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廖簪 蔡玉 张万贺)“我愿做一颗火种,用技术点燃创新的星星之火,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光芒!”近日,在与贞和电子设备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定位系统被《CCTV2财经半小时》专题报道后,益阳赫山区辰臻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学院2023级学生朱炳旭在他的创业日志中写道。
在2024年“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中获全国一等奖及最佳组织奖
2024年,朱炳旭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术积累,创办了益阳市赫山区辰臻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工业机器人与技术服务。公司成立首年即成功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科1项,国家软件著作权1项,并在2024年湖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获奖。
作为一所“年轻”的高职院校,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简称益阳师专)虽然起步晚、底子薄,但是学校通过聚焦特色、整合资源、创新机制,在创业教育领域探索出差异化路径,既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也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后发先至”样本。
“我为创新创业而来”
2024年12月14日,省人社厅首批创业创新指导服务专家、国创赛国赛省赛评委、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国赛省赛裁判、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评审专家张万贺教授正式入职益阳师专。作为学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张万贺被聘用为学校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全面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为确保创新创业工作的统筹协调与高效推进,益阳师专积极行动,构建了全方位的组织保障体系。成立了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双组长的校级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专班,建立“校—院(系)”两级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学校领导、部门统筹、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局面。同时,设立教学辅助机构创新创业学院,专门负责创业教育、实践指导及资源整合等工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平台。此外,为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成立就业与创新创业教研室,专注于创新创业课程的开发与教学研究,确保创业教育的系统性与专业性。
“以赛促创,赛创融合”
“备赛过程让我跳出技术视角,看到社会需求的多元维度。”2024年,现代教育技术学院2024级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谷俊豪报名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虽未晋级决赛,但通过备赛,他从中掌握了需求调研与数据可视化的方法论,更深刻理解了“用户体验优先”的商业逻辑,并成功开创了学校外卖平台项目,负责外卖平台维护与管理。同时,他开始构思轻量化创业方向,计划结合短视频技术与校园需求,开发“智能选题助手”工具——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算法分析热点话题,为校园自媒体团队提供创作灵感与传播策略建议。目前已完成初步市场调研,并组建跨专业团队进行原型设计。
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校赛现场
为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创业,益阳师专每年举行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和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校赛,并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高校优秀组织奖。同时该校成立了“益启职航”生涯工作室,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定期组织创业培训班,邀请专家、企业人士来校举办“职业大讲堂”和“企业家进校园”,通过创业模拟实训课程、翻转式课堂等,为学生传授求职技巧、创业知识。并成立了就业创业协会,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生涯指导及创新创业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和锻炼的平台。近两年,益阳师专在各项创新创业比赛中均取得重要突破。
“让学业创业‘双向奔赴’”
“黑土沃金—数智化服务助力黑茶产业乡村振兴发展”项目的负责人石东国也是益阳师专软件技术专业的学生,同时也是湖南橙拓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学校创新创业联合会副会长和学院团总支组织委员。他坚持“理论为纲,实践为网”的理念,学习竞赛并重。对他而言,专注学业,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石,他坚持在掌握网络与数据分析等核心课程的同时,并在创新创业中突破自我,自学运用Pr、AE等工具,并尝试将AI图像识别算法融入视频创作。而参加竞赛,他认为则是一种不断挑战自我、提升实力的有效途径。他先后获得2024一带一路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优胜奖和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创业规划大赛主体赛(高职组)校赛一等奖,成功申报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
面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以及湖南省“两优”改革的时代浪潮,益阳师专积极适应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发展需求,充分回应湖南省《支持大学生创业若干措施》的政策导向,加强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精准对接和深度融合,以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益阳“334”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邀请行业专家、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研究合作,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学校挂牌教学实践基地200余个,与嘉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厚溥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办学专业3个,学校获批全国高等学校“机器人+”产教融合基地培育建设单位。
编辑:谭尔豪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