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高等教育 > 高教人物 > 详情

谭思慧:青春向西,用爱与责任扎根乡村教育

2025-03-26 21:09:41 来源:湖南教育新闻网 作者:伍思源 邓艺茹 李雅西

湖南教育新闻网报道 通讯员 伍思源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大四那年,校园里贴满了西部计划的招募海报。那句响亮的口号,深深地触动了谭思慧。

作为湘潭理工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2024届毕业生,西部广袤的土地、壮丽的山川,以及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点燃了她心中的理想之火,成为她追寻梦想的方向。

1

三天三夜的火车

只为心中的理想

“沙尘暴来袭时,学校的红旗在漫天黄沙中几乎看不见。”这是谭思慧首次目睹沙尘暴的场景,望着窗外的黄沙,她迅速与室友取得联系,嘱咐她收好衣物,并快步前往教室,察看学生情况,确保他们的安全。

来到新疆天山南麓的二十四团中学已经半年多,毕业于湘潭理工学院的“00后”女孩谭思慧,作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一员,她跨越近4000公里,从湖南到新疆,独自搭乘三天三夜的火车,穿越荒漠与戈壁,最终抵达天山脚下,位于和硕县内的兵团小镇。

西部计划成员在铁门关市合影,左二为谭思慧。

“我知道乡村非常缺教师,尤其是新疆、西藏等地区,在报名西部计划时,我的第一、第二志愿都是新疆。”2024年6月,谭思慧通过学校的层层选拔,成为西部计划“乡村教育”专项志愿者,并幸运地被分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铁门关二十四团中学,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

在湘潭理工学院就读期间,谭思慧就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大学期间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80小时。这段丰富的志愿服务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服务基层、贡献社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2年7月,谭思慧前往长沙宁乡沙田乡中心小学开展三下乡义教活动。

而在大二暑假,谭思慧报名 “三下乡”社会实践,前往长沙宁乡沙田乡中心小学义教。“进入到自己所属班级,孩子们充满好奇和孺慕的目光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那一刻,难以言表的责任感让我明确了未来的方向。”带着这份初心与热忱,在毕业那年,谭思慧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西部计划。

“哪里缺老师,我就顶上”

去年金秋时节,经过一个月的到岗培训,谭思慧来到了二十四团中学,恰好赶上学校的“摘辣椒”劳动实践周。谭思慧带着五六年级学生背着布袋下地劳作,按采摘量赚取零花钱。“娃子们手小,辣椒摘不干净,我就蹲在地里教他们。”谭思慧不知不觉入乡随俗,亲切地把学生称为“娃子”。

4

在师资紧缺的二十四团中学,像谭思慧这样的志愿教师常被拉去支援活动,兼任数职。从小学语文到综合实践课,谭思慧一周跨年级、跨学科上课十余节,甚至临时顶岗住院老师的班级。

志愿服务期间,谭思慧的角色远不止教师。她是德育处的“活动策划师”,组织过“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是教研室的“得力助手”,算绩效、审论文、办比赛;还是书法课的“临时导师”……最忙时,她白天上课,晚上备课,周末还要参与监考、整理迎检材料。

5

“学生多、老师少,哪里缺老师,我就顶上,我们像螺丝钉一样被需要。”谭思慧在多重角色中不断适应,在接踵而至的任务中实现了迅速成长。

在学期末的凛冬时节,新疆断断续续下了三个月的大雪,谭思慧在课间带着学生去给路面铲雪。“每天出门上课,我抬头就都能看到远处的天山山脉,山顶积攒了百余日的皑皑白雪,就像娃娃们纯净的笑容,净化了我一天的清晨。”日出照在雪山上形成的金山,也是谭思慧从未见过的戈壁风光。

6

教学相长,陪伴成长

金秋摘辣子,寒冬铲积雪。除了课堂,兵团教育实行的“吃苦课”让她与学生们走得更近。如今,谭思慧已从青涩的“搭班老师”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语文教师。她亦摸索出了“亦师亦友”的教学风格,虽自嘲“威严不足”,却深受学生喜爱。

7

在支教过程中,困难在所难免。在上小学语文课时,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薄弱,课堂纪律难管,这些都曾让谭思慧感到棘手,但她从未想过放弃。她的师父——一位从教17年的特岗教师袁老师,向她传授了诸多实用的方法,比如用“小学师带小学友”的互助模式,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以及运用小组积分制度,来激发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从而达到纪律严明的效果。谭思慧将这些教学方法融入自己的课堂实践,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效。

8

在谭思慧的课堂上,一个安静的小男生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在选课代表时,尽管他坐在角落,她还是注意到并鼓励他担任该职务。一个学期后,他变得更加外向,开始主动回答问题并热情地与老师打招呼。“支教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陪伴与引导,看到学生们在学习中进步与成长,就是老师初心与热爱的动力所在。”袁师父的话言犹在耳,谭思慧明白每个学生都需要被关注,她愿意成为像她师父一样看见和引导学生的人。

在上课之余,谭思慧同样培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位于戈壁深处的二十四团中学距市中心有一小时半的车程,由于交通不便和娱乐活动匮乏,静谧的夜晚,谭思慧在宿舍练习毛笔字也不觉寂寞。这一爱好不仅充实了她的生活,也为她教授书法课做准备,让她深刻体验到教学相长的过程。

青春无悔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当地的夜晚总比东部城市来得更迟。初到新疆时,因天昼夜温差大,谭思慧频繁感冒。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习惯了这里的环境和气候。在这个过程中,新疆本地室友的关怀让她倍感温暖,教学师父的耐心指导也让她快速适应。

9

“多尝试,会发现不一样的世界。”谭思慧已经慢慢融入和适应了新疆的生活。闲暇周末,她会与朋友一起进行“特种兵式”的旅行,深入探索新疆的风土人情。这种紧凑的旅行方式不仅让她释放了教学中的压力,也让她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祖国大西北的壮丽风景。

然而,作为家里的独生女,谭思慧的选择却让父亲忧心忡忡。“他总转发新疆地区的新闻给我,今年春节回家时突然命令我不准再回新疆去。”2025年春季学期,谭思慧调至初中部担任语文教师,她选择了续签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协议,坚持完成两年的志愿服务期,她说:“既然选择了,就要有始有终。”

2024年12月,谭思慧在青年教师汇报课上,讲授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

“未来的路依然充满挑战,但我已经做好了继续前行的准备。我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这片土地贡献更多的力量。”谭思慧在新学期教职工大会上发言说。

“在兵团,我学会了像胡杨一样扎根,像沙棘一样坚韧。无论将来走上什么岗位,这段青春支教都值得永远珍藏。”

2024年7月,新疆兵团第二师西部计划志愿者徒步漠南之南沙漠栈道。

编辑: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

热稿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