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邓夏兰 谢超南)2月24日,湖南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开题论证会在衡阳市石鼓区江霞小学举行。 衡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唐承衡、衡阳师范学院王祖霖博士等5位专家组成指导组,为《入学适应期“无围墙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等4个省级教改项目精准把脉。石鼓区教育局副局长陈淑君及项目组成员参会。
会议采取“项目陈述+专家问诊+智能分析”的创新模式。各项目组从目标设定、技术路径、实践模型等方面进行开题汇报,重点展示了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设计方案。专家组在肯定项目选题前瞻性、实践价值突出的同时,建议加强“AI+教育”的校本化实施策略研究,建立可量化的教学行为分析框架。
衡阳师范学院王祖霖博士现场演示了国产大模型DeepSeek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通过智能问答、数据分析等功能,系统自动生成项目优化建议书,实现“人工论证+智能诊断”双轮驱动。这种创新形式得到与会者高度关注,为教育科研方法转型提供了新范式。
“人工智能不是替代教师,而是重塑教育生态的重要杠杆。”唐承衡在总结中强调,各项目组要聚焦三个关键点:一是构建“AI+教研”的校本实践体系,二是开发智能教育工具的应用场景库,三是建立基于数据循证的教学改进机制。会议要求各项目组于3月7日前完善开题论证报告,两年内通过“实践、反馈、迭代”闭环形成阶段性成果。
据悉,石鼓区已建成3个精品录播教室、3个AI智慧教室(具备课堂评价、师生状态实时监测等功能),区域智慧教研中心硬件设施预计年内完成装配。未来3至5年,该区将逐步完善覆盖28所中小学及4所公办幼儿园的智慧教研平台。本次论证会标志着区域教育数字化转型进入攻坚阶段,4个省级项目将聚焦课堂教学智能诊断、个性化学习路径生成等关键问题,为全省基础教育改革输出“石鼓经验”。
编辑:刘佩林
二审:李薇薇
三审:李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