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教育新闻网 > 职业教育 > 院校传真 > 详情

长沙职院荣祖兰:十年磨一课,匠心打造“国精课”

2025-02-25 13:49:40 来源:长沙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陈莉 覃凯梨

湖南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莉 覃凯梨)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名单,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副教授荣祖兰主持的《机械制图》课程成功入选。这不仅是学校首门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也是一次零的突破。谈起这份荣誉,荣祖兰的眼里闪着光:“这门课程凝聚了我们团队的心血,也承载了我十年来对教学的一份执念。”

1111.jpeg

十年前,荣祖兰从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转岗到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接下了机械制图课程的建设任务。当时的她,并未料到这一选择会成为她职业生涯中的重要节点。“我喜欢机械制图,更喜欢信息化教学。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既然接下了,就要做到最好。”带着这份初心,她开始了漫长的教学改革探索。

在机械制图课程建设的起步阶段,荣祖兰凭借多年的工程机械专业实践经验,用了一年的时间对课程进行全面重构。“那时每天埋头整理课程内容,从工作过程导向重新梳理教学框架,再把内容‘微课’化。”经过反复打磨,课程资源成功共享到世界大学城,并获得市级精品课程立项。

打造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绝非易事。“这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是坚韧的毅力。”荣祖兰回忆,为让课程真正对接行业需求,她带领团队多次深入中联重科等企业调研,将企业骨干吸纳进团队。团队在课程重构过程中,绘制了机械工程制图岗位的能力图谱,从基本技能到复杂制图的表达层层递进,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无缝对接实际岗位任务。

“设计内容时,首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再去对接行业需求。”荣祖兰深知高职学生的特点,课程内容必须通俗易懂、贴近实际。在课程的三次重构中,她不仅融入了CAD绘图技能,还引入竞赛内容和职业技能等级证案例,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这些情境案例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在解决真实问题,他们学得更有动力。”荣祖兰说道。

d6ca7bcb0a46f21f4b537dd5228d0e6f0d33ae0e(1).png

如果说课程设计是创新的基石,那么团队建设就是攻坚的力量源泉。在组建跨校合作团队时,荣祖兰面临不少困难。“企业技师习惯直接示范操作,而高校教师则偏重理论讲解,大家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为了弥合这种差异,荣祖兰组织了一场场研讨,明确分工,让每位成员根据专长负责相应模块。她笑着说:“从最初的磨合到后来的默契,我们团队真正做到了1+1>2。”

团队的协作,让课程逐渐展现出其独特魅力。在教学方法上,荣祖兰大胆尝试模块化教学、任务驱动模式,并创新了评价方式。“我希望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一任务一载体,一作品一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这种方式,课程逐渐培养出学生的标准意识、钻研精神和职业荣誉感。

“好课程的标准是老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荣祖兰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更新尤为看重,每年都会根据学生反馈实时优化资源内容,更新率高达60%以上。从丰富的视频动画到多样化的互动练习,《机械制图》逐渐成为师生心目中的“精品”。学院院长傅子霞由衷地感慨:“这门课资源齐全、使用方便,很多老师都抢着教,学生也特别爱学。”

面对成绩,荣祖兰却并未止步。“技术日新月异,课程必须跟得上时代。”她正在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与行业头部企业共建课程,确保图学新技术和规范即时进入课堂。同时,她计划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学生提供精准的个性化学习路径。“未来的课堂,一定是更贴近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她充满期待地说。

从机械制图的“初稿”到“国精课”的荣耀,荣祖兰用十年的时间,书写了一名教育者的匠心故事。“教育,是需要耐心雕琢的艺术。我希望学生通过课程,不只是掌握技能,还能培养出坚韧、严谨的职业精神。”她的这份初心,正如《机械制图》课程一样,成为无数学生通往职业梦想的桥梁。

编辑:王轶诺

二审:陈文静

三审:倪正松

热稿排行