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
文/罗可凡(湖南省商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
第一次遇见他,他穿着洗得有些发白的军绿色迷彩衣,裤子上有好几个补丁连着,脚上穿着布鞋,看着很有年代感。他佝偻着身子在我家附近的垃圾桶里翻来翻去,只见他身旁放着一个大麻袋,麻袋里面露出被踩扁的塑料瓶,手中还拿着刚从垃圾桶里翻出来的瓶子,脚下还踩着一个。我看他将那些脏瓶子都一股脑儿塞进麻袋里,然后将硕大的麻袋扛起来,向着家的方向走去。我就在后面跟着,看他被麻袋压弯的腰身,迈着沉重的步子缓缓前进,我很快越过了他。
晚上,我和父亲一起去收租。来到一楼出租的一间小房子前,房外堆放着大堆的废品,感觉脏脏的。我起初并不想进去,但拗不过父亲,还是跟着进去了。进了房子,却是别有一番天地,屋里被打扫得很干净,东西摆放整齐,与外面的废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正打量着屋里的一切,只听父亲叫了一句“老刘”。一个老头从房间里走出来,笑眯眯的,正是白天我看见的那个佝偻小老头。此时的他和白天全然是两幅模样,虽然身上穿的仍然是洗得发白的衣服,满是补丁的裤子,但是整个人显得干干净净。
我不禁对这个小老头起了兴趣。后来慢慢从父母口中了解到,他是一个孤寡老人,妻子去世早,唯一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很少照顾他,每个月只给他不多的生活费,仅够生活,所以他才去拾荒补充家用。
我时常在放学的路上遇到他。
照往常一样,那天我下课准备回家。天阴蒙蒙的,下着雨,我撑着伞在通往家的小巷中又遇见了他,他还是那身发白的迷彩服,肩上扛着大麻袋,没有打伞,雨顺着他的头发流过他的脸颊。他的脸有些红,背着大麻袋很吃力,脸上汗雨交融,雨滴调皮地挂在他的睫毛上。他似乎看不清,步子踉跄一下。
我想上前去扶他,但有些犹豫,最终还是收回了手。他背着大麻袋在雨中一人漫步走着,到家终于卸下身上的麻袋长舒一口气。抬头看见了我,他招呼我去他家坐坐,我很犹豫,许是他看出来了,将身边的废品挪开,手在衣服上蹭了又蹭,露出憨厚的笑容,却显得那么局促。我还是拒绝了。
再和他打交道,是疫情肆虐的时候。当时疫情封锁,家家户户粮食短缺,父母也常为吃食不够而烦恼。
那天清晨,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父母很警惕,隔了一段时间才开门,开门只看见门口是一个大纸箱,里面装的是一些蔬菜和肉。在那个粮食紧缺的时刻,这些粮食是哪儿来的?父母很疑惑,赶忙往楼下望去,想要找到送来粮食的好心人的身影,但一无所获。直到一通电话打来,是老刘,他告诉爸妈这是他回报我们的,他很感谢我们对他的照顾,这些粮食是他自己的,不是偷也不是抢的,他虽没读过书,但也知恩图报。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他的身影渐渐变得伟岸。
老刘,尽管自己身处困境,却还是心系他人。我们给予他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关心,他给予我们的却是寒冬中的炭火。
和老刘的相遇,是平凡的相遇;是善良的相遇;是温暖的相遇。感谢老刘的出现,用温暖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指导老师/周鸿雁)
编辑:陈群和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