呈,教学思路清晰,教学手段多元,教学方法丰富,既有AI深度融入教学环节,也有飞天梦的古今对比;既有学生实践作业的展示,也有地方文化的融合。从小学到大学,不同学校与学段的老师,从各自独特的维度,深入剖析了文化传承的内涵,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思路与范例。
张曼平对本次教学展示作专业点评,并开展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逻辑与价值”为主题的讲座。张曼平指出,一方面,要牢牢铸牢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魂脉,另一方面,要巩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根基血脉,要持之以恒地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培育学生的价值观。他强调,要紧密结合时代发展趋势,深刻领悟思政理论课现代化的全新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严格依照“小学知事,中学明理,大学求道”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逐步建立起“文化教学评一体化的新逻辑”。
此次研讨会精彩纷呈,思想深邃,不仅是一次经验的交流与分享,更是一次理念的碰撞与升华,为株洲地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深度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基础 。
据悉,协办和参与此次活动的单位包括株洲市“双名计划”余民小学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株洲市“双名计划”周红姿初中道德与法治名师工作室、株洲市“双名计划”陈翠英高中思想政治名师工作室,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黄权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