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 (通讯员 邓达城 王根茂)“环境好,生活才有奔头!”这是火马冲镇大桥村村民们的共同心声。2021年以来,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两任驻村工作队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聚焦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以“清、爽、安、定、兴”为五字口诀,推动大桥村从“脏乱差”向“生态美、宜居美、产业兴”蝶变。2025年,大桥村入选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域环境持续优化,村民的幸福感显著提升。
垃圾分类保清洁,绘就天朗气清新画卷
整洁的环境是乡村振兴的“底色”,也是工作队推动生态环境建设的首要目标。围绕“清”字诀,工作队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施策”的原则,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治水改厕等专项行动,让村庄实现从“一时美”到“持续美”的转变。
在垃圾分类方面,工作队探索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集中处理”的长效管理机制,通过“积分兑换”“美家美妇”评选等活动,激发村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热情。截至目前,大桥村已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显著提升,村内环境焕然一新。
在治水改厕方面,工作队积极推进“河长制”,定期开展河道清淤、疏浚沟渠等工作,确保村内水体干净整洁。同时,坚持“首厕过关”原则,高质量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实现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通过治水与改厕的有机结合,村内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农村群众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根本改善。
治污净水净环境,展现神清气爽新面貌
“爽”是一种感受,更是一种目标。工作队围绕“清新空气、清澈水体、清洁环境”的目标,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让村民在生活中感受环境之美、生态之美。
以“治污”为重点,工作队实施了黑灰水分流、水体生态修复等措施,村内水体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如今,村民漫步在整洁干净的乡村道路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生态宜居的美好环境。
为确保环境整治成果持续见效,工作队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通过强化日常巡查、落实网格化管理、开展卫生评比等方式,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同维护”的良好氛围。村容村貌从过去的“脏、乱、差”转变为如今的“净、美、齐”,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
规划引领强基础,打造安居乐业新家园
“安”字诀的核心是“规划先行、系统推进”。工作队紧扣这一要诀,以村庄规划为引领,统筹推进村庄建设,确保村庄发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工作队与村“两委”结合村庄实际,修订完善了村庄规划,明确了“三园三实三渠道”的乡村振兴目标。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村庄建设,村内高标准农田改造、水井净化等工程顺利完成,村庄整体风貌焕然一新。
同时,工作队多方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全面推进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新安装的太阳能路灯、硬化的机耕道、规范的停车场等,既美化了村庄环境,又便利了村民生活,实现了“村美民富”的良性互动。
移风易俗树新风,筑牢长治久安新基石
“定”字诀的关键在于“移风易俗、倡导文明”。工作队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支撑,通过文明创建、文化活动等形式,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工作队将生态环境整治与乡风文明建设紧密结合,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最美庭院”“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通过“红黑榜”制度、积分制管理等创新举措,村民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形成了全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此外,工作队积极组织各类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新建的休闲活动场所、微景观等,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通过文化的滋养,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尚。
生态经济促发展,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乡村振兴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工作队以产业兴旺为目标,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产业,让良好的生态环境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生态美”与“产业兴”的良性互动。
工作队充分挖掘大桥村的生态资源和人文优势,打造了一批乡村旅游景点。通过发展农家餐饮、生态采摘等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带动了村内餐饮、住宿、农产品销售等产业的发展,村民收入显著提升。
同时,工作队注重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等项目,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村内特色产业逐步兴起,村民的收入来源更加多元,村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在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和驻村工作队的持续努力下,大桥村实现了从“环境美”到“全域美”的蜕变。驻村第一书记朱斌表示:“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关乎当前、利在长远的工程。我们将继续以‘五字诀’工作法为抓手,推动村庄环境持续优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如今的大桥村,正向着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阔步前行。
编辑:谭尔豪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